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矿灯供电蓄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841发布日期:2019-06-14 22:5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矿灯供电蓄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防护壳,确切地说是一种集成式矿灯供电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在工矿类等行业中,往往需要同时实现对多个且种类不同的蓄电池同时进行集中存放管理,并在集中存放过程中的对各蓄电池进行统一操作或独立操作,以满足蓄电池管理及使用的需要,但在使用中发现,当前在进行该类作业时,所使用的设备往往均为传统的框架式承载柜或承载台,虽然可以满足对多个及多种不同类型蓄电池进行集中存放管理的需要,但一方面造成对蓄电池的安全防护能力相对低下,导致蓄电池极易因外力冲击、污染物侵蚀等发生损坏,并极易因一块蓄电池故障而导致周别个蓄电池受到牵连而同时发生故障,严重时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严重威胁了蓄电池设备管理、存放及使用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式矿灯供电蓄电池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定位能力和防护能力,可在有效的防止蓄电池因外力冲击、外部污染物腐蚀而发生损坏的同时,有效满足对多个不同类型蓄电池进行集中存放及单独操作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集成式矿灯供电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舱、蓄电池组、密封堵头、主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信号指示灯、操作按键及导线,电池舱包括承载槽、密封盖、托板、压板、隔板、承压弹簧、压紧螺栓,其中承载槽为轴向端面呈“凵”字型的柱状槽状结构,其上端面与密封盖相互连接并构成闭合腔结构,隔板至少一条,嵌于承载槽内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并通过隔板将承载槽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腔,托板、压板数量与工作腔一致,每个工作腔内均设一个托板和一个压板,托板、压板均与承载槽底部平行分布,其中托板通过至少一条承压弹簧与承载槽下端面连接,承压弹簧分别与托板和承载槽底部垂直分布,且托板下端面与承载槽底部间最小间距不小于10毫米,压板位于托板正上方,通过至少一条压紧螺栓与密封盖上端面相互连接,且压紧螺栓分别与压板和密封盖上端面垂直分布,蓄电池组嵌于工作腔内,且每个工作腔内均设一个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的下端面和上端面分别与工作腔内托板和压板相抵,辅助接线端子若干,分别嵌于个工作腔的压板上,并与工作腔内的蓄电池组电气连接,工作腔对应的承载槽侧壁上设至少一个过线孔,且过线孔位于工作腔内托板、压板之间位置,导线末端通过过线孔嵌于工作腔内,每个工作腔均设至少一条导线,且导线前端和末端均与主接线端子电气连接,其中导线末端通过主接线端子与其所在工作腔压板上的至少一个辅助接线端子电气连接,导线前端通过操作按键与主接线端子电气连接,且操作按键与信号指示灯串联,过线孔对应的承载槽外表面设布线槽,且布线槽轴线与过线孔轴线垂直并相交,导线位于承载槽外部至少3—30毫米长度部分嵌于布线槽内,密封堵头为与导线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包覆在导线外并嵌于过线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与密封盖接触面处设弹性绝缘密封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压板侧表面均设弹性绝缘密封环,并通过弹性绝缘密封环与承载槽侧壁及隔板侧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上端面和压板下端面均设弹性绝缘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对应的承载槽底部设至少一个散热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下端面设至少一个接地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布线槽轴线与承载槽轴线呈0°—90°夹角,且布线槽深度为导线直径的0.5—1.5倍,宽度比导线直径大0—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腔之间,通过辅助接线端子间相互混联。

