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组盲插的自动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6657发布日期:2019-01-04 23:0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池组盲插的自动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组盲插的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量市场电源产品中,因其中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有限,一定时间后会进行电池更换。目前有以下主要形式:

1、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专业的工具,拆机更换。

2、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按一定的作业方式,手动拆除及联接线路,如图1所示。

以上对操作及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盲插的自动对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池组盲插的自动对接装置,它包括对接端头、公端上盖、公端下盖、螺丝一、母端盖片、螺丝二;对接端头为2pin带正负线的端子,对接端头的公端头上设置有定位孔,公端下盖的安装槽孔内设置有定位柱体,对接端头的公端头设置在公端下盖的安装槽孔内,定位柱体设置在定位孔内,公端上盖压制在对接端头的上端,公端上盖通过螺丝一将对接端头的公端头固定在公端下盖上,对接端头的母端头通过螺丝二固定连接在母端盖片的下表面的孔槽内,母端盖片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对称的定位槽,公端下盖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插接在定位槽内,同时对接端头的公端头与母端头对接,所述公端下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臂;所述减震臂的两侧为对称的弯曲折弯体,两个弯曲折弯体的中部连接有支撑块,两个弯曲折弯体由数个U形体首尾对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实现电池组与产品内部端口自动导向及对接功能;可以轻易从产品上取下电池组,易可实现向产品内部推广入电池组时,双方自动联接;

二、通过减震臂柔性固定,因此整个端子导通后并不会因为电池组的摇动产生应力;

三、本产品为一对端子组立件,有导向、定位及减震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对接端头;2-公端上盖;3-公端下盖;4-螺丝一;5-母端盖片;6-螺丝二;1a-定位孔;3a-导向柱;3b-减震臂;3c-定位柱体;5a-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对接端头1、公端上盖2、公端下盖3、螺丝一4、母端盖片5、螺丝二6;对接端头1为2pin带正负线的端子,对接端头1分为公端头与母端头,公端头与母端头能实现对接式固定连接,对接端头1的公端头上设置有定位孔1a,公端下盖3的安装槽孔内设置有定位柱体3c,对接端头1的公端头设置在公端下盖3的安装槽孔内,使得公端头固定在公端下盖3上稳定性高,通过导向柱体来实现定位,不易出现移位的现象,同时通过公端上盖2实现压制,定位柱体3c设置在定位孔1a内,公端上盖2压制在对接端头1的上端,公端上盖2通过螺丝一4将对接端头1的公端头固定在公端下盖3上,对接端头1的母端头通过螺丝二6固定连接在母端盖片5的下表面的孔槽内,母端盖片5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对称的定位槽5a,公端下盖3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3a,导向柱3a插接在定位槽5a内,同时对接端头1的公端头与母端头对接,推入电池组时,导向柱3a插入定位槽5a中形成第一级导向;随后产品侧与电池组的端子1相互对接形成第二级导向并完成内部线路导通;所述公端下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臂3b,减震臂3b能实现柔性固定,整个端子导通后并不会因为电池组的摇动产生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臂3b的两侧为对称的弯曲折弯体,两个弯曲折弯体的中部连接有支撑块,两个弯曲折弯体由数个U形体首尾对接而成, U形体能实现减震,且能提高稳定性,且支撑块为对称U形减震的一个衔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1为2Pin带正负线的端子,电池侧及产品侧各1PC。电池侧的对接端头1的母端头和母端盖片5用螺丝二6锁附在一起。产品侧的对接端头1的公端头、公端上盖2和公端下盖3用螺丝一4锁附在一起;公端下盖3上面有导向柱3a、减震臂3b,母端盖片5上有定位槽5a。推入电池组时,导向柱3a插入定位槽5a中形成第一级导向。随后产品侧与电池组的端子1相互对接形成第二级导向并完成内部线路导通。因为产品侧的端口通过减震臂3b柔性固定,因此整个端子导通后并不会因为电池组的摇动产生应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