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7146发布日期:2019-04-09 22:3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板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重要组成部分,高电压的动力电池在工作状态下会发出大量热能,因此,热管理是保证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寿命的重要系统,液冷板为热管理系统关键部件。现有的液冷板,一般采用直齿流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存在均温控温效果差、抗爆破压力小、散热系统效率及可靠性低等缺点,尤其是在高倍率充电的工况下,液冷板对电池的保护效果非常不理想,最终使动力电池在高温工况下工作,导致动力电池寿命缩短,汽车续航里程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实现了相邻流道之间的局部互通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结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包括:

底板;

框架结构,固设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框架结构和所述底板围设形成一容纳腔;

导流板,固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导流板的底面贴合并固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导流板冲压成型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错齿结构,相邻二所述错齿结构之间形成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错齿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多个容纳槽,同一所述错齿结构中相邻所述容纳槽错位设置且连通于所述流道;以及

顶板,盖设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贴合并固接于所述导流板的顶面,所述顶板上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进水端的进水口以及连通于所述出水端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导流板冲压成型间隔设置的错齿结构,相邻错齿结构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通过将错齿结构中的相邻容纳槽错位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直齿流道相比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将容纳槽连通于流道,可以实现相邻流道之间的局部互通,当相邻流道之间的冷却液出现温差时,相邻流道中的冷却液会发生热量的相互传导,实现各流道中冷却液温度的均衡控制,进而保证动力电池各处温度均衡,以此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框架结构通过钎焊固接于所述底板。通过一次钎焊工艺实现框架结构和底板之间的固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流板分别通过钎焊固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导流板中的相邻容纳槽错位设置,可以增加导流板和顶板之间以及导流板和底板之间的焊接的面积,进而提高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流道沿动力电池布设方向布置。实现对动力电池不同区域热量的吸收,保证动力电池各处温度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流道呈U字型。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容纳槽呈n字型。通过将n字型容纳槽错位设置实现相邻流道之间的局部互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水口的进水管。通过进水管向流道中提供冷却液,同时控制冷却液流进流量和流速,达到吸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管通过钎焊或真空焊固接于所述顶板。实现进水管和顶板之间的固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管。通过出水管实现将流道中的冷却液排出,控制冷却液流出流量和流速,达到散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水管通过钎焊或真空焊固接于所述顶板。实现出水管和顶板之间的固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齿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3至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包括底板1、框架结构2、导流板3和顶板4;其中,框架结构2固设于底板1的上表面,框架结构2和底板围设形成一容纳腔,导流板3固设于容纳腔中,导流板3的底面贴合并固接于底板1,导流板3冲压成型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错齿结构32,相邻二错齿结构32之间形成有流道35,流道35包括进水端 33和出水端34,错齿结构32包括相互连通的多个容纳槽321,同一错齿结构 32中相邻容纳槽321错位设置且连通于流道35,顶板4盖设于容纳腔的顶部,顶板4的下表面贴合并固接于导流板3的顶面,顶板4上形成有连通于进水端 33的进水口41以及连通于出水端34的出水口42。本实施例中,错齿结构32 采用冲压成型工艺一次冲压成型,相邻错齿结构32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35;通过将同一错齿结构32中相邻容纳槽321错位设置,可以提高导流板3自身的结构强度,并且通过将容纳槽321错位设置,实现了相邻流道35之间的连通,可以保证当相邻流道35中的冷却液出现温差时,相邻流道35中的冷却液之间发产生热量的传导,以实现相邻流道35中冷却液温度的均衡,进而控制动力电池工作时各处温度均衡,达到增加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容纳槽321呈n字型;同一错齿结构32 中相邻容纳槽321错位冲压成型,使得最终成型的流道35呈错齿形;错齿结构32的顶面固接于顶板4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通于进水口41的进水管5;通过进水管5向流道35 中提供冷却液,同时用于控制冷却液流进时的流量和流速。本实施例中,进水管5通过钎焊或真空焊固接于顶板4;具体的采用一次焊接成型工艺。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通于出水口42的出水管6;通过出水管6实现流道 35中冷却液的流出,同时控制冷却液流出的流量和流速,达到散热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出水管6通过钎焊或真空焊固接于顶板4;具体的采用一次焊接成型工艺。

进一步的,导流板3分别通过钎焊固接于顶板4和底板1。本实施例中,由于同一错齿结构32中相邻容纳槽321错位设置,其会增大导流板3和顶板4 之间以及导流板3和底板1之间的焊接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导流板3和顶板4 之间以及导流板3和底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整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流道35沿动力电池布设方向布置;即本实施例中离流道35 的流经区域与动力电池布设区域一致,实现对动力电池不同区域的冷却降温。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流道35呈U字型。具体的,导流板3也呈U字型设置,对应于U字型导流板的开口部在框架结构2上固设有一固定杆21,便于导流板3的穿设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结构2通过钎焊固接于底板1。

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3包括多段导流板单元31,相邻导流板单元31 之间通过焊接连接;错齿结构32的顶端与框架结构2的顶端平齐,错齿结构 32的底端与框架结构2的底端平齐;顶板4、底板1及框架结构2的尺寸和形状相互匹配。

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3选用铝箔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的有益效果包括:

1.通过调整流道的结构,增大导流板的结构强度以及导流板与顶板(底板)之间的焊接面积,进而提高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整体的结构强度和防爆破压力,保证错齿流道动力电池液冷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2.通过将同一错齿结构中相邻容纳槽错位设置且容纳槽连通于相邻的流道,实现相邻流道之间的互通,以此实现相邻流道中冷却液热量的传导,与现有技术直齿流道结构中相邻流道中的冷却液采用冷却液/铝箔/冷却液的热传导方式相比,减少了铝箔热传导的过程,其传热速度更快,可以更好的控制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保证动力电池各处温度均衡,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继而增加了汽车续航里程。

3.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具有较好的冷却散热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