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及电源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517发布日期:2019-03-27 09:57阅读:1438来源:国知局
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及电源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及电源连接线。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特别是,随着如今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设备越来越先进,去代替人力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机械上,连接器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零件虽然小,但是往往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起到连接作用的枢纽,连接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机械的安全性能,实用性能,以及寿命,所以,选择一款好的连接器,是非常的关键的;连接器本身的连接是否稳定,能否抗震抗冲击正是判断连接器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采用焊接工艺在长时间时候或者冲击力下导线容易与接线端子母头断开,严重甚至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亟需一种连接稳定的接线端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母头及其接线端子,将导线铆压至金属导体内后,直接通过注塑让金属连接件与塑料外壳一体成型;导线与接线端子母头之间连接稳定,抗针对抗冲击。

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包括母头和与母头适配的公头,所述母头包括金属导体和通过注塑成型包裹在所述金属导体外侧的塑料外壳;所述金属导体包括插接部、压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为前端设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插接部尾端连接,另一端与压接部连接;所述压接部包括由金属片弯卷成的压接口;导线插入压接口后铆压固定在压接口内。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圆柱形注塑腔和与注塑腔连接的金属块,所述注塑腔一端与所述圆柱形插接部共底面,另一端开口处设有与压接部连接的金属块;所述注塑腔的侧壁还设有连通所述注塑腔的通孔,所述塑料外壳填充满所述注塑孔和通孔,与所述金属导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金属导体为一体成型的L形结构。

其中,所述塑料外壳中包裹的金属导体数量为2,分为正极金属导体和负极金属导体,所述正极金属导体和负极金属导体并列排布在所述塑料外壳内,且所述正极金属导体与所述负极金属导体之间被所述塑料壳体隔离。

其中,所述塑料外壳包括包裹在插接部四周的插接壳体和包裹在压接部四周的固定壳体,所述插接壳体整体成长方体,且长方体的其中一面与插接部的前端开口平齐;所述固定壳体在沿着所述压接部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压接部的长度,使得所述导线未插入的压接孔的部分与所述固定壳体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壳体中靠近正极金属导体的面圆弧角,固定壳体中靠近负极金属导体的面为平面,使得固定壳体靠近正极金属导体面与靠近负极金属导体面不对称。

其中,所述公头包括一端开口的容置槽和贯穿所述容置槽底部的金属杆,所述金属杆容置于容置槽内的内置端与插接部连接,贯穿容置槽底部的外露端与外界设备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线,包括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至少两根导线和电源插头;导线一端与所述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的压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插头连接;所述公头与外界设备连接后,实现电源与设备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金属导体包括插接部、压接部和连接部;插接部为前端设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连接部一端与插接部尾端连接,另一端与压接部连接;压接部包括由金属片弯卷成的压接口;整个金属导体一体成型;导线插入压接口后利用铆压固定,将导线与金属连接起来;同时通过注塑将塑料外壳包裹在金属导体外侧,形成母头一体成型的结构;导线先被铆压在金属导体内,再通过注塑固定在外壳内,整个结构连接稳定,导线不会从母头内滑出,避免了传统母线端子中导线在大冲击下容易与母线端子断开的的问题;连接部包括圆柱形注塑腔和与注塑腔连接的金属块,注塑腔一端与圆柱形插接部共底面,另一端开口处设有与压接部连接的金属块;注塑腔的侧壁还设有连通注塑腔的通孔,塑料外壳填充满注塑孔和通孔,增大塑料外壳与金属导体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受到大冲击时,塑料壳体中在注塑腔的部分又可以为金属导体提供支撑力,防止金属导体从塑料外壳滑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导体结构图;

