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调天线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5414发布日期:2019-06-05 22:3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调天线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调天线移相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调天线已经成为现有宏站覆盖的主流产品,通过调整改变天线移相器的移相位置来改变天线各个辐射单元的相位,从而改变天线波束的覆盖方向,因此天线的移相器是电调天线的技术核心。

现有的技术中,电调天线移相器一般通过改变传输线长度或改变传输线介质来实现天线下倾角的调整。移相器移相量的变化与移相器传输线长度的变化成正比,移相器的移相量大,传输线变化的长度就要大,增加传输线变化范围会给天线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诸如移相器的幅度、电压驻波比、插入损耗等电气性能的稳定性,且增加传输线长度的变化范围,会增大移相器的尺寸,缩小天线馈电系统的布线空间,加大布线复杂程度,对天线电气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减少传输线长度变化范围,移相器的移相量小,直接影响天线方向图下倾角度的调整范围,限制了基站天线的选址。改变传输线介质来实现天线下倾角的调整的缺点则是移相器尺寸较大、有介质材料损耗较大、成本较高、移相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调天线移相器,以解决现有电调天线移相器的移相量小、尺寸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调天线移相器,包括移相器基材、设于所述移相器基材上的移相馈电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移相器基材上的移相耦合片和设于所述移相耦合片上并与所述移相馈电组件耦合的移相耦合组件;所述移相馈电组件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中部为第一圆弧臂的第一移相馈电导轨、中部为第二圆弧臂的第二移相馈电导轨和与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连接的馈线;所述第二圆弧臂设于所述第一圆弧臂内侧且所述第一圆弧臂和所述第二圆弧臂的圆心相同,所述第一圆弧臂和所述第二圆弧臂均呈规则波浪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移相耦合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移相器基材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臂和所述第二圆弧臂的圆心位于所述转轴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臂和所述第二圆弧臂的半径比例为2:1。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设于所述转轴处。

进一步地,所述移相耦合片和移相器基材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移相耦合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移相耦合片上的安装臂、安装于所述安装臂上且与所述第一圆弧臂耦合的第一移相耦合臂、安装于所述安装臂上且与所述第二圆弧臂耦合的的第二移相耦合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相耦合臂的截面和所述第二移相耦合臂的截面均为圆弧形状且圆心均位于所述转轴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之远离所述第一移相耦合臂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移相馈电组件和所述移相耦合组件均由微带结构构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二圆弧臂设于第一圆弧臂内侧且第一圆弧臂和第二圆弧臂的圆心相同,从而使连接在不同圆弧臂上的辐射单元的相位不同且变化量大;第一圆弧臂和第二圆弧臂均呈规则波浪形状,从而使移相耦合组件在滑动调节时,旋转每一度所改变的相位更大,从而在保证相同移相量情况下,电调天线移相器的体积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调天线移相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馈电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耦合组件示意图。

图中:1、移相器基材;2、移相馈电组件;21、中心相位输出线;22、第一圆弧臂;23、第一移相馈电导轨;24、第二圆弧臂;25、第二移相馈电导轨; 26、馈线;3、移相耦合片;31、转轴;4、移相耦合组件;41、安装臂;411、通孔;42、第一移相耦合臂;43、第二移相耦合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调天线移相器,包括移相器基材 1、设于移相器基材1上的移相馈电组件2、转动安装于移相器基材1上的移相耦合片3和设于移相耦合片3上并与移相馈电组件2耦合的移相耦合组件4;移相馈电组件2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21、中部为第一圆弧臂22的第一移相馈电导轨23、中部为第二圆弧臂24的第二移相馈电导轨25和与中心相位输出线21连接的馈线26;第二圆弧臂24设于第一圆弧臂22内侧且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的圆心相同,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均呈规则波浪形状。第一移相馈电导轨23的两端和第二移相馈电导轨25的两端均与天线辐射单元(图中未示出)连接,中心相位输出线21与天线的中心相位辐射单元(图中未示出) 连接,馈线26的另一端连接天线的主馈线(图中未示出),移相器同时接入多路天线辐射单元,由于第二圆弧臂24设于第一圆弧臂22内侧且第一圆弧臂22 和第二圆弧臂24的圆心相同,从而使连接在不同圆弧臂上的辐射单元的相位不同且变化量大;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均呈规则波浪形状,从而使移相耦合组件4在滑动调节时,旋转每一度所改变的相位更大,从而在保证相同移相量情况下,电调天线移相器的体积相对较小,满足基站电调天线的要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移相耦合片3通过转轴31转动安装于移相器基材1 上,调节移相耦合片3绕转轴31转动以调节移相耦合组件4的角度,从而调节天线主波束的下倾角。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的圆心位于转轴31 处,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的半径比例为2:1,使得移相器的频段宽,网络功率分配合理。中心相位输出线21设于转轴31处,移相耦合片3和移相器基材1间隔设置,便于调整移相耦合组件4在移相馈电组件2上的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移相耦合组件4包括安装于移相耦合片3上的安装臂41、安装于安装臂41上且与第一圆弧臂22耦合的第一移相耦合臂42、安装于安装臂41上且与第二圆弧臂24耦合的的第二移相耦合臂43。第一移相耦合臂42设于第一圆弧臂22上方,第二移相耦合臂43设于第二圆弧臂24上方,第一移相耦合臂42和第二移相耦合臂43均为圆弧形状且圆心均位于转轴31处。安装臂41之远离第一移相耦合臂42的一端设有通孔411,转轴31穿过通孔411。调节安装臂41绕转轴31转动以调整第一移相耦合臂42和第二移相耦合臂43 在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天线主波束下倾角的调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移相馈电组件2和移相耦合组件4均由微带结构构成,导电率高,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调天线移相器,通过将第二圆弧臂24设于第一圆弧臂 22内侧且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的圆心相同,从而使连接在不同圆弧臂上的辐射单元的相位不同且变化量大;第一圆弧臂22和第二圆弧臂24均呈规则波浪形状,从而使移相耦合组件4在滑动调节时,旋转每一度所改变的相位更大,从而在保证相同移相量情况下,电调天线移相器的体积相对较小。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