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及其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148发布日期:2018-11-30 19:4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及其配套使用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电解液注入电池中,由于电池的生产数量大,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注液型腔容易因密封圈或密封塞的磨损造成密封性不好,会产生型腔漏液或是真空度达不到注液要求等情况,进而导致注液量的不准确,电池的不良率升高。产生上述情况时使往往需要将电池注液机构进行维修或是更换密封圈与密封塞,而密封圈与密封塞的更换与维修需要将整个电池注液机构拆解,花费的时间多且需要停产来进行维修,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提出一种密封性好且易更换密封圈与密封塞的电池注液机构,使其更符合电池生产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及其上料机构,电池注液装置设有密封塞与密封堵头,加强注液型腔的密封性;所述密封塞设于注液连杆的下端,能随着注液连杆直接取出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维修与更换难度。同样地,密封堵头用于密封注液孔加强注液型腔的密封性,且其能直接更换与维修。上料机构的机构设计使得上料时,电解液不易抖落到地上。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包括:

注液机构,包括注液型腔,所述注液型腔下端设有注液嘴,上端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设有注液孔和连杆通孔,所述连杆通孔装设有在注液型腔内活动的注液连杆,所述注液连杆下端设有与所述注液嘴相适配的密封塞;注液机构还设有用于密封注液孔的密封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型腔下端设有注液嘴头,所述注液嘴设置在所述注液嘴头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型腔的数量为4-20个。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机构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密封块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型腔整体向注液嘴收缩呈漏斗状。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连杆与所述密封堵头均与驱动机构相连。

一种与上述电池注液装置配套使用的上料机构,其包括注液导管及其导管驱动机构,所述注液导管与电解液储液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设有电解液槽,所述电解液槽设于所述注液导管注液端的下端;所述注液导管的注液端设有注液针头。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下端设有4-8根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及其上料机构,电池注液装置设有密封塞和密封堵头,增强注液型腔的密封性,密封塞设于注液连杆上,能随着注液连杆直接取出进行更换或维修,降低更换或维修的难度。同样地,密封堵头用于密封注液孔加强注液型腔的密封性,且其与注液孔分开设置,能直接更换或维修。上料机构的机构设计使得上料时,电解液不易抖落到地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注液装置与上料机构的配套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符号说明:1、上料机构;2、注液机构;11、导管驱动机构;12、注液导管;13、电解液槽;14、支撑柱;15、注液针头;21、注液型腔;22、注液连杆;23、密封堵头;24、密封块;25、固定板;211、注液嘴头;2111、注液嘴;221、密封塞;222、密封圈;223、安装部;241、注液孔;242、连杆通孔;01、连杆推动板;02、密封推动板;01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电池注液装置与其上料机构配套使用。既上料机构1与注液机构2配套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注液装置还可以设有将注液机构支撑起来的机架(图中未显示),使注液机构与上料机构处于适配的高度,或是直接将注液机构安装到墙壁上。

如附图2所示,上料机构包括注液导管12及其导管驱动机构11,注液导管与电解液储液装置相连。在本实用新型中电解液储液装置包括电解液罐和电解液导管,电解液罐可以替换为电解液箱或电解液池等存储电解液的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电解液储存装置进行限定,能实现技术目的即可。由于电解液储液装置为现有技术,固附图省略电解液储液装置。导管驱动机构11包括气缸,导杆和导轨,本实用新型同样的不对导管驱动机构进行限定,能实现技术目的即可。

