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8083发布日期:2019-05-15 22:5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池包通常采用空冷或将液冷管放置在电池箱内部的液冷以及在电池间设置热管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冷却,防止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温度过高。

但是,上述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存在空冷效率低、电池箱内安装液冷管工艺复杂、存在冷液管破裂导致电池包安全性降低等问题,不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电池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模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吸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用于吸收所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

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液冷管,所述导热结构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壳体传递至所述液冷管上,并通过所述液冷管内流通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箱体和盖体,所述导热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壁上的第一导热管,和/或,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二导热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管嵌入到所述箱体内,和/或,所述第二导热管嵌入到所述盖体内。

优选地,所述液冷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和/或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

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一导热管接触,所述第一导热板将所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导热管上;和/或,

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导热管接触,所述第二导热板将所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导热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或所述第二导热板构造为能够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的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两端与所述盖体接触,所述第一导热管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液冷管设置在所述盖体上,使所述第一导热管和所述第二导热管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盖体传递至所述液冷管上。

优选地,所述液冷管嵌入到所述盖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结构,在壳体内设置导热结构用来吸收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并在壳体外部设置液冷管,导热结构将热量通过壳体传递至液冷管上,并通过液冷管内流通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使电池包的散热效果更好。并且,将液冷管与电池模组分别设置在可以的外部和内部,可以隔离电池模组和液冷管,避免液冷管泄漏对电池模组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盖体结构上的液冷管分布示意图;

图3、4示出盖体上第二导热管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盖体2和电池模组3,所述盖体2盖合到所述箱体1上形成所述电池包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池模组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箱体上1上设置有正极接口12、负极接口13、通讯接口14和防爆阀15,所述正极接口12和所述负极接口13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防爆阀15用于快速泄压,防止所述箱体1内部压力过高发生爆炸。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模组3相连的控制模块31,所述控制模块31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3进行控制,如对所述电池模组3的充放电速度等进行控制,所述通讯接口14与所述控制模块31相连,使得所述控制模块31能够与外部控制部件相连,从而实现对所述电池模组3的控制。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用于导出所述电池模组3产生的热量。所述导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第一导热管11,所述第一导热管11用于吸收所述电池模组3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所述第一导热管1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热管11与所述电池模组3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管11嵌入到所述箱体1的内部。或者,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导热管11与所述电池模组3之间设置的第一导热板41,所述第一导热管41与所述电池模组3和所述第一导热管11接触,通过所述第一导热板41将所述电池模组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导热管11,所述第一导热板41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保证能够更加均匀的吸收所述电池模组3各部分产生的热量。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板41为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例如,所述第一导热板41可以为高导热性且绝缘的相变材料,具体可以选用石蜡复合材料、石墨变相复合材料等,优选为石墨变相复合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板41的构造为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表面形状适配的板状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导热板41能够贴合在所述电池模组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板41构造为平板结构,贴合在所述电池模组3的底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板41还可同时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底壁和侧壁接触,以增大吸热面积。

所述盖体2盖合到所述箱体1上,并且所述箱体1和所述盖体2接触,所述箱体1优选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制成,所述箱体1优选为金属材质,例如为铝合金材质。所述盖体2与所述箱体1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导热管11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箱体1传递至所述盖体2上,或者,将所述第一导热管11的两端延伸至与所述盖体2接触的面上,使所述第一导热管11吸收的热量能够更方便的传递到所述盖体2上。

所述盖体2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制成,所述盖体2优选为金属材质,例如可以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液冷管,如图1、2所示,所述液冷管21设置在所述盖体2上,所述液冷管21包括入口端211和出口端212,所述入口端211和所述出口端212与冷却液循环管路连通,使冷却液能够在所述液冷管21内流通,以便将热量带走。所述液冷管21设置在所述盖体2上远离所述箱体1的面上,即所述液冷管21位于所述盖体2和所述箱体1构成的容纳腔的外侧,以保证当所述液冷管21发生泄漏等故障时,不会对所述电池模组3造成损坏。如图2所示,所述液冷管21在所述盖体2上呈蛇形弯曲设置,以增大其与所述盖体2上设置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液冷管21嵌入到所述盖体2内,以增大所述液冷管21与所述盖体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管21上设置有翅片,以进一步增大其与散热效果,或者,还可以在所述盖体2上设置能够增大散热面积的散热片等结构,增大所述盖体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如图3、4所示,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2靠近所述电池模组3的面上的第二导热管22,即所述第二导热管22位于所述盖体2和所述箱体1构成的所述容纳腔的内侧,所述第二导热管22用于吸收所述电池模组3散发的热量,所述第二导热管22嵌入到所述盖体2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热管22可以像如图3中所示的相互平行地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热管22沿直线延伸,或者,所述第二导热管22还可以像如图4中所示的设置为弯曲或弯折结构的管,可以为L形结构或其他任意形状的结构。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盖体2和所述电池模组3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板42,所述第二导热板42与所述第二导热管22和所述电池模组3接触,所述第二导热板42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导热管22,所述第二导热板42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保证能够更加均匀的吸收所述电池模组3各部分产生的热量。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热板42为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例如,所述第二导热板42可以为高导热性且绝缘的相变材料,具体可以选用石蜡复合材料、石墨变相复合材料等,优选为石墨变相复合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热板42的构造为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表面形状适配的板状结构,使得所述第二导热板42能够贴合在所述电池模组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板42构造为平板结构,贴合在所述电池模组3的顶壁上。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池包的散热性能,还可以在所述箱体1上也设置冷液管,并通过所述箱体1上的液冷管吸收所述第一导热管11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结构将液冷管设置在箱体的外部,使其与电池模组隔离,从而避免液冷管发生泄漏等故障时会对电池模组造成损坏。并且,利用盖体的导热性能,将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吸收的热量均能够通过液冷管内的冷却液吸收,达到散热的作用,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