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6998发布日期:2019-03-02 02:3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动汽车,锂电大多以3.6V单体电池作为基本单元,即一个电池壳就一个单体,然后根据需要成组,电池的摆放经过设计以使气流通畅,因此电池彼此间温差不大;而铅酸电池则以3个单体(6V)或6各单体(12V)共用一个电池壳体,即使通风良好,可以做到电池间平均温差不大,但同一电池两端单格散热要优于中部,导致中间单格常常较两端提前失效,且对于电池单元隔的保护能力不强,不利于电池的长期高效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常用的铅酸蓄电池以3个单体(6V)或6各单体(12V) 共用一个电池壳体,中间单元隔散热较差,容易导致中间单格较两端提前失效,且无法对各个单体进行管理,对于电池的保护能力不强,不利于电池的长期高效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和盖板,所述电池壳的外侧固定有筋条,且电池壳的内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外侧设置有竖板,且横板和竖板的内部分别贯通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横板、竖板和外壳之间形成多个单元槽,每个单元槽对应安装一个电池极群,且电池极群的顶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和第三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条,且第二连接条的前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条,所述盖板通过与壳体用环氧胶密封在电池壳的顶端,且盖板的顶部分别开设有单隔电压测量孔和正负极端子安装孔,并且电池正负极端子安装孔位于盖板的顶部边缘处。

优选的,所述筋条盘绕设置在电池壳的外围,且筋条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电池壳和横板与竖板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横板与竖板之间垂直设置,并且横板与竖板的内部互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电池极群单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和第三连接条相连接串联,并且第三连接条的形状结构呈“工”字形结构。

优选的,盖板与电池壳之间的可通过环氧胶密封,且盖板内部开设的单隔电压测量孔与第二连接条和第三连接条的端子对应设置,并且盖板边缘处开设的正负极端子安装孔与第一连接条的正负极外接端子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设计,有利于对电池进行散热,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加强了对电池的管理保护,有利于电池的长期高效使用;

1.设置有筋条,电池壳每个单体周圈的筋条,不仅有利于隔离电池、增加散热效果,而且提高了壳体的强度,抑制了电池集群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延缓了正极活性物的软化脱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寿命;

2.设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增加空气流动通道,则中间单格的散热面积与两端单格相差无几,这样就有效解决了中间单格的散热问题,有利于同一电池不同单体的一致性,从而达到延长电池寿命的目的;

3.设置有正负极端子安装孔和单隔电压测量孔,便于利用电池管理系统对每一单格电池的充放电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延长电池组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和第三连接条排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槽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通槽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壳;2、筋条;3、横板;4、竖板;5、第一通槽;6、第二通槽;7、电池极群;8、第一连接条;9、第二连接条;10、第三连接条; 11、盖板;12、单隔电压测量孔;13、正负极端子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1、筋条2、横板3、竖板4、第一通槽5、第二通槽6、电池极群7、第一连接条8、第二连接条9、第三连接条10、盖板11、单隔电压测量孔12和正负极端子孔13,电池壳1的外侧固定有筋条2,且电池壳1的内部设置有横板3,横板3的外侧设置有竖板4,且横板3和竖板4的内部分别贯通有第一通槽5和第二通槽6,横板3与竖板4之间安装有电池极群7,且电池极群7的顶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条8、第二连接条9和第三连接条 10,第一连接条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条9,且第二连接条9的前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条10,盖板11安装密封在电池壳1的顶端,且盖板11的顶部分别开设有单隔电压测量孔12和正负极端子孔13,并且正负极端子孔13位于盖板11的顶部边缘处。

如图1和2中筋条2盘绕设置在电池壳1的外围,且筋条2设置有两组,便于加强电池壳1的强度,有利于有效抑制电池集群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寿命。

如图4中电池壳1和横板3与竖板4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横板3与竖板4之间垂直设置,并且横板3与竖板4的内部互相连通,便于通过横板3 与竖板4内部分别开设的第一通槽5和第二通槽6加快对电池的散热,有效解决了中间单格的散热问题,从而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

如图3和5中电池极群7组装入电池壳1,且电池极群7单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条8、第二连接条9和第三连接条10相连接,并且第三连接条10 的形状结构呈“工”字形结构,盖板11与电池壳1之间通过环氧胶密封,且盖板11内部开设的单隔电压测量孔12与第二连接条9和第三连接条10的引出端子对应设置,并且盖板11边缘处开设的正负极端子孔13与第一连接条8 的正负外接端子对应设置,便于测量所有单元隔电压,从而便于利用电池管理系统对每一单格电池的充放电行为进行有效监控,达到延长电池组寿命的目的。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设计时,首先将电池极群7 安装进电池壳1内部由相互垂直的横板3和竖板4构成的空间内,且通过第一连接条8、第二连接条9和第三连接条10对电池极群7单体之间进行串联连接,以通过第一连接条8的正负极端子外接进行充放电,然后将盖板11加环氧胶并卡合密封在电池壳1的顶端,并使得盖板11内部开设的单隔电压测量孔12和第二连接条9和第三连接条10的端子进行卡合,便于端子的漏出,可测量单体电压。同时正负极端子孔13对应第一连接条8的正负极端子进行卡合,从而可外接连线,该方案便于利用电池管理系统对每一单格电池的充放电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其电池在工作时,通过横板3与竖板4内部分别开设连通的第一通槽5和第二通槽6以便于空气的流通,有效的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利于蓄电池的高效使用,且通过电池壳1外围固定的筋条2,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壳1的强度,使得其能够有效抑制电池集群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延缓正极活性物的软化脱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寿命。达到延长电池组寿命的目的,这就是该带冷却通道的铅酸蓄电池设计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