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板和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0241发布日期:2019-05-11 00:0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端板和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封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端板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用在电动汽车上的电池模组采用软包电芯,软包电芯成组技术大部分利用电芯框架及端板将电芯夹持于中间。因此,端板要保证整个模组在绑带捆绑过程中无严重变形,并且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证对电芯的夹持力在一定范围内,因而端板强度对于电池模组的强度和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端板在组装过程中由于两端施加的压力,端板中部容易向外侧鼓胀变形,使得在中间部分,组装后的电池模组的尺寸会大于设计尺寸。目前通常通过增加端板厚度来提高端板强度,以使得在组装之后端板尽可能地保持平直。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大整个电池模组的尺寸和重量,并且在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持续鼓胀的趋势,导致端板在中间部位的受力越来越大,引起端板产生一定的向外弯曲变形,并且这还会影响电池模组的夹紧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端板,所述端板的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组件接触的表面是弧形表面使得所述弧形表面的中部向外凸出,并在所述端板的上下两端处均开设有带状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与所述弧形表面相对的表面是中部向内凹入的另一弧形表面,或者是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带状槽为U型槽,在所述端板的横向上沿着所述端板的外周部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带状槽彼此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端板的内部一体地成型有多个加强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由塑料或金属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上述端板,沿着所述电芯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的两端外侧;绑带,绕在所述端板的带状槽和所述电芯组件上,以利用所述端板收紧所述电芯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绑带上的拉力增大到预定值时,所述端板变形使得接触所述电芯组件的弧形表面变成平面而贴紧所述电芯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高度与所述电芯组件的高度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框架和由所述框架支撑的软包电芯。

通过使端板朝向一侧弯曲而作为弧形板使用,能够在封装过程中提供与现有的端板变形方向相反的反向回弹力,可最大程度上减少在封装电池模组过程中端板的中间部分向外变形的可能性,并且也能够在电池模组运行期间,减少端板因电池模组膨胀而引起的变形程度,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的力学性能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端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在收紧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在收紧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电池模组,10:端板,11:第一弧形表面,12:第二弧形表面,13:第三直表面,14:第四直表面,15:顶表面,16:底表面,17:带状槽,20:电芯组件,30: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100的端板10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在收紧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在收紧之后的状态示意图,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100的端板10,该端板10可以是朝向一侧弯曲的弧形板。

端板10的至少用于与电池模组10的电芯组件20接触或者直接面对电芯组件20的表面是弯曲表面或者弧形表面12,该弧形表面12相对于端板10自身而言是凸面,即,其中部向外凸出。这样,在装配到电池模组10上之后,该弧形表面12仅中部接触电芯组件20而其余部分可远离电芯组件20。端板10的与弧形表面12相对的表面11可以是平面,另外,该表面11也可以是具体为凹面的弯曲表面或弧形表面11。下面将针对弧形表面11是凹面的情况进行具体描述。

端板10大体上可具有四个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表面,包括两个相对的弧形表面11和12(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分别称为第一弧形表面11和第二弧形表面12)以及两个相对的第三直表面13和第四直表面14。另外,端板10还可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水平的直表面,包括直的顶表面15和直的底表面16。第一弧形表面11和第二弧形表面12均可以是朝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表面,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弧形表面11可以是凹入表面,而第二弧形表面12可以是凸出表面,且两者的曲率可大体相同,即,端板10各处的厚度大体相同,当然,两者的曲率也可以彼此不同。在将端板10装配到电池模组上之后,端板10的第二弧形表面12的中间部分可大体上朝向电池模组100的电芯组件20凸出,也就是说,第二弧形表面12是接触电芯组件20的表面。

在端板10的上下两端处均开设有带状槽17,其中这两个带状槽17分别邻近顶表面15和底表面16,用来在封装电池模组100时安装绑带30。带状槽17可均呈U型,可沿着端板10的横向在其外周部延伸。例如,如图1所示,带状槽17可在端板10的横向截面上开设在第一弧形表面11、第三直表面13和第四直表面14上,也就是说,带状槽17可开设在除了与电芯组件20接触的第二弧形表面12以外的其他表面部分上。两个带状槽17可彼此平行,以便于绑带30的收紧并改善电池模组100的受力。另外,带状槽17的宽度可大体上等于或稍大于绑带30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端板10可由塑料或金属等各种合适的材质采用注塑工艺成型,为了进一步加强端板10的强度,可在注塑成型时一体地在内部成型多个加强筋,这些加强筋可沿着端板10的长度方向或纵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100,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模组100可大体上包括电芯组件20、位于电芯组件20两端外侧的上述端板10以及绑带30。

具体地说,电芯组件20可包括框架和被框架支撑的软包电芯而构成供电源。端板10沿电芯组件20的长度方向安装在其两端外侧,从而从外侧夹紧电芯组件20。上下两条绑带30分别绕在端板10的上下两个带状槽17上而包围电芯组件20,以便对端板10施加压力而收紧电芯组件20。端板10的高度大体上等于电芯组件20的高度,从而在封装之后上下两端两者相互齐平。

在开始封装电池模组100时,端板10在未受力状态下由于其弯曲的形状使其第二弧形表面12仅大体中间部分靠在电芯组件20上而其他部分远离电芯组件20,因而大体上相对于电芯组件20呈向外张开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对两条绑带30施加拉力时,端板10受到向内挤压的压力,其上下两端开始朝向电芯组件20变形,同时,在端板10变形的同时由于自身的弯曲特性还受到克服形变恢复到原始弯曲形状的向外的回弹力。随着绑带30施加的压力增大,端板10的变形程度越大。在绑带30上的拉力达到封装电池模组100的预定值之后,端板10大体上变形呈平直状态,如图3所示。

在端板10呈平直状态时,受到的绑带30施加的向内的压力与向外的回弹力大体上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在该回弹力的作用下,在绑带30收紧期间,端板10的中间部位不会向外鼓胀变形,因此电池模组100在封装期间稳定性得以提升。另外,在电池模组100使用期间,即使电芯组件20由于发热等因素而具有向外膨胀的趋势,然而由于弧形端板10克服形变的回弹力很大,会对电芯组件20产生向内的压力,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小电池模组100和端板10向外膨胀变形的可能性,使得电芯组件20的受力更稳,延长电池模组100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采用端板10是弧形板,能够为电芯组件20提供更稳定的受力,因此,与现有的平直端板相比,在相同的受力和强度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的端板10可更薄。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