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9895发布日期:2019-04-16 22:2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5年10月7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4696302U号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上端子模组、金属屏蔽片以及下端子模组,上下端子模组之间没有扣合结构,在注塑成型包覆体前,容易导致彼此分离。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上下端子模组保持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夹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板、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内部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舌板,每排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平板状接触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后延伸超出基部的焊接部,所述舌板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的两扣钩,所述扣钩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具有分别扣持至金属屏蔽板和绝缘本体的扣合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接地端子具有分别扣持至金属屏蔽板和绝缘本体的扣合部,从而使得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扣合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上绝缘本体通过注塑成型为上端子模组,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与下绝缘本体通过注塑成型为下端子模组,所述金属屏蔽板组装在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板的横向侧边缘设有第一扣孔,所述下绝缘本体设有扣持块,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设有卡扣至第一扣孔的第一扣合部和卡扣至扣持块的第二扣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板的横向侧边缘设有第二扣孔,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设有卡扣至第二扣孔的第三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组成所述扣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之间由一凸出部间隔开,所述第一扣孔、第二扣孔与凸出部围成“山”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板的横向侧边缘设有向外凸出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扣持块沿前后方向围成一卡槽,所述第二扣合部具有沿竖直方向穿过卡槽的延伸部和连接于延伸部末端的卡钩,所述卡钩卡持至下绝缘本体的扣持块。

进一步地,所述扣钩位于金属屏蔽板侧边缘的前端,所述配合部位于金属屏蔽板侧边缘的后端,所述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位于金属屏蔽板侧边缘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分别设有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穿孔,所述定位柱穿过穿孔插入至相对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位于基部和舌板之间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舌板的厚度,所述台阶部的厚度小于基部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3是如图2所示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4是如图3所示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如图4所示上排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如图4所示下排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6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夹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屏蔽板2、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2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3。

两排导电端子3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3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31及位于接地端子31内侧的内部端3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出的舌板12,每排导电端子3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11内的固定部33、自固定部33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12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平板状接触部34、以及自固定部33向后延伸超出基部11的焊接部35。舌板12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121,所述金属屏蔽板2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121的两扣钩21,所述扣钩21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接地端子31具有分别扣持至金属屏蔽板2和绝缘本体1的扣合部。

绝缘本体1包括上绝缘本体13和下绝缘本体14,所述两排导电端子3包括上排导电端子36和下排导电端子37,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6与上绝缘本体13通过注塑成型为上端子模组38,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7与下绝缘本体14通过注塑成型为下端子模组39,所述金属屏蔽板2组装在上端子模组38和下端子模组39之间。

金属屏蔽板2的横向侧边缘设有第一扣孔22,所述下绝缘本体14设有扣持块141,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6的接地端子31设有卡扣至第一扣孔22的第一扣合部311和卡扣至扣持块141的第二扣合部312。

金属屏蔽板2的横向侧边缘设有第二扣孔23,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7的接地端子31设有卡扣至第二扣孔23的第三扣合部313,所述第一扣合部311、第二扣合部312以及第三扣合部313组成所述扣合部。第一扣孔22和第二扣孔23之间由一凸出部24间隔开,所述第一扣孔22、第二扣孔23与凸出部24围成“山”字形。

金属屏蔽板2的横向侧边缘设有向外凸出的配合部25,所述配合部25与扣持块141沿前后方向围成一卡槽26,所述第二扣合部312具有沿竖直方向穿过卡槽26的延伸部41和连接于延伸部41末端的卡钩42,所述卡钩42卡持至下绝缘本体14的扣持块141。

扣钩21位于金属屏蔽板2侧边缘的前端,所述配合部25位于金属屏蔽板2侧边缘的后端,所述第一扣孔22和第二扣孔23位于金属屏蔽板2侧边缘的中间位置。上绝缘本体13和下绝缘本体14分别设有定位柱15和定位孔16,所述金属屏蔽板2设有穿孔27,所述定位柱15穿过穿孔27插入至相对定位孔15内。

上排导电端子36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7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位于基部11和舌板12之间的台阶部17,所述台阶部17的厚度大于所述舌板12的厚度,所述台阶部17的厚度小于基部11的厚度。

连接器100还包括形成有插槽51的金属外壳5,所述舌板12收容于插槽51内,所述金属外壳5的横切面呈圆角矩形,以供对接连接器沿相反两个方向插入配合。金属外壳5设有用于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焊接脚52,金属屏蔽板2也设有用于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电路板接脚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接地端子具有分别扣持至金属屏蔽板和绝缘本体的扣合部,从而使得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扣合更加稳定。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