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8831发布日期:2019-07-24 09:34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清洁高效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世界各国政府都将新能源产业列为重点鼓励扶持对象,新能源汽车在近两年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期,以电能代替燃油驱动必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带来福利。而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圆柱电池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依次层叠绕卷成电芯后收容在钢壳中,将电芯焊接电路板后,最后盖上盖帽制成。由于电池在运输或放置过程中,容易发生抖动、颠簸,会使电芯晃动、脱落、焊接松动等,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及性能,因此,电芯和电路板在电池内部的固定尤为关键。如图1所示,目前,圆柱电池都是通过滚槽2’来固定电芯和电路板,即需要先将软包电芯放入钢壳1’,然后对钢壳1’进行滚槽2’压制,再进行电路板焊接,但是这种方式加工难度大,步骤繁多,而且要求较高,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可靠性高的圆柱电池壳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柱电池壳体,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内壁形成有上收容腔和下收容腔,所述上收容腔和所述下收容腔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一端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壳本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上收容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收容腔的内径大于所述下收容腔的内径,且下收容腔的内径大于电芯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收容腔高度等于装配在壳本体内的电路板和绝缘垫圈高度之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收容腔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装配在壳本体内的电芯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为外表面无滚槽的钢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圆柱电池壳体,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内壁形成有上收容腔和下收容腔,所述上收容腔和所述下收容腔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壳体内壁设置限位台阶,从而起到限位上收容腔内零部件的目的,避免上收容腔内的零部件挤压下收容腔内的电芯,使得电池壳体内零部件的安装可靠性大大提高,并且取消了现有的滚槽设计,能够节省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有滚槽的钢壳。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壳;2’-滚槽;1-壳本体;11-上收容腔;111-限位台阶;112-限位凸缘;12-下收容腔;2-电芯;3-电路板;4-绝缘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2~4所示,一种圆柱电池壳体,包括壳本体1,壳本体1内壁形成有上收容腔11和下收容腔12,上收容腔11和下收容腔12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111。其中,壳本体1为钢壳,而限位台阶111可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上收容腔11的内径大于下收容腔12的内径。如图8所示,在进行电池组装时,电芯2、电路板3和绝缘垫圈4依次压合组装在壳本体1内,且下收容腔12的内径大于电芯2的外径,电路板3的外径大于下收容腔12的内径并小于上收容腔11的内径。上收容腔11高度等于装配在壳本体1内的电路板3和绝缘垫圈4高度之和;下收容腔1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装配在壳本体1内的电芯2的高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本体1内壁设置限位台阶111,从而起到限位上收容腔11内零部件的目的,避免上收容腔11内的零部件挤压下收容腔12内的电芯2,并且取消了现有的滚槽设计,能够节省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

如图5~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一端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有限位凸缘112,限位凸缘112、限位台阶111和壳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所述上收容腔11。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凸缘112,使限位凸缘112、限位台阶111和壳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所述上收容腔11,这样能够对上收容腔11内的电路板3和绝缘垫圈4进行纵向限位,有效防止零部件出现上下移位,使得壳本体1内零部件的安装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