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908发布日期:2019-04-05 20:0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地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便携式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于携带的抽拉式接地棒,接地棒本体为多节结构;带有旋转手柄和接地棒本体带有螺纹的接地棒,可手动旋转进入大地;为便于取出,在带螺纹的接地棒本体上设有安装环的接地棒;接地棒本体为光杆的接地棒。每种接地棒都各有优缺点,例如抽拉式接地棒不适于插入土中,不能广泛使用;带有安装环的接地棒和旋转接地棒在地面较硬时靠人力不易旋进,比较适合在柔质的土地中,且旋进也比较费力,也不适合各类土质;而仅为光杆,在用敲击入地的作业时易于误伤扶持接地棒的配合人员,且也不易拔出,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重复利用率低、功能较少,工序复杂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接地装置,解决了上述重复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接地装置,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沿其轴线运动的锤头,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钻头,所述钻头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钻头依次通过第一弹簧和弹簧弯杆与所述锤头连接,所述筒体四周设置有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外壁设置有渗透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弯杆绕固定在所述筒体内壁上的铰接轴旋转,所述弹簧弯杆包括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所述第一弯杆自由端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后卡住所述锤头的锥形凸起,另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筒体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弯杆自由端设置有卡住所述第一弹簧的挂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锤头靠近所述锥形钻头的一端设置用于卡住所述锥形凸起的锥形凹槽,所述锥形凸起设置在所述锥形凹槽远离所述钻头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为圆柱形,所述液体通道为椭圆台形,其直径沿靠近所述钻头的方向逐渐变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锤头为圆柱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锤头限位的环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筒体为圆柱形,筒体内部为空腔,筒体外壁上设置有液体通道,空腔内有锤头,筒体一端设置有圆锥形钻头,钻头上设置有端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弹簧,靠近锤头端部处设置有弹簧弯杆,弹簧弯杆设置在空腔内,锤头通过弹簧弯杆和第一弹簧与钻头连接。

当移动设备工作地点的土质较硬时,移动设备上的电力设备零线接地就需要使用专用的钻孔机在地面上打孔,本实用新型自带钻孔功能,方便使用和携带,将该装置竖直设置在地面上,在开口的筒体顶端通过一些外接的动力装置提供动力来击打空腔内的锤头,锤头受力向下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弹簧给钻头冲力,使钻头不断钻进土地内,当钻头钻进地面下1.2-2米左右之后,在筒体外壁的液体通道内注入导电液,导电液顺着液体通道外部的渗透孔渗入土中,增加该区域的导电能力。

2、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弯杆包括两个呈一定角度的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所述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的一端均与一个铰接轴固定连接,铰接轴水平固定在筒体内壁上,第一弯杆与第二弯杆所呈角度为钝角,且该角度不会随着弹簧弯杆绕铰接轴的旋转而改变,第一弯杆的自由端一侧设置有锥形凸起,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自由端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锥形凸起用于卡在锤头表面上的锥形凹槽内,第二弯杆的自由端设置有挂钩,挂钩穿过筒体的端部并挂接在第一弹簧上,从而将筒体和钻头连接在一起。

锤头靠近钻头的一端的表面上设置有锥形凹槽,锥形凹槽的位置在锥形凸起下方,不论锤头受力向下移动或是受弹簧的反作用力向上移动,锤头上的锥形凹槽的位置都低于锥形凸起,这样能够保证弹簧弯杆一直勾住第一弹簧,保证筒体和钻头的连接。当注入导电液的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将锤头向上提起一点,使锥形凸起被卡在锥形凹槽内,此时,弹簧弯杆会绕铰接轴旋转,使第二弯杆上的挂钩脱离第一弹簧,从而使第一弹簧连接的钻头与筒体分离,然后将筒体向上提,筒体、液体通道、锤头以及弹簧弯杆被拔出地面,而钻头被留在土中,达到主体部分重复利用的效果。钻头为圆锥形,能够减小与土的阻力,且由于其具有尖端,能够在冲力作用下破开土中的较硬的岩石,但是若土中石块较多,在回收整个筒体时钻头难以拔出,可能会被石块卡住,导致整个筒体都无法重复利用,因此使用这种可以自动脱落的钻头能够解决该重复利用的问题,只留钻头和上方的第一弹簧在土中。

3、本实用新型中,筒体最好为圆柱形,方便携带运输,与土的摩擦较小,其内部的空腔也是圆柱形,方便内部的锤头上下移动,锤头也是圆柱形,锤头的顶端接受外部动力装置的击打并将动力通过第一弹簧传递给钻头,锤头和空腔的的形状设置能够减少锤头与筒体内壁的摩擦,提高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的转化效率。筒体外围的液体通道横截面为椭圆形,因此整个接地装置的外部形状为椭圆台,这样可以将空腔与液体通道分隔开。液体通道的截面直径沿靠近钻头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的椭圆台形状能够使整个装置更容易进入土中。

4、本实用新型中,空腔内设置有一个环形板,环形板的外边缘固定在筒体内壁上。环形板在靠近第一弯杆的一侧,环形板与筒体同轴设置,且环形板的内径略大于圆柱形锤头的直径,能够限制锤头周向移动,减少动力在周向的分散,提高动力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空腔,21-环形板,3-锤头,31-锥形凹槽,4-钻头,41-第一弹簧,5-弹簧弯杆,51-第一弯杆,52-第二弯杆,53-锥形凸起,54-第二弹簧,55-挂钩,6-液体通道,61-渗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接地装置,包括:

