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3932发布日期:2019-03-02 02:2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越来越轻薄简约,手机壳体内应用的空间也相对的被限缩,但大多数手机在外观上仍然会保留电源键、音量键等机械按键,用户可通过拨动或滑动的方式进行操作手机侧边的机械按键,机械按键可以作为音量调节,拍照变焦等功能使用等功能,然,现今智能手机的侧键功能为一对一的操作方式,即单一侧键仅具有操控音量的单一功能,另一个单一侧键仅具有操控拍照的单一功能等,多个功能使用需要搭配多个侧键。如此于追求轻薄化智能手机并无法提供可同时设置多个侧键的空间,故,针对于习知技术的缺点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以解决侧键的结构操作方式单一,大多数仅能用于按压或滑动,无法一键多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壳体、按键、按压开关与弹性开关,壳体具有孔口,按键位于孔口,按压开关与弹性开关位于壳体内,按压开关位于孔口的开口方向上,弹性开关位于孔口在推移方向上的一侧,推移方向与开口方向互相垂直,其中按键沿着推移方向于孔口内移动,按键作用于弹性开关;按键沿着孔口的开口方向移动,按键作用于按压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此种按键结构可进行按压与推移(或拨动) 的两种操作方式,以作为音量调节,拍照变焦等多功能的操作使用。再者,单一按键即可进行多种功能的操作,可减少按键的设置,以减少电子装置内部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A与1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与侧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按键结构1,其为安装于电子装置(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侧边的按键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1包括多种操作方式(如按压、拨动与滑动等),即同一个按键可透过上述不同的操作方式而达到多种功能性操作(如拍照、音量调节或关闭屏幕等),如此可减少电子装置的侧边壳体的按键增设,又同样可达到多种操作的技术手段。于本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1包括壳体11、按键13、按压开关15与弹性开关17。

承上所述,按键结构1为装设于手机壳体侧边的按键。本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1为可进行往复推移与垂直按压的按键。壳体11具有孔口110,按键13 位于孔口110。按压开关15与弹性开关17位于壳体11内。按压开关15位于孔口110的开口方向上,弹性开关17位于孔口110在推移方向的一侧,推移方向与开口方向互相垂直,其中按键13沿着推移方向于孔口110内移动,即孔口110的口径大于按键13的外径,按键13经推移后作用于(即开启)弹性开关17;其中按键13沿著孔口110的开口方向移动,按键13作用于(即开启)按压开关15。

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具有孔口110,孔口110为矩形的穿孔,其连通壳体11内部的容置空间100。按键13更包括本体130、按压部131与推部 133。按键13的本体130的上半部由孔口110凸出,以作为使用者进行施力操作(如推移或按压)的部分,本体130的上半部的外径小于孔口110的口径,即本体130的上半部与孔口110之间具有可移动的间隙。于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30的上半部的宽度略小于孔口110的口径宽度,本体130的上半部长度小于孔口110的口径长度,如此本体130的上半部可沿着孔口110的长边进行推移。本体130的下半部的底部具有按压部131,按压部131位于按键13的按压方向的前端,本体130的下半部的两侧具有推部133,推部133位于按键13 的推移方向的两端,即相同于孔口110的长边方向。

再者,按压开关15包括固定座151与弹性体153,固定座151位于壳体 11的孔口110的开口方向上,弹性体153设置于固定座151,并弹性体153接触于按键13的按压部131。

又,弹性开关17包括第一弹性开关17A与第二弹性开关17B,第一弹性开关17A与第二弹性开关17B分别位于孔口110的推移方向上的两侧,第一弹性开关17A与第二弹性开关17B互相相对,推部133包括第一推部133A与第二推部133B,第一弹性开关17A位於第一推部133A的推移方向上,并第一推部133A抵接于第一弹性开关17A。第二弹性开关17B位於第二推部133B的推移方向上,并第二推部133B抵接于第二弹性开关17B。

