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圈结构、电池极柱结构和电池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817发布日期:2019-06-14 22:5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圈结构、电池极柱结构和电池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圈结构、电池极柱结构和电池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电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为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与便携化,需要一种稳定而又方便的电源。而电池正好因为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电池顶盖包括盖片以及极柱和极耳,顶盖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密封圈是顶盖中极为重要的部件,将电池内部进行密封,防止电池内部泄漏,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为电池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在此之前,电池顶盖的生产中,密封圈的结构只有一个密封部,不能有效防止电池内部泄漏,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的安全性,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圈结构,所述密封圈结构设置在电池盖板和极柱之间做绝缘密封层,所述电池盖板设置有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所述密封圈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密封圈上环体和密封圈下环体,所述密封圈下环体内端部凸起为第一密封部,所述密封圈下环体外端部凸起为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一凹槽;

其中,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与所述密封圈构成一道绝缘层,防止电池极柱与电池盖板产生放电过弧,所述极柱设置有外盘体,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极柱外盘体采用注塑包胶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为斜坡结构,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插入所述凹槽,与所述凹槽挤压接触连接,所述连接的端点为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斜坡端点。利用斜坡结构可以快速的定位极柱设置孔,通过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挤压接触连接,形成第一密封面作为防电池泄漏的第一道密封线,在所述的两种绝缘体的直接连接,使得所述密封圈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部设置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电池盖板上金属部挤压接触连接。利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电池盖板上金属部挤压连接形成第二密封面作为防电池泄漏的第二道密封线,当第一道密封线发生泄漏,此时的第一道密封线已失效,第二道密封线发挥作用,进一步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漏出,在两道防线的防御作用下,进一步提高所述密封圈的效果,电池的安全性也得到保证。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都设置为弧形凸起结构,并都与所述电池盖板上金属部挤压接触连接。由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都与电池盖板上金属部挤压连接,由内向外形成第一、第二密封面并分别作为防止电池泄漏的第一道、第二道密封线,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将直接与极柱接触连接,形成了一种伪三道防线的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的凹槽底部为平直形结构。所述平直形结构在挤压极限时,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连接组合成一个大的密封面,也即把第一道密封线和第二道密封线连接成一道宽度超过所述第一道密封线的宽度、第二道密封线的宽度之和的总防线,所述总防线增加了密封圈与电池盖板的接触密度,降低电解液泄露风险;当第一道密封线泄漏时,由于凹槽存在一定空间,能容纳少量溶解液,减轻电池内部压力对第二道密封线的冲击,将泄漏的溶解液阻挡在第二道密封线内,提高了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的凹槽底部为弧形内凹结构。所述弧形内凹结构可以在挤压极限时,还能在所述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即防止电池泄漏的第一道密封线和第二道密封线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腔,所述空腔除了可以容纳挤压余量外,还可以在第一到防线发生泄漏后,容纳泄漏的电解液,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极柱结构,所述电池极柱结构设置在电池盖板的极柱设置孔上,所述极柱结构包括极柱、极柱固定组件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极柱上的密封圈;

所述极柱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极柱设置孔相适应的定位凸台;

所述密封圈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密封圈上环体和密封圈下环体,所述密封圈下环体内端部凸起为第一密封部,所述密封圈下环体外端部凸起为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一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极柱外盘体采用注塑包胶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极柱固定组件包括:包裹设置在所述极柱外周的内环体以及包裹设置在所述密封圈上环体外周的外环体,所述内环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极柱外周面相适应,所述外环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密封圈上环体的外周面相适应。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包括电池盖板上金属部和电池盖板下塑胶部,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设置在电池盖板下塑胶部上,所述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上设置有极柱设置孔,所述极柱设置孔上设置有极柱结构,所述极柱结构包括极柱、极柱固定组件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极柱上的密封圈;

所述极柱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极柱设置孔相适应的定位凸台;

所述密封圈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密封圈上环体和密封圈下环体,所述密封圈下环体内端部凸起为第一密封部,所述密封圈下环体外端部凸起为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一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极柱外盘体采用注塑包胶工艺一体成型;

