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式安全地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118发布日期:2019-03-15 19:22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阻尼式安全地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式安全地插。



背景技术:

地面插面板用于安装在地面与固定布线连接,通常可作为地面布线系统的终端和出线口,将地面布线系统中的电源、信号、数据取出。主要用于办公场所、机场、旅馆、商场、家庭等大开间户内场所,用途广泛。传统的地插主要通过转轴和扭簧直接连接,由于扭簧驱动面板开合时,扭簧瞬间释放弹力,弹力不可控,开合时间较快,故开启面板时,存在伤到操作者的风险,易对插座产生碰撞损伤,从而降低地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均匀、缓慢、安全地启动地插的阻尼式安全地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阻尼式安全地插,包括底座、面板和阻尼装置,底座一侧设置有按键装置,面板与底座的凹槽配合连接,面板底部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插座,阻尼装置设于底座下方,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套座、两套阻尼组件和阻尼油,两套阻尼组件一一对应设于阻尼套座的两个腔体内,每一套阻尼组件包括阻尼扭簧和阻尼转芯,阻尼扭簧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设于腔体开口处的阻尼转芯连接,阻尼油分别填充于两腔体内,阻尼转芯的端部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套座被隔板分为两个大小一样的腔体,隔板的两侧设有第一卡槽,阻尼转芯朝向隔板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阻尼转芯底部的中心处形成有与第一卡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卡槽,阻尼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转芯朝向外部的端部中心处形成有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扭簧的两端均设置有横杆。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转芯朝向外部的端部设有注油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加阻尼装置,利用两阻尼扭簧和阻尼油,控制阻尼扭簧弹力的的释放速度,从而使面板的开合速度大大降低,从而避免开启过快时对操作者有可能造成的伤害,及避免插座避免被碰撞,延长插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式安全地插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式安全地插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式安全地插的阻尼装置示意图,其中A图为正视图,B图为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式安全地插的阻尼装置剖视图;

其中,1-底座,2-面板,3-阻尼装置,31-阻尼套座,311-第一卡槽,32-阻尼扭簧,33-阻尼转芯,331-第二卡槽,332-安装孔,333-注油口,4-支架,5-插座,6-按键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阻尼式安全地插,包括底座1、面板2和阻尼装置3,面板2与底座1的凹槽配合连接,面板2底部设有支架4,支架4上设有插座5,底座1一侧设置有按键装置6,阻尼装置3设于底座1下方,阻尼装置3包括阻尼套座31、两套阻尼组件和阻尼油,两套阻尼组件一一对应设于阻尼套座31的两个大小相同的柱形腔体内,每一套阻尼组件包括阻尼扭簧32和阻尼转芯33,阻尼扭簧32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设于腔体开口处的阻尼转芯33连接,阻尼转芯33的端部与支架4连接。阻尼油分别填充于两腔体内,由于阻尼油与阻尼扭簧32之间的具有很强的粘力,阻尼转芯33在阻尼扭簧32、阻尼油作用下旋转速度很慢,有效避免地面插面板的快速弹起。

本实施例中,阻尼套座31被隔板分为两个大小一样的腔体,隔板可以和腔体一体成型,也可以和腔体分体成型,隔板的两侧相对设有第一卡槽311,阻尼转芯33朝向隔板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阻尼转芯33底部的中心处形成有与第一卡槽311相对设置的第二卡槽331,阻尼扭簧3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卡槽311、第二卡槽331上。阻尼转芯33朝向外部的端部中心处形成有与支架4固定连接的安装孔332。

本实施例中,阻尼扭簧32的两端均设置有横杆。该设置便于两横杆分别固定在第一卡槽311、第二卡槽331内,使得阻尼扭簧32更加牢固地与阻尼套座31、阻尼转芯33连接。

本实施例中,阻尼转芯33朝向外部的端部设有注油口333。该设置便于从外部将阻尼油注入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按压按键装置6上的按键,在阻尼装置3、阻尼油的作用下,面板2带动支架4均匀、缓慢、安全地从底座1的凹槽内开启,使用者可将插头插入在支架4上的插座5内。

本实用新型增加阻尼装置3,将两套阻尼组件和阻尼油分别设于两个等大腔体内,控制阻尼扭簧32弹力均匀、缓慢地释放,从而使面板2的开合速度大大降低,从而避免开启过快时对操作者有可能造成的伤害,及避免插座5碰撞发生损坏,延伸使用寿命。

以上对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