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2536发布日期:2019-07-19 23:0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元器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常在磁性元器件插接使用前需要对磁性元器件的引脚进行成型、切脚处理,从而保证磁性元器件的引脚形状和尺寸满足插接的要求,进而保证插接精度,确保焊接稳定性,避免发生插接脚接触不良、短路甚至是烧机事故的发生。

在磁性元器件的加工成型过程中,需要将磁性元器件依次序、有间隔的送到磁性元器件的成型设备中。现有的磁性元器件成型机,成型磁性元器件时,