所述极柱固定组件包括:包裹设置在所述极柱外周的内环体以及包裹设置在所述密封圈上环体外周的外环体,所述内环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极柱外周面相适应,所述外环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密封圈上环体的外周面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极柱外盘体上表面与所述内环体下表面接触,所述外环体设置有扣合部,所述内环体外周设置有扣合槽,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扣合槽内以固定所述内环体,所述内环体上还设置有一包裹部,所述包裹部包裹所述外环体上的扣合部。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利用下塑胶和密封圈的绝缘性质防止电池极柱与电池盖板产生放电过弧,通过在密封圈里设置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和在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凹槽,增加了防电池泄漏的密封面,降低电解液泄露风险,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柱及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柱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盖板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结构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图;

图5为另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结构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图;

图6为又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结构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图;

图7为图4中极柱及密封圈结构的细节剖面图;

图8为图5中极柱及密封圈结构的细节剖面图;

图9为图6中极柱及密封圈结构的细节剖面图。

其中:1、密封圈;11、密封圈上环体;12、密封圈下环体;121、第一密封部;122、第二密封部;123、凹槽;2、极柱;21、定位凸台;3、电池盖板;31、电池盖板上金属部;32、电池盖板下塑胶部;33、极柱设置孔;4、极柱固定组件;41、内环体;42、外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所述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

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圈结构、电池极柱结构和电池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极柱的密封圈结构,所述密封圈结构设置在电池盖板3和极柱2之间做绝缘密封层,所述电池盖板3设置有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所述密封圈1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密封圈上环体11和密封圈下环体12,所述密封圈下环体12内端部凸起为第一密封部121,所述密封圈下环体外端部凸起为第二密封部122,所述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之间形成一凹槽123;

其中,在所述极柱外盘体、内环体41和外环体42之间形成一个注塑模型,所述密封圈1利用所述注塑模型注塑包胶成型,通过注塑包胶使得密封圈1与极柱2的连接更紧密,注塑工艺同时避免密封圈装配带来的风险,确保密封圈装配的一致性。

当然,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上环体11设置为卡扣结构,所述极柱2设置有外盘体,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外盘体扣接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121设置为斜坡结构,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设置为与第一密封部121相对应的斜坡结构,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插入所述凹槽123中,与所述凹槽123挤压接触连接,所述连接的端点为第一密封部121的斜坡端点。通过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与所述第一密封部121的挤压接触连接,形成第一密封面作为防电池泄漏的第一道密封线,在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和所述密封圈1的两种绝缘体的直接连接下,使得所述密封圈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为斜坡结构,减少了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与凹槽123挤压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压强增加,密封效果得到大幅增强。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121的斜坡端点设置为弧形,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的斜坡端点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密封部121的斜坡端点弧形相适应的弧形,选择弧形是因为弧形的接触点比角形的接触点多,也即接触密度高,所以弧形接触的密封效果比角形接触的密封效果要优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部122设置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密封部122与所述电池盖板上金属部31挤压接触连接。利用所述第二密封部122 与所述电池盖板上金属部31挤压连接形成第二密封面作为防电池泄漏的第二道密封线,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将电池极柱顶出,此时的第一道密封线将发生泄漏,第二道密封线发挥作用,进一步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漏出,在两道防线的防御作用下,进一步提高所述密封圈1的效果,电池的安全性也得到保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121、第二密封部122的挤压接触程度都是挤压极限,在所述挤压极限时,所述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之间的凹槽123消失,不存在密闭空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地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都设置为弧形凸起结构,并都与所述电池盖板上金属部31挤压接触连接。由于所述第一密封部121、所述第二密封部122都与电池盖板上金属部31挤压连接,由内向外形成第一、第二密封面并分别作为防止电池泄漏的第一道、第二道密封线,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将直接与极柱2接触连接,形成了一种伪三道防线的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3的底部有两种形状,一种为平直形,另一种为弧形。

