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大电流电连接器的公端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507发布日期:2019-03-27 09:5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大电流电连接器的公端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大电流电连接器的公端接插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而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充电配套设备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充电枪及充电座是电动汽车充电所不可或缺的设备,尤其是充电枪中的充电端子、充电座中的充电插套是确保能够顺利充电而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

将装有单体电池的多个电池箱通过高压连接器串接,从而形成汽车用的电池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振动、检修、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高压连接器与电池箱之间的连接松动,接触电阻升高等问题,从而引起连接处温度升高,连接处的温升可通过线缆等导电设备传输到电芯,当温升超过电芯承受范围时就可能损坏电芯导致系统无法工作,问题严重时会引起拉弧起火,最终导致电动汽车安全事故。

因而高压连接器的插头与电池箱之间一般采用导电性能好的铜作为插头,但是由于铜质插头的硬度较低,插头与其它部件通过穿过安装孔的锁紧件固定后,插头与电池箱之间的连接容易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冲击等因素的影响而松动,接触电阻升高,从而引起连接处的温度升高,连接处的温升可通过线缆等导电设备传输到电芯,当温升超过电芯承受范围时就可能损坏电芯导致系统无法工作,问题严重时会引起拉弧起火,最终导致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固亟需一种与锁紧件连接紧密、不易出现松动,安全性高的插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大电流电连接器的公端接插件,通过在插件端子的安装孔内设置螺牙套,克服了紧固件与插件端子之间的连接容易发生松动的缺陷,提高插件端子连接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用大电流电连接器的公端接插件,包括插件壳体和装配在所述插件壳体上并可与电池箱插座配合相连的插件端子,所述插件端子伸出所述插件壳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插件端子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及电池箱插座的紧固件与电池箱插座相连,所述安装孔内紧密配合安装有螺牙套,所述螺牙套内侧设有与紧固件螺纹装配的内螺纹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件端子的安装孔内配设螺牙套,并将紧固件螺纹装配在螺牙套的内螺纹圈上,当将紧固件旋入螺牙套内时,由于紧固件端头有椎体,将螺牙套的内螺纹圈撑开,此时内螺纹圈与紧固件的螺纹面抱紧,使紧固件与螺牙套不会因机械震动而发生松动,从而确保了紧固件与插件端子锁紧连接后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同时螺牙套的设置还可以减少插件端子的安装孔的侧壁受到磨损,延长插件端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螺牙套的硬度大于所述插件端子的硬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度较大的螺牙套可以增加紧固件与安装孔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减少出现紧固件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螺牙套外侧设有螺纹装配在所述内螺纹上的外螺纹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牙套的外螺纹圈与安装孔的内螺纹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接触面积较大,安装结构牢固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螺纹和所述螺牙套之间采用螺纹紧固胶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紧固胶能在紧密配合安装孔和螺牙套的接触面之间固化,能避免螺牙套因震动出现松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螺牙套与所述安装孔紧密配合的方式为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过盈配合的螺牙套和安装孔,在安装时,螺牙套被收缩收紧后固定在安装孔内,使螺牙套的安装结构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插件壳体包括金属外壳体和紧密连接在所述金属外壳体内的塑胶内壳体,所述塑胶内壳体内设有供所述插件端子插合的导套,所述导套的外周壁上设有沿所述插件端子与所述导套插合的方向设置的若干缺口,所述导套由所述缺口分成若干片体,所述片体内侧设有卡头,所述插件端子伸进所述导套部分的外壁上设有凹槽,当所述插件端子与所述导套完全插合后,所述卡头置于所述凹槽内以防止所述插件端子从所述导套内拔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套由缺口分成若干片体,便于将插件端子插进导套内,减少了插件端子插进导套内的过程中因挤压造成导套受损的现象;在插件端子完全插进导套内之后,导套的卡头卡在插件端子的凹槽内,使插件端子不易从导套内拔出,从而使插件端子不易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而松动,进而减少了因插件端子连接处的松动导致的汽车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卡头设有便于所述插件端子沿所述导套的轴向插进所述导套内的斜导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导面的设置使将插件端子插进导套内的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片体至少包括第一类片体和第二类片体,所述第一类片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类片体的宽度,所述卡头位于所述第一类片体的内侧,所述第二类片体内侧设有对所述插件端子进行定位以限制所述插件端子绕其轴向发生转动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类片体上限位槽的设置使插件端子不易在导套内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插件端子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插件端子安装孔内设置的螺牙套,使插件端子通过紧固件与电池箱插座连接后不易出现松动现象,从而减少了插件端子与紧固件连接处因机械震动而发生松动,确保了插件端子与电池箱插座通过紧固件锁紧连接后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2、螺牙套可以减少插件端子的安装孔受到的机械磨损,从而能提高插件端子的使用寿命;

