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4891发布日期:2019-05-03 19:4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循环水流降温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现有的动力电池中,会在内部设置水冷装置来进行降温处理,动力电池其侧面设有的水冷装置与电池模组之间贴合不紧,导致散热效果较差,并且结构制作较复杂,水冷装置固定安装困难,生产装配效率低,使得批量生产比较困难,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及设置在电池本体上的电池模组;所述的电池本体上侧设有电池箱盖,且其连接处设有翻转轴;所述的电池本体两侧设有电池侧板,前端设有电池接线盒与高压充电接口;所述的高压充电接口内侧设有高压连接器,其高压连接器一侧设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池本体底部设有下壳体,其下壳体上设有多个散热口;所述的散热口外侧设有水流管道,其一侧设有进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模组端部设有电池端板,所述的电池端板上设有多个水管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流管道为循环性轨道,且其内部注有冷却液。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壳体底部设有的散热口其结构形式为蜂巢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流管道与进液管刚好卡在水管避让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箱盖上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通过排列式分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模组底部设有导热硅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结构设计紧凑且合理,设有循环水流管道,能对电池整体进行持续的散热,且所述电池箱盖上设有的多个散热孔与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的蜂巢状散热口相配合,充分提高了动力电池整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电池本体;2-电池侧板;3-电池模组;4-电池接线盒;5-高压充电接口;6-冷却液温度传感器;7-高压连接器;8-电池箱盖;9-翻转轴;10- 进液管;11-散热口;12-下壳体;13-水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及设置在电池本体1上的电池模组3;所述的电池本体1上侧设有电池箱盖8,且其连接处设有翻转轴9;所述的电池本体1两侧设有电池侧板2,前端设有电池接线盒4与高压充电接口5;所述的高压充电接口5内侧设有高压连接器7,其高压连接器7一侧设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所述的电池本体1 底部设有下壳体12,其下壳体12上设有多个散热口11;所述的散热口11 外侧设有水流管道13,其一侧设有进液管10。

其中,所述的电池模组3端部设有电池端板,所述的电池端板上设有多个水管避让槽;所述的水流管道13为循环性轨道,且其内部注有冷却液;所述的下壳体12底部设有的散热口11其结构形式为蜂巢状;所述的水流管道13与进液管10刚好卡在水管避让槽中;所述的电池箱盖8上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通过排列式分部;所述的电池模组3底部设有导热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结构设计紧凑且合理,设有循环水流管道,能对电池整体进行持续的散热,且所述电池箱盖上设有的多个散热孔与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的蜂巢状散热口相配合,充分提高了动力电池整体的散热效果。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