筒体1,筒体1内设置有空腔2,空腔2内设置有沿其轴线运动的锤头3,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钻头4,钻头4上设置有第一弹簧41,钻头4依次通过第一弹簧41和弹簧弯杆5与锤头3连接,筒体1四周设置有液体通道6,液体通道6外壁设置有渗透孔61。

本实施例中,筒体1为圆柱形,筒体1内部为空腔2,筒体1外壁上设置有液体通道,空腔2内有锤头3,筒体1一端设置有圆锥形钻头4,钻头4上设置有端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弹簧41,靠近锤头41端部处设置有弹簧弯杆5,弹簧弯杆5设置在空腔2内,锤头3通过弹簧弯杆5和第一弹簧41与钻头4连接。

当移动设备工作地点的土质较硬时,移动设备上的电力设备零线接地就需要使用专用的钻孔机在地面上打孔,本实用新型自带钻孔功能,方便使用和携带,将该装置竖直设置在地面上,在开口的筒体1顶端通过一些外接的动力装置提供动力来击打空腔2内的锤头3,锤头3受力向下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弹簧41给钻头4冲力,使钻头4不断钻进土地内,当钻头4钻进地面下1.2-2米左右之后,在筒体1外壁的液体通道6内注入导电液,导电液顺着液体通道6外部的渗透孔61渗入土中,增加该区域的导电能力。

进一步,弹簧弯杆5绕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的铰接轴旋转,弹簧弯杆5包括第一弯杆51和第二弯杆52,第一弯杆51自由端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后卡住锤头3的锥形凸起53,另一侧通过第二弹簧54与筒体1内壁连接,第二弯杆52自由端设置有卡住第一弹簧41的挂钩55。

进一步,锤头3靠近锥形钻头4的一端设置用于卡住锥形凸起53的锥形凹槽31,锥形凸起53设置在锥形凹槽31远离钻头4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弹簧弯杆5包括两个呈一定角度的第一弯杆51和第二弯杆52,所述第一弯杆51和第二弯杆52的一端均与一个铰接轴固定连接,铰接轴水平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第一弯杆51与第二弯杆52所呈角度为钝角,且该角度不会随着弹簧弯杆5绕铰接轴的旋转而改变,第一弯杆51的自由端一侧设置有锥形凸起53,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54,第二弹簧54的自由端与筒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54处于被压缩状态,锥形凸起53用于卡在锤头3表面上的锥形凹槽31内,第二弯杆52的自由端设置有挂钩55,挂钩55穿过筒体1的端部并挂接在第一弹簧41上,从而将筒体1和钻头4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锤头3靠近钻头4的一端的表面上设置有锥形凹槽,锥形凹槽31的位置在锥形凸起53下方,不论锤头3受力向下移动或是受第一弹簧41的反作用力向上移动,锤头3上的锥形凹槽31的位置都低于锥形凸起53,这样能够保证弹簧弯杆5一直勾住第一弹簧41,保证筒体1和钻头4的连接。当注入导电液的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将锤头3向上提起一点,使锥形凸起53被卡在锥形凹槽31内,此时,弹簧弯杆5会绕铰接轴旋转,使第二弯杆52上的挂钩55脱离第一弹簧41,从而使第一弹簧41连接的钻头4与筒体1分离,然后将筒体1向上提,筒体1、液体通道6、锤头3以及弹簧弯杆5被拔出地面,而钻头4被留在土中,达到主体部分重复利用的效果。钻头4为圆锥形,能够减小与土的阻力,且由于其具有尖端,能够在冲力作用下破开土中的较硬的岩石,但是若土中石块较多,在回收整个筒体时钻头4难以拔出,可能会被石块卡住,导致整个筒体1都无法重复利用,因此使用这种可以自动脱落的钻头4能够解决该重复利用的问题,只留钻头4和上方的第一弹簧41在土中。

进一步,空腔2为圆柱形,液体通道6为椭圆台形,其直径沿靠近钻头4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锤头3为圆柱形。

本实施例中,筒体1最好为圆柱形,方便携带运输,与土的摩擦较小,其内部的空腔2也是圆柱形,方便内部的锤头3上下移动,锤头3也是圆柱形,锤头3的顶端接受外部动力装置的击打并将动力通过第一弹簧41传递给钻头,锤头3和空腔2的形状设置能够减少锤头3与筒体1内壁的摩擦,提高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的转化效率。筒体1外围的液体通道6横截面为椭圆形,因此整个接地装置的外部形状为椭圆台,这样可以将空腔2与液体通道6分隔开。液体通道6的截面直径沿靠近钻头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的椭圆台形状能够使整个装置更容易进入土中。

进一步,空腔2内设置有用于给锤头3限位的环形板21。

本实施例中,空腔2内设置有一个环形板21,环形板21的外边缘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环形板21在靠近第一弯杆51的一侧,环形板21与筒体1同轴设置,且环形板21的内径略大于圆柱形锤头3的直径,能够限制锤头3周向移动,减少动力在周向的分散,提高动力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