图2为本本实用新型的母头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头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金属导体;2、塑料外壳;3、公头;4、导线;11、插接部;12、连接部;13、压接部;21、插接壳体;22、固定壳体;31、容置槽;32、金属杆;111、插接部底面;121、注塑腔;122、金属块;12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一种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包括母头和与母头适配的公头3,母头包括金属导体1和塑料外壳2;金属导体1包括插接部11、压接部13和连接部12;插接部11为前端设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连接部12一端与插接部11尾端连接,另一端与压接部13连接;压接部13包括由金属片弯卷成的压接口;导线4插入压接口后利用铆压固定,将导线4与压接口连接;通过注塑将塑料外壳2包裹在金属导体1外侧,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

在本实施中,连接部12包括圆柱形注塑腔121和与注塑腔121连接的金属块122,注塑腔121一端与圆柱形插接部11共底面,另一端开口处设有与压接部13连接的金属块122;金属块122弯折,使得压接部13与插接部11之间成一定角度,使得金属导体1在塑料外壳2中的受到不同方向的力;优选的,压接部13与插接部11之间为90度;注塑腔121的侧壁还设有连通注塑腔121的通孔123,塑料外壳2填充满注塑孔和通孔123,增大塑料外壳2与金属导体1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受到大冲击时,塑料壳体中在注塑腔121的部分又可以为金属导体1提供支撑力,防止金属导体1从塑料外壳2滑出;压接部13的压接孔由长方形的金属片两端边缘内卷形成,优选的压接孔数量为2,导线4内的金属线分成两部分插入压接孔中,该压接方式相对于单压接孔,压接更稳定;金属导体1为一体成型的L形结构,插接部11和压接部13分别设置在L形的底面和侧面。

请参阅图2,塑料外壳2中包裹的金属导体1数量为2,分为正极金属导体1和负极金属导体1,正极金属导体1和负极金属导体1并列排布在塑料外壳2内,且不同金属导体1之间被塑料壳体隔离,不发生导通;塑料外壳2包括包裹在插接部11四周的插接壳体21和包裹在压接部13四周的固定壳体22,插接壳体21整体成长方体,且长方体的其中一面与插接部11的前端开口平齐;固定壳体22在沿着压接部13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压接部13的长度,使得固定壳体22与导线4未插入的压接孔的部分发生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壳体22中靠近正极金属导体1的面设有圆角,固定壳体22中靠近负极金属导体1的面设有直角,使得固定壳体22靠近正极金属导体1面与靠近负极金属导体1面不对称;公头3包括一端开口的容置槽31和贯穿容置槽31底部的金属杆32,金属杆32容置于容置槽31内端插入所述插接部11,贯穿容置槽31底部外露端与外界设备连接;公头3和母头在连接过程中,公头3的容置槽31外壳设有正极和负极标志,由于固定壳体22的不对称,公头3仅能从特定面插入母头中,保证公头3上的正极标志端是正极金属导体1,不会出现正负极标志和正负极金属导体1不匹配的情况。

请参阅图3,一种电源连接线,包括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至少两根导线4和电源插头;导线4一端与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插头连接;公头3与外界设备连接后,实现电源与设备导通;当采用多根导线4时,全部导线4分为正极导线4和负极导线4,且将所有正极导线4的一端连接后接入电源插头正极,所有的负极导线4连接一端后接入电源插头负极,导线4的另一端按照每组一根正极导线4和一根负极导线4的方式,分成多组,每组均通过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连接,电源插头连接电源后,各母头一体成型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同的设备,同时为多个设备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整个金属导体一体成型;导线插入压接口后利用铆压固定,将导线与金属连接起来;同时通过注塑将塑料外壳包裹在金属导体外侧,形成母头一体成型的结构;导线先被铆压在金属导体内,再通过注塑固定在外壳内,整个结构连接稳定,导线不会从母头内滑出,避免了传统母线端子中导线在大冲击下容易与母线端子断开的的问题;

2、塑料外壳填充满注塑孔和通孔,增大塑料外壳与金属导体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受到大冲击时,塑料壳体中在注塑腔的部分又可以为金属导体提供支撑力,防止金属导体从塑料外壳滑出。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