如附图3-5所示,注液机构2包括注液型腔21,注液型腔下端设有注液嘴2111,上端设有密封块24,密封块24设有注液孔241和连杆通孔242,连杆通孔242装设有在注液型腔21内活动的注液连杆22,注液连杆22下端设有与注液嘴2111相适配的密封塞221;注液机构2还设有用于密封注液孔的密封堵头23。注液型腔21内盛着待注入电池的电解液,上端的密封块24用于密封注液型腔,保证注液型腔21的密封性。密封块上设有的注液孔241,在上料机构1给注液型腔21上料时,注液导管12通过注液孔将电解液注入注液型腔21中。注液连杆22上的密封塞221在注液机构2给电池注液后密封注液嘴2111,防止电解液继续从注液嘴2111中流出。在注液机构2给电池注液时,密封塞221在注液连杆22的带动下与注液嘴2111分离,电解液从注液型腔21注入电池中。在注液机构2给电池注液的过程中,注液连杆22还可以在注液型腔21内上下抽动,推动注液型腔21内电解液注入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设有电解液槽13,电解液槽设于注液导管12注液端的下端。注液导管在导管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伸到注液机构的注液孔241处,给注液型腔21注入电解液后,再次在导管驱动机构11的驱动下回到原始位置,由于注液导管12的注液端处会残留有电解液,电解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跌落到地上,一方面会造成地板的腐蚀,另一方面会浪费电解液。在上料机构上设置电解液槽13用于收集从注液管的注液端往下掉的电解液,可将电解液回收利用,且能防止电解液对地板的腐蚀。

对电池注液装置作更进一步的改善,在注液导管12的注液端设有注液针头15。注液针头更容易将电解液注入注液型腔21中,且注液针头的设置使电解液的注入量更容易控制。注液针头的设置还有一方面的好处就是给注液型腔21注完电解液后,注液针头15上残留的电解液量很少,利于对电解液的注入量进行控制,使电池电解液的注入量更为精确,降低电池的不良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下端设有4-8根支撑柱14,用于支撑上料机构1。上料机构1在上料过程中由于导管驱动机构11的驱动下,会产生一定的振动,注液导管12在伸向注液机构2的途中会因为振动而将电解液抖落到地板上,一方面会造成对地板的腐蚀,另一方面会使的电解液的注入控制量不准确,电池电解液注入量变少而造成电池的不良率产生。4-8根支撑柱14的设置稳固了上料机构1,减少了注液导管12抖落电解液的现象。现有上料机构中只有两根支撑柱14,且两根支撑柱设于上料机构1的同一端,上料机构1的另一端与电解液储存装置相连,上料机构1的下端相当于有三个支撑点,这样子的设计是不稳固,且容易产生抖动。在4-8根支撑柱14的数量范围内,上料机构1稳固而不易抖动。具体设置多少根的支撑柱14根据上料机构1的体积与上料时导管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而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注液型腔的下端设有注液嘴头211,注液嘴2111设置在注液嘴头211的下端。注液嘴头211可直接从注液型腔21下端拆解下来,一方面便于注液型腔21内部的检查,一方面便于更换不同尺寸注液嘴2111的注液嘴头211,可根据不同型号电池更换注液嘴头211。

为了更进一步的保证注液型腔21的密封性,注液连杆22设有密封圈222,密封圈222位于连杆通孔242内。首先在注液连杆上开设安装密封圈的槽,然后将密封圈装设到注液连杆上。当注液连杆22在注液型腔21内部活动时,注液连杆22和连杆通孔242会产生相对位移,如果不在注液连杆与连杆通孔的位置设置密封圈222的话,注液连杆22与连杆通孔242会产生磨损,造成注液型腔21的密封性不好。密封圈222的设置保证注液连杆22与连杆通孔242不发生摩擦,且保证了注液型腔21的密封性。再者,更换密封圈222的比更换注液连杆22和连杆通孔242更方便,且价格更低廉。

注液装置2的注液型腔21数量优选为4-20个,在此的注液型腔21数量范围内的电池注液装置,其更容易控制电池注液量,保证电池的质量。注液型腔21数量太少的电池注液装置,不能满足电池的生产需求;注液型腔数量太多的电池注液装置,其电池注液量不容易控制,造成电池不良率的升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电池注液装置的占地面积,注液型腔为两列,注液型腔具体排成几列根据具体生产情况而定。上料机构的注液导管数量与注液型腔单列数量是相同的,上料机构给注液机构注入电解液时是按顺序一列一列给注液型腔注入电解液的。