更进一步来说,第一弹性开关17A与第二弹性开关17B分别包括侧固定座 171、接触件173与弹性件175,侧固定座171设置于壳体11内侧,并位于孔口110的一侧,侧固定座171与壳体11可为一体成形。侧固定座171相对于孔口110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1711与第二凹槽1713,第二凹槽1713位于第一凹槽1171的一侧,第一凹槽1711靠近于壳体11。接触件173设置于侧固定座171的第二凹槽1713。弹性件175具有固定部1751、弹性部1753与抵接部1755,弹性部175的一端连接于固定部1751,并弹性部1753为自固定部 1751向外弯折延伸的结构,弹性部1753的另一端具有抵接部1755,接触件 173位于抵接部1755的位移路径上,抵接部1755作为用于抵接于接触件173 的端点。弹性件175的固定部1751固定于侧固定座171的第一凹槽1711内。弹性件175的弹性部1753则自第一凹槽1711弯折延伸至第二凹槽1713的槽口处,抵接部1755对应于接触件173的一侧,且抵接部1755与接触件173彼此并未接触。按键13的推部133与弹性件175的弹性部1753互相抵靠在一起。

于本实施方式中,按键13的第一推部133A与第一弹性开关17A的弹性件 175互相抵靠,按键13的第二推部133B与第二弹性开关17B的弹性件175互相抵靠。上述的第一弹性开关17A的弹性件175的弹力对于按键13的第一推部133A产生作用力,第二弹性开关17B的弹性件175的弹力对于按键13的第一推部133A产生另一作用力,如此使按键13能够维持力平衡,按键13于不操作的情况下维持于孔口110的中间位置,即孔口110的长边两端各别留有可移动的间隙。按压开关15的弹性体153抵靠于按键13的按压部131,弹性体 153同样以弹力对于按键13的按压部131产生作用力,按键13的下半部则直接抵靠于孔口110周侧的壳体11内壁,以为维持按键13的位置相对于孔口 110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与另一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用户于操作按键结构1,其可对于按键13进行推移操作与按压操作。请参阅图2,以推移操作来说,推动按键13的上半部,按键13的上半部沿着孔口110的长边移动,直到按键13的上半部抵靠于孔口110长边的一端,则按键13的下半部的第一推部 133A抵压于第一弹性开关17A的弹性件175的弹性部1753,受到抵压的弹性部1753连动一端的抵接部1755抵靠于接触件173,如此接触件173与第一弹性开关17A的弹性件175的电性导通,而作为功能性操作(如拍照、音量调节或关闭屏幕等)的启动方式。除此之外,按键13的第二推部133B则远离第二弹性开关17B,而第二弹性开关17B的弹性件175的弹性部1753因为不受到第二推部133B的抵靠的外力,弹性件175因弹性恢复力而恢复成原来状态,使弹性件175的弹性部1753维持持续抵靠于第二推部133B,直到按键13不再移动,而弹性件175呈现展开抵住于按键13的第二推部133B。反之,若按键13的第二推部133B抵压于第二弹性开关17B,也相同于前段落所述,而作为另一种功能性操作(如拍照、音量调节或关闭屏幕等)的启动方式,故,于此不再赘述。

