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蓄电池组的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9899发布日期:2019-04-16 22:2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蓄电池组的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组补加液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组的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会发生电解水的副反应,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消耗水并产生气体,一般正极产生O2,负极产生H2,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形成部分单体蓄电池或蓄电池组整体缺液体的现象。原来蓄电池的技术设计均采用在蓄电池内部极板之上预留较大的储液空间,预先储备较多的液体来实现延长维护周期的目的,该原始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采用人工逐个观测蓄电池内每个单体蓄电池中的液体液面高度并需逐个通过注液孔进行人工补液,使用维护操作极不便,维护频繁且难度较大;2、因单体蓄电池预留较大的储液空间而形成蓄电池的体积比容量较低。以上这些缺陷限制了开口式蓄电池高体积比容量及少维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3、人工补液一般是在电池出现了较大液面变化的情况下实施的,这时电解液密度与当初相比已发生明显变化,这影响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组的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有效实现了蓄电池组集中式自动防短路电子补加液和集中式气体排放,该补加液系统安全可靠,取代了现有技术中手工逐个维护的繁琐操作流程,使用操作方便快捷,低成本少维护,有效解决了蓄电池组电子补加液操作限位难和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蓄电池组的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包括由多个单体蓄电池构成的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蓄电池的补液排气组合盖上分别设有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该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的注液口分别与补加液管相连,补加液管的一端与集中贮液箱相连,补加液管的另一端密封,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排气管相连,排气管的一端密封,排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排气单向阀与外界大气相通,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的注液口下方连接有延伸至单体蓄电池壳体内部的进液管,该进液管上设有固定于补液排气组合盖上且具有补加液启停功能的耐碱直流DC 6~12V微型电磁阀,进液管的出液口下方设有分流化滴筛,该分流化滴筛上设有滴孔用于将液体分散成不连续的滴状,补液排气组合盖上设有用于检测补加液液面高度并控制微型电磁阀启停的耐碱浮球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所述分流化滴筛的底部设有锥形化滴孔。

进一步优选,所述补液排气组合盖上设有LED注液状态指示灯。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集中贮液箱与首个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之间的补加液管上设有控制阀,补加液管与集中贮液箱的连接处设有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集中贮液箱,单一的补加液体点向蓄电池中所有以补加液管连接起来的单体蓄电池进行补加液体,蓄电池的电子补加液管连接平行于电路连接,实现都能从一个集中贮液箱处进行注液,不用考虑蓄电池内液面的高度,只需保证集中贮液箱内有液体即可。

2、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能保障在蓄电池缺液时,耐碱浮球液位传感器开关的浮桶位移,检测到补加液液面高度下降并开启耐碱直流DC 6~12V微型电磁阀进行加液,实现自动电子补加液体。

3、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能保障在蓄电池补加液体时,耐碱浮球液位传感器开关的浮桶位移,检测到补加液液面高度上升,当达到限定位置后,关闭耐碱直流DC 6~12V微型电磁阀停止注液,液体会继续流进入下一个蓄电池,直到所有的电池都被补加至预设定的高度。

4、多孔扩大导流面积结构分流化滴筛保障在向蓄电池内通过管道补加的成柱状液体,经过分流化滴筛上的小锥形化滴孔进行分流转化为滴状,使其成小滴状漏加液,避免柱状导入,有效防止补加液体过程中形成补加液与蓄电池内液体的连通短路。

5、浮桶开关处的具有储气防短路功能的出气管或进液管,确保电子补加液出口处总有气体空间,可防止单体蓄电池之间液体连通短路,提高了产品安全性。

6、整套系统中间无开口件,避免了液体外溢和外部气体及灰尘的侵入,因此确保了装置最大的可靠性。

7、外部的容器集中加液,同时气体比较容易排出,不受蓄电池是充电态或是放电态的影响,只要保证液体箱内有电液,就能保证蓄电池的性能发挥稳定性。

8、集中式排气管,保障了蓄电池的防气胀、防爆炸性能,保障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由连接管集中顺畅排出。