为了保证注液型腔上端的密封块24能稳固的将注液型腔21密封住,在密封块24的上端设有固定板25加固密封块24与注液型腔21的连接。固定板25设有与密封块24上注液孔241与连杆通孔242位置相对应的孔,固定板25安装在密封块上端时,这些孔与注液孔以及连杆通孔形成一体的孔。固定板25的材质优选为不锈钢的材质,不锈钢的化学稳定性较强,不易生锈腐蚀。在本实施例中用螺钉将固定板25以及密封块24连接在注液机构2上,确保其的连接是稳固的、注液型腔是密闭的。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对固定板与密封块是利用什么零件进行稳固连接使得注液型腔处于密闭状态,能实现技术目的即可。

注液型腔21整体向注液嘴2111收缩呈漏斗状,这样的形状设计利于注液型腔内的电解液往下滑,不会造成积液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注液型腔是在钢块中电火花加工或数控机床加工而形成的,一块钢块可以加工不止一个的注液型腔,在本实施例中,一块钢块的注液型腔数量为上述一列的注液型腔数量,这样设计便于注液机构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对注液型腔的形成方式进行限定,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即可。

本实用新型注液连杆22与密封堵头23均优选与驱动机构(图中未标识)相连。注液连杆22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将注液型腔21的注液嘴2111密封与打开,从而控制电解液注入电池中。注液连杆22除了能密封与打开注液嘴2111进行注液外,还可以在注液型腔21内抽动,推动注液型腔内的电解液更快的注入电池中,实现注液的自动化控制。同样地,密封堵头23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密封与打开注液孔241,在注液型腔内需要注入电解液继续工作时,密封堵头23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从注液孔中抽出来,让上料机构的注液导管伸入注液孔241中给注液型腔21注入电解液。当注液型腔注满电解液后,密封堵头23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密封注液孔241使注液型腔成为密封状态。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注液连杆与密封堵头的动作不是同步的,为了实现它们的动作不同步,与他们相连的驱动机构并不同一个。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导杆和导轨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驱动机构的具体组成,能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使所有的注液连杆22的动作同步,设有连杆推动板01将驱动机构与所有注液连杆22相连,注液连杆在推动板的带动下,实现动作统一;同样的设有密封推动板02将密封堵头23与驱动机构相连,实现所有密封堵头23的动作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为了使注液连杆22更容易的拆解,连杆推动板上设有连杆安装槽011,注液连杆与连杆推动板相连一端设有与安装槽相适配的安装部223,注液连杆22不需经过任何零部件与连杆推动板01相连,只需将安装部223组装到安装槽011中即可,可以简化连杆推动板01与注液连杆22的安装,亦可使从注液机构2中将注液连杆22拆解下来的过程变得简单,方便注液连杆上的密封塞221与密封圈222的更换与维修。

密封推动板设于连杆推动板的下方,连杆推动板开设有通孔,密封堵头的驱动机构穿过通孔与密封推动板相连,连杆推动板开设的通孔可以是多个,亦可是一个,通孔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是椭圆型。

上述所说的密封堵头23、密封塞221与密封圈222的材质优选为耐腐蚀、耐摩擦的橡胶,从而增强注液型腔的密封性。

利用上述电池注液装置进行电池注液的方法如下:

S01:密封堵头23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从注液孔241中抽出来;

S02:注液导管12在导管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注液机构2移动,到达注液孔241的位置停止;

S03:注液导管12通过注液孔241将电解液注入注液型腔21中,直至注液型腔21的电解液量达到要求时停止注液;

S04:注液导管12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往上料机构1移动回到原始位置,同时注液机构2的密封堵头23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密封注液孔241;

S05:待注液电池放置在注液嘴2111下端,注液连杆22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从注液嘴2111中抽出,电解液注入电池中直至电池被注满;

S06:注液连杆22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密封注液嘴2111;

S07:重复步骤S05与步骤S06直至注液型腔21的电解液量不足以注满一个电池;

S08:重复上述步骤S01~ S07。

上述S04中的原始位置是指注液导管12在上料机构1中的未启动时的位置,此时注液导管12的注液针头15下端是电解液槽13。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