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809发布日期:2019-06-14 22:5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日益为汽车厂家和电池厂家所重视。目前,常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塑胶密封圈压缩密封并将盖板的板体、极柱通过注塑或铆接的方式连为一体,塑料作为电池密封绝缘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寿命周期短等问题。后来出现了陶瓷密封圈,能够耐老化了,寿命周期延长,但是采用传统陶瓷材质的密封圈的厚度较厚,厚度一般大于3mm,很难做到轻薄状态,以致锂电池中的极柱高度高,难以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做到高能量密度及轻量化,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介于此,急需一种耐老化、寿命长且轻便的锂电池盖板组件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这种锂电池盖板组件解决了现有盖板、易老化、使用寿命周期短、量重及体积大等技术问题。

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带通孔一的盖板基板,在盖板基板的通孔一位置上焊接有带通孔二的碟片,在碟片的通孔二处设有极柱端子,在极柱端子与镍片之间设有带通孔三的氮化硅密封圈,所述的极柱端子穿过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并于所述的通孔三连接,在极柱端子的上端面上设有铝帽。

优选的,所述的氮化硅密封圈为圆形环体。

优选的,所述的氮化硅密封圈的厚度为1.5mm~2.8mm。

优选的,所述的氮化硅密封圈的厚度为1.8mm。

优选的,所述的通孔一、通孔二和通孔三均为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型,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和极柱端子同轴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极柱端子的上端露出于氮化硅密封圈上,下端露出于盖板基板。

优选的,所述的氮化硅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极柱端子钎焊连接,下端面与碟片钎焊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碟片为镍碟片。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电芯、电解液和一端不封闭的壳体,所述的电芯和电解液放置在壳体内,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盖合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去掉传统的塑料垫片,采用氮化硅密封圈,在极柱中起到较好的密封及固定作用,氮化硅密封圈分别与极柱端子和碟片钎焊连接,能有效控制绝缘间隙,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整体使用周期和耐热性。氮化硅密封圈相对于传统陶瓷密封圈,其强度更硬,耐腐蚀性更好;氮化硅密封圈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其厚度能做的更薄,极柱端子体积可以缩小,符合锂离子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及轻量化的未来发展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良好的绝缘性能、整体结构轻便,锂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效果好,避免了锂离子电池的漏液现象,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带通孔一的盖板基板1,在盖板基板的通孔一位置上焊接有带通孔二的碟片2,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碟片为镍碟片,在镍碟片的通孔二处设有极柱端子3,在极柱端子与镍片之间设有带通孔三的氮化硅密封圈4,所述的氮化硅密封圈为圆形环体,氮化硅密封圈的厚度为1.5mm~2.8mm,本实施例中氮化硅密封圈的厚度为1.8mm,氮化硅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极柱端子钎焊连接,下端面与碟片钎焊连接,所述的极柱端子穿过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并于所述的通孔三连接,所述的通孔一、通孔二和通孔三均为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型,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和极柱端子同轴线设置,极柱端子的上端露出于氮化硅密封圈上,下端露出于盖板基板,在极柱端子的上端面上设有铝帽5。本实用新型的氮化硅密封圈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上均设有凹槽,其凹槽外侧上表面做表面金属化处理,其结构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铝钎焊后钎剂流入内部难以清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电芯、电解液和一端不封闭的壳体,所述的电芯和电解液放置在壳体内,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盖合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去掉传统的塑料垫片,采用氮化硅密封圈,在极柱中起到较好的密封及固定作用,氮化硅密封圈分别与极柱端子和碟片钎焊连接,能有效控制绝缘间隙,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整体使用周期和耐热性。氮化硅密封圈相对于传统陶瓷密封圈,其强度更硬,耐腐蚀性更好;氮化硅密封圈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其厚度能做的更薄,极柱端子体积可以缩小,符合锂离子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及轻量化的未来发展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良好的绝缘性能、整体结构轻便,锂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效果好,避免了锂离子电池的漏液现象,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