3、通过插件壳体的导套上设置卡头以及限位槽,使插件端子插进导套内之后不易出现松动,安装结构的牢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端接插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件壳体与插件端子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端接插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已切除以展示内部结构;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插件壳体;11、金属外壳体;12、塑胶内壳体;13、导套;131、缺口;132、第一类片体;133、第二类片体;134、卡头;135、斜导面;136、限位槽;2、插件端子;21、安装孔;22、凹槽;3、螺牙套;31、内螺纹圈;32、外螺纹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汽车用大电流电连接器的公端接插件,如图1所示,包括插件壳体1和插件端子2,插件壳体1包括内部设有一空腔的金属外壳体11,金属外壳体11的空腔内卡扣有塑胶内壳体12,塑胶内壳体12内设有两个供插件端子2插合的圆柱形导套13,导套13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缺口131,缺口131的方向和插件端子2的拔插方向相同,导套13由缺口131分成四块弧形的片体,片体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类片体132和两个对称布置第二类片体133,第一类片体132的长度比第二类片体133的长度短一截。在将插件端子2插进导套13内的过程中,导套13上缺口131的设置导套13不易因受到插件端子2的压力过大而插坏,也方便将插件端子2紧紧插在导套13上。

具体的,由于公端接插件与电池箱插座接通时通过的电流较大,插件端子2采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铜,插件端子2伸出导套13的一端设有安装孔21,插件端子2通过穿过安装孔21以及电池箱插座的紧固件与电池箱插座接通,紧固件为带有外螺纹的螺栓,安装孔21内紧密配合连接有螺牙套3,且螺牙套3的硬度大于插件端子2的硬度,螺栓与螺牙套3螺纹连接。在安装孔21和螺栓之间增加硬度较大的螺牙套3可以增加螺栓与安装孔2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和紧密性,使螺栓与螺牙套3不会因机械震动而发生松动,从而确保了插件端子2与电池箱插座通过螺栓锁紧连接后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螺牙套3可以减少插件端子2的安装孔21的侧壁受到螺栓的机械磨损,提高插件端子2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第一类片体132的宽度小于第二类片体133的宽度,两个第二类片体133的内侧设有限位槽136,插件端子2完成插合在导套13内之后,插件端子2的两侧置于限位槽136。第二类片体133上限位槽136使插件端子2不能在导套13内转动,使插件端子2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导套13上两个第一类片体132的内侧设有卡头134,插件端子2伸进导套13内部分的外壁上设有凹槽22,当插件端子2与导套13完全插合后,卡头134置于凹槽22内,插件端子2不易从导套13内拔出,安装结构牢固性高,从而插件端子2不易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而松动,进而减少了因插件端子2连接处的松动导致的汽车安全事故。

卡头134设有便于插件端子2沿导套13的轴向插进导套13内的斜导面135,斜导面135的设置使将插件端子2插进导套13内的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孔21设有内螺纹,螺牙套3设有内螺纹圈31和外螺纹圈32,内螺纹圈31与安装孔21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外螺纹圈32与螺栓的外螺纹螺纹配合。螺牙套3的外螺纹圈32与安装孔21的内螺纹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接触面积较大,安装结构牢固性好。优选地,安装孔21内螺纹和螺牙套3之间的间隙采用螺纹紧固胶粘接,螺纹紧固胶能在安装孔21和螺牙套3的接触面之间固化,能避免螺牙套3因震动出现松动的现象。在其他实施例中,螺牙套3还可为过盈配合。采用过盈配合在安装孔21上,在安装时,螺牙套3被收缩收紧后固定在安装孔21内,使螺牙套3更加不易出现松动的现象。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