本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定位能力和防护能力,可在有效的防止蓄电池因外力冲击、外部污染物腐蚀而发生损坏的同时,有效满足对多个不同类型蓄电池进行集中存放及单独操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分别为存放中的蓄电池独立进行充放电操作,同时对多个用电器进行同步供电作业的需要,且在对外放电作业时,可灵活调整放电作业时输出的电压及电流值,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极大的提高了蓄电池设备管理、使用作业的安全性、通用性、灵活性、便捷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矿灯供电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舱1、蓄电池组2、密封堵头3、主接线端子4、辅助接线端子5、信号指示灯6、操作按键7及导线8,电池舱1包括承载槽101、密封盖102、托板103、压板104、隔板105、承压弹簧106、压紧螺栓107,其中承载槽101为轴向端面呈“凵”字型的柱状槽状结构,其上端面与密封盖102相互连接并构成闭合腔结构,隔板105至少一条,嵌于承载槽101内与承载槽101轴线平行分布,并通过隔板105将承载槽101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腔108,托板103、压板104数量与工作腔108一致,每个工作腔108内均设一个托板103和一个压板104,托板103、压板104均与承载槽101底部平行分布,其中托板103通过至少一条承压弹簧106与承载槽101下端面连接,承压弹簧106分别与托板103和承载槽101底部垂直分布,且托板103下端面与承载槽101底部间最小间距不小于10毫米,压板104位于托板103正上方,通过至少一条压紧螺栓107与密封盖102上端面相互连接,且压紧螺栓107分别与压板104和密封盖102上端面垂直分布,蓄电池组2嵌于工作腔108内,且每个工作腔108内均设一个蓄电池组2,蓄电池组2的下端面和上端面分别与工作腔108内托板103和压板104相抵,辅助接线端子5若干,分别嵌于个工作腔108的压板104上,并与工作腔108内的蓄电池组2电气连接,工作腔108对应的承载槽101侧壁上设至少一个过线孔9,且过线孔9位于工作腔108内托板103、压板104之间位置,导线8末端通过过线孔9嵌于工作腔108内,每个工作腔108均设至少一条导线8,且导线8前端和末端均与主接线端子4电气连接,其中导线8末端通过主接线端子4与其所在工作腔108压板104上的至少一个辅助接线端子5电气连接,导线8前端通过操作按键7与主接线端子4电气连接,且操作按键7与信号指示灯6串联,过线孔9对应的承载槽101外表面设布线槽10,且布线槽10轴线与过线孔9轴线垂直并相交,导线8位于承载槽101外部至少3—30毫米长度部分嵌于布线槽10内,密封堵头3为与导线8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包覆在导线8外并嵌于过线孔9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槽101与密封盖102接触面处设弹性绝缘密封环11,所述的托板103、压板104侧表面均设弹性绝缘密封环11,并通过弹性绝缘密封环11与承载槽101侧壁及隔板105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的托板103上端面和压板104下端面均设弹性绝缘垫块12,所述的托板103对应的承载槽101底部设至少一个散热口13,所述的承载槽101下端面设至少一个接地电极14,所述的布线槽10轴线与承载槽101轴线呈0°—90°夹角,且布线槽101深度为导线8直径的0.5—1.5倍,宽度比导线8直径大0—10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腔108之间,通过辅助接线端子5间相互混联。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根据需要对电池舱、蓄电池组、密封堵头、主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信号指示灯、操作按键及导线进行组装,并在组装过程中根据使用需要对电池舱内隔板的数量和分布位置进行调整,使工作腔的数量、结构及分布位置满足使用的需要,然后根据工作腔的结构选择相应的托板及压板进行装配,最后将蓄电池组分别通过电池舱的托板、压板定位到电池舱的个工作腔内,并一方面使将蓄电池组与压板上的辅助接线端子电气连接,另一方面使各工作腔间通过辅助接线端子相互混联,最后将导线通过主接线端子与辅助接线端子电气连接。

在对蓄电池组进行安装定位时,首先打开密封盖,并随密封盖一同将压板从工作腔中取出,然后将待存放蓄电池通过托板放置到工作腔内,然后根据蓄电池的结构和安装定位的需要,调整压紧螺栓,通过压紧螺栓调整压板在工作腔内的分布位置,然后将密封盖与电池舱的承载槽连接,同事将各压板嵌入到个工作腔内,然后由压板对蓄电池施加向下驱动作用力,由托板在承压弹簧作用下对蓄电池施加向上驱动作用力,从而实现对蓄电池进行夹持定位的目的,在完成对蓄电池定位后,一方面由电池舱、密封盖为蓄电池提供可靠的抗外力冲击及抗污染物腐蚀保护,另一方面由托板、压板、承压弹簧、压紧螺栓共同作用,对蓄电池进行弹性夹紧定位,实现当外力冲击过大导致蓄电池发生震动时,则由承压弹簧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并缓慢释放,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蓄电池定位的可靠性。

在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或放电作业时,根据使用需要,首先将相应蓄电池组对应的有操作按键将导线与导线前端的主接线端子间电路连接关系断开,然后将主接线端子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然后通过操作按键将主接线端子与导线间的电路连接,即可实现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和放电操作的需要,其中在进行放电作业时,根据在装配阶段个蓄电池组间的混联关系达到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目的,以满足为不同用电器提供电力供给的目的,以此实现在不影响对蓄电池存放状态条件下对蓄电池进行相应操作的目的。

除此之外,当电池舱内个别蓄电池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承载槽槽和隔板构成的相互独立的工作腔对蓄电池进行隔离,避免故障蓄电池对周边蓄电池造成影响而导致故障扩大化,同时另可通过接地电极将电池舱与外部接地电路电气连接,有效消除电池舱因漏电、感应电及静电等导致的表面带电缺陷。

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定位能力和防护能力,可在有效的防止蓄电池因外力冲击、外部污染物腐蚀而发生损坏的同时,有效满足对多个不同类型蓄电池进行集中存放及单独操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分别为存放中的蓄电池独立进行充放电操作,同时对多个用电器进行同步供电作业的需要,且在对外放电作业时,可灵活调整放电作业时输出的电压及电流值,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极大的提高了蓄电池设备管理、使用作业的安全性、通用性、灵活性、便捷性及可靠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