在所述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之间的凹槽123底部为平直形结构的实施例中,在挤压极限时,凹槽123内的空气被排干,所述凹槽123底部的平直形结构将被下压所述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连接组合成一个大的密封面,也即把第一道密封线和第二道密封线连接成一道宽度超过所述第一道密封线的宽度、第二道密封线的宽度之和的总密封线,所述总密封线增加了所述密封圈1与所述电池盖板3的接触密度,延长了电池泄漏的路径提高了所述密封圈1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当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极柱被顶高,第一密封部121的密封效果相应的将会减弱,甚至会泄漏电解液,当第一道密封线泄漏时,空气进入凹槽123,所述凹槽123底部的平直形结构恢复原状,使得所述凹槽123存在一定空间,能容纳少量溶解液,减轻电池内部压力对第二道密封线的冲击,将泄漏的溶解液阻挡在第二道密封线内,防止电解液泄漏到电池外。

在所述第一密封121部与第二密封部122之间的凹槽123底部为弧形内凹结构的又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内凹结构可以在挤压极限时,能在所述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即防止电池泄漏的第一道密封线和第二道密封线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腔,所述空腔除了可以容纳挤压余量外,还可以在第一到防线发生泄漏后,容纳泄漏的电解液,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减轻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密封部121、所述第二密封部122与所述电池盖板上金属部31挤压接触过程中,所述凹槽123内的空气被挤压在所述凹槽123 底部的弧形内凹结构中,此时所述凹槽123底部的弧形内凹结构中的气压比较大;当第一密封线泄漏少量电解液,在气压的作用下可以将少量的电解液推出第一道密封线,增加了一种气压防泄方式,不仅仅只是密封圈的封闭防泄方式。

第二方面,如图2-6所示,提供一种电池极柱结构,所述电池极柱结构设置在电池盖板的极柱设置孔33上,所述极柱结构包括极柱2、极柱固定组件4 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极柱2上的密封圈1;

所述极柱底2部设置有与所述极柱设置孔33相适应的定位凸台21;

所述密封圈1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密封圈上环体11和密封圈下环体12,所述密封圈下环体12内端部凸起为第一密封部121,所述密封圈下环体12外端部凸起为第二密封部122,所述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之间形成一凹槽123;在所述极柱外盘体、内环体41和外环体42之间形成一个注塑模型,所述密封圈1利用所述注塑模型注塑包胶成型,通过注塑包胶使得密封圈 1与极柱2的连接更紧密,注塑工艺同时避免密封圈装配带来的风险,确保密封圈装配的一致性。

优选的,所述极柱固定组件4包括:包裹设置在所述极柱外周的内环体41 以及包裹设置在所述密封圈上环体11外周的外环体42,所述内环体41的内周面与所述极柱2外周面相适应,所述外环体42的内周面与所述密封圈上环体 11的外周面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体23为支撑支架选择金属材料,所述外环体23与电池盖上金属部31固定连接,所述内环体22与所述极柱2连接所以选择为绝缘材料,防止极柱2与电池盖板3产生放电过弧。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盖板3,所述电池盖板3包括电池盖板上金属部 31和电池盖板下塑胶部32,所述环形凸起下塑胶结构设置在电池盖板下塑胶部32上,所述电池盖板3上设置有极柱设置孔33,所述极柱设置孔33上设置有极柱结构,所述极柱结构包括极柱2、极柱固定组件4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极柱2上的密封圈1;

所述极柱底2部设置有与所述极柱设置孔33相适应的定位凸台21;

所述密封圈1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密封圈上环体11和密封圈下环体12,所述密封圈下环体12内端部凸起为第一密封部121,所述密封圈下环体12外端部凸起为第二密封部122,所述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之间形成一凹槽123;在所述极柱外盘体、内环体41和外环体42之间形成一个注塑模型,所述密封圈1利用所述注塑模型注塑包胶成型,通过注塑包胶使得密封圈 1与极柱2的连接更紧密,注塑工艺同时避免密封圈装配带来的风险,确保密封圈装配的一致性;

所述极柱固定组件4包括:包裹设置在所述极柱2外周的内环体41以及包裹设置在所述密封圈上环体11外周的外环体42,所述内环体41的内周面与所述极柱2外周面相适应,所述外环体42的内周面与所述密封圈上环体11的外周面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极柱外盘体上表面与所述内环体41下表面接触,所述外环体42设置有扣合部,所述内环体41外周设置有扣合槽,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扣合槽内以固定所述内环体41,所述内环体41上还设置有一包裹部,所述包裹部包裹所述外环体42上的扣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部起到固定外环体42的作用,防止外环体42向外松动,保证电池极柱2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