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驻车开关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1247发布日期:2018-12-11 21:1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驻车开关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驻车开关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电子驻车开关,一般由开关旋钮通过旋转带动开关内的顶杆来触发组装在开关内线路板上的微动开关。但是受到车内饰造型、空间的限制,为了不影响开关手感与功能,会导致开关内部空间布局较为麻烦,开关结构设计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能设计一种可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及安装场合,并能保证合适的手感及功能,但却又能尽可能小的去重新设计开关整体结构的开关总成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根据不同使用场合及空间布局合理控制开关手感的电动驻车开关总成。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驻车开关总成,包括底座及位于底座上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驻车开关及解锁开关,所述底座上还罩有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驻车按钮,所述驻车按钮侧部通过轴孔与外壳铰接使其摆动,所述驻车按钮底部设有垂直开设的控制滑槽,还包括拨叉,所述拨叉包括位于控制滑槽内的拨头及位于拨头下端用于与驻车开关及解锁开关相抵的两个拨脚,所述拨头与拨脚连接处设有与轴孔平行且铰接于外壳上的拨轴。

上述结构中,通过控制拨头的长度及拨脚的长度,或同时控制轴孔与拨轴之间的中心距,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在拨动驻车按钮时使拨叉的拨脚能够形成不同的摆动距离,从而控制驻车开关及解锁开关的信号输出,实现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控制驻车开关及解锁开关的安全行程,并使其保持合适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驻车按钮底部还设有与控制滑槽间隔设置的复位滑槽,所述外壳内设有复位滑台,所述复位滑台设有V形顶面,所述复位滑槽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顶面与复位滑槽槽底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滑块底部铰接有与V形顶面相切的滚子,所述滚子的中心轴线与轴孔平行。

上述结构中,滑块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将滚子顶于V形顶面上,在驻车按钮拨动时,复位滑槽带动滑块倾斜使得滚子在V形顶面的其中一侧面上滚动,从而压缩复位弹簧,在驻车按钮在拨动之后松手时,滑块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使滚子回归V形顶面中部,实现驻车按钮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头顶部设有盘状触头,所述盘状触头轴线与轴孔平行且其外圆柱壁与控制滑槽两内侧壁相切。

上述结构中,盘状触头与控制滑槽两内侧壁相切,能减小间隙,提高按压手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驻车开关及解锁开关为微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拨头的长度及拨脚的长度,或同时控制轴孔与拨轴之间的中心距,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在拨动驻车按钮时使拨叉的拨脚能够形成不同的摆动距离,从而控制驻车开关及解锁开关的信号输出,实现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控制驻车开关及解锁开关的安全行程,并使其保持合适的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及复位滑台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与控制滑槽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与复位滑槽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底座;11-电路板;111-解锁开关;112-驻车开关;12-外壳;13-驻车按钮;131-轴孔;132-控制滑槽;133-复位滑槽;14-拨叉;141-拨头;142-拨脚;143-拨轴;144-盘状触头;15-复位滑台;151-V形顶面;16-滑块;161-复位弹簧;162-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5,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电动驻车开关总成,包括底座10及位于底座10上的电路板11,所述电路板11上设有驻车开关112及解锁开关111,所述底座10上还罩有外壳12,所述外壳12顶部设有驻车按钮13,所述驻车按钮13侧部通过轴孔131与外壳12铰接使其摆动,所述驻车按钮13底部设有垂直开设的控制滑槽132,还包括拨叉14,所述拨叉14包括位于控制滑槽132内的拨头141及位于拨头141下端用于与驻车开关112及解锁开关111相抵的两个拨脚142,所述拨头141与拨脚142连接处设有与轴孔131平行且铰接于外壳12上的拨轴143。

上述结构中,通过控制拨头141的长度及拨脚142的长度,或同时控制轴孔131与拨轴143之间的中心距,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在拨动驻车按钮13时使拨叉14的拨脚142能够形成不同的摆动距离,从而控制驻车开关112及解锁开关111的信号输出,实现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控制驻车开关112及解锁开关111的安全行程,并使其保持合适的手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按钮13底部还设有与控制滑槽132间隔设置的复位滑槽133,所述外壳12内设有复位滑台15,所述复位滑台15设有V形顶面151,所述复位滑槽133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16,所述滑块16顶面与复位滑槽133槽底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61,所述滑块16底部铰接有与V形顶面151相切的滚子162,所述滚子162的中心轴线与轴孔131平行。

上述结构中,滑块16在复位弹簧161的推动下将滚子162顶于V形顶面151上,在驻车按钮13拨动时,复位滑槽133带动滑块16倾斜使得滚子162在V形顶面151的其中一侧面上滚动,从而压缩复位弹簧161,在驻车按钮13在拨动之后松手时,滑块16在复位弹簧161的推动下使滚子162回归V形顶面151中部,实现驻车按钮13的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头141顶部设有盘状触头144,所述盘状触头144轴线与轴孔131平行且其外圆柱壁与控制滑槽132两内侧壁相切。

上述结构中,盘状触头144与控制滑槽132两内侧壁相切,能减小间隙,提高按压手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开关112及解锁开关111为微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拨头141的长度及拨脚142的长度,或同时控制轴孔131与拨轴143之间的中心距,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在拨动驻车按钮13时使拨叉14的拨脚142能够形成不同的摆动距离,从而控制驻车开关112及解锁开关111的信号输出,实现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控制驻车开关112及解锁开关111的安全行程,并使其保持合适的手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