另外,按键13可朝向孔口110内的方向进行按压,使按键13的按压部 131抵押于按压开关15的弹性体153,使弹性体153可加压于固定座151的表面电性零件(如电路板等),而产生电性导通信号,如此可作为再一种的功能性操作的启动方式。于按键13不再按压的同时,则弹性体153的弹性恢复力将按键13抵顶回原来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按键13的固定方式,且本实施方式是结合拨动与按压两种操作方式。于本实施方式中,更包括第一弹性定位件19A与第二弹性定位件19B,第一弹性定位件19A与第二弹性定位件19B分别设置于按压开关15的两侧,按键13更包括第一定位部21A与第二定位部21B,第一定位部21A与第二定位部21B分别位于按压部131的两侧,第一定位部21A与第二定位部23由内侧(即按压部131的一侧)向外侧依序具有第一定位槽211、第二定位槽213与第三定位槽215,即第二定位槽213位于第一定位槽211与第三定位槽215之间。当按键结构1于未使用的状态下,第一弹性定位件19A定位于第一定位部21A的第二定位槽213,第二弹性定位件19B定位于第二定位部21B的第二定位槽213。按键13的第一推部133A未抵靠于第一弹性开关17A,按键13的第二推部133B未抵靠于第二弹性开关 17B。上述定位方式使按键13能够维持力平衡,且按键13的两侧推部133也不需要透过抵靠于弹性开关17来维持力平衡,按键13于不操作的情况下维持于孔口110的中间位置,即孔口110的长边两端各别留有可移动的间隙。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与另一座动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用户于操作按键结构,其可对于按键13进行拨动操作与按压操作。将按键13的第一推部133A 往第一弹性开关17A推动。第一弹性定位件19A移动定位于第一定位部21A的第一定位槽211,第二弹性定位件19B移动定位于第二定位部21B的第三定位槽215,则按键13的第一推部133A抵压于第一弹性开关17A的弹性件175的弹性部1753,受到抵压的弹性部1753连动一端的抵接部1755抵靠于接触件 173,如此接触件173与第一弹性开关17A的弹性件175的电性导通,而作为功能性操作(如拍照、音量调节或关闭屏幕等)的启动方式。于此同时,由于按键13的第一弹性定位件19A定位于第一定位部21A,第二弹性定位件19B 定位于第二定位部21B,透过上述定位方式使按键13能够维持力平衡,按键 13于不再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按键13维持于孔口110的长边一端位置。

再者,将按键13的第二推部133B往第二弹性开关17B推动(图未示)。第一弹性定位件19A移动定位于第一定位部21A的第三定位槽215。第二弹性定位件19B移动定位于第二定位部21B的第一定位槽211。按键13的第二推部 133B抵压于第二弹性开关17B的弹性件175的弹性部1753,受到抵压的弹性部1753连动一端的抵接部1755抵靠于接触件173,如此接触件173与第二弹性开关17B的弹性件175的电性导通,而作为功能性操作(如拍照、音量调节或关闭屏幕等)的启动方式。于此同时,按键13透过上述定位方式维持于孔口110的长边另一端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键13进行按压操作,其更进一步按压于第一弹性定位键19A与第二弹性定位键19B。除此之外,其他结构与按压方式皆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故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为单边的弹性开关 17。按键13的上半部的一侧抵靠于壳体11的孔口110长边的一端,其另一端留有可移动的间隙,而按键13的下半部的一侧具有推部133,推部133与其对应的弹性开关17互相抵靠。于本实施方式的推移结构与其推移操作方式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推移结构仅具有第一弹性开关17A与按键13的第一推部 133A,而本实施方式的按压结构与其操作方式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故,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案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为单边的弹性开关 17。按键13的上半部的一侧抵靠于壳体11的孔口110长边的一端,其另一端留有可移动的间隙。于本实施方式的推移结构结合定位结构与其推移操作方式相同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推移结构仅具有第一弹性开关17A、第一弹性定位键19A 与第一定位部21A与按键13的第一推部133A,其中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定位部 21A可省略第三定位槽215,因仅需将按键13定位于第一定位槽211(即推移状态)与定位于第二定位槽213(即未推移状态)两种状态下的定位结构,换言之,于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1由内侧(即具有按压部131的一侧)向外侧依序具有第一定位槽211与第二定位槽212,其中弹性定位件19定位于第一定位槽211,则按键13的推部131未抵靠弹性开关17;其中弹性定位件19定位于第二定位槽213,则按键13的推部131抵压弹性开关17。本实施方式的按压结构与其操作方式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故,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壳体、按键、按压开关与弹性开关,壳体具有孔口,按键位于孔口,按压开关与弹性开关位于壳体内,按压开关位于孔口的开口方向上,弹性开关位于孔口在推移方向上的一侧,推移方向与开口方向互相垂直,其中按键沿着推移方向于孔口内移动,按键作用于弹性开关;按键沿着孔口的开口方向移动,按键作用于按压开关。上述结构可使同一按键可进行按压与滑动的操作,以作为音量调节,拍照变焦等多功能的操作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