9、电池壳内能保持液面高度,并且气体可顺畅排出,而无需在蓄电池内预留很大空间存储较多液体,可提高极板的高度约30%。

10、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可应用于所有开口式蓄电池或蓄电池组,而不局限于某一种蓄电池或蓄电池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的优越性明显突出,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蓄电池的性能,取代了现有技术中手工逐个维护的繁琐操作流程,而且方便简单易于操作,低成本少维护,有效解决了蓄电池电子补加液操作限位难和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单体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流化滴筛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流化滴筛的侧视图。

图中:1-单体蓄电池,2-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3-注液口,4-补加液管,5-集中贮液箱,6-出气口,7-排气管,8-排气单向阀,9-控制阀,10-过滤装置,11-浮球液位传感器,12-注液状态指示灯,13-直流DC 6~12V微型电磁阀,14-分流化滴筛,15-锥形化滴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蓄电池组的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系统,包括由多个单体蓄电池1构成的蓄电池组,每个单体蓄电池1的补液排气组合盖上分别设有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2,该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2的注液口3分别与补加液管4相连,补加液管4的一端与集中贮液箱5相连,补加液管4的另一端密封,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2的出气口6分别与排气管7相连,排气管7的一端密封,排气管7的另一端通过排气单向阀8与外界大气相通,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2的注液口3下方连接有延伸至单体蓄电池1壳体内部的进液管,该进液管上设有固定于补液排气组合盖上且具有补加液启停功能的耐碱直流DC 6~12V微型电磁阀13,进液管的出液口下方设有分流化滴筛14,该分流化滴筛14上设有滴孔,分流化滴筛14的底部设有锥形化滴孔15用于将液体分散成不连续的滴状,补液排气组合盖上设有用于检测补加液液面高度并控制微型电磁阀启停的耐碱浮球液位传感器11,补液排气组合盖上设有LED注液状态指示灯12,所述的集中贮液箱5与首个自动限位防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2之间的补加液管4上设有控制阀9,补加液管4与集中贮液箱5的连接处设有过滤装置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蓄电池组中各单体蓄电池通过对外密闭式串并联输液管路进行输液,实现了一个贮液箱的集中电子补加液(详见附图1)。每个单体蓄电池都安装了自动限位防止短路电子补加液装置(详见附图2),在蓄电池缺液时,耐碱浮球液位传感器开关的浮桶位移,检测到补加液液面高度下降并开启耐碱直流DC 6~12V微型电磁阀进行加液,同时注液指示灯亮起,实现自动电子补加液体。补加液体时,耐碱浮球液位传感器开关的浮桶位移,检测到补加液液面高度上升,当达到限定位置后,关闭耐碱直流DC 6~12V微型电磁阀停止注液,同时注液指示灯熄灭。然后,液体会继续流进入下一个蓄电池,直到所有的电池都被补加至预设定的高度。可避免蓄电池缺液或多液外溢,保障了产品性能的可靠性。

电子补加液防短路功能:一是向蓄电池内补加的成柱状液体,经过多孔扩大导流面积结构的分流化滴筛(详见附图3~4),分流化滴筛底部设计有均布的小锥形滴管,使液体形成小滴状滴漏式加液,可避免液体成柱状直接导入,有效防止在电子补加液体过程中所补加的液体与蓄电池内液体的连通短路;二是通过采用浮桶开关处具有储气防短路功能的出气管或进液管(详见附图2),开关处四周向下设计有一定高度的气筒保护,在补液开关关闭后,无论气筒外部液面多高均可保障浮桶开关处的保护气筒内始终保持有空气存在,避免液体淹住浮桶开关处,有效防止输液管中的液体与蓄电池内液体的连通短路。蓄电池组中各单体蓄电池通过对外单向阀密闭式串并联管路进行气体排放(详见附图1),保障了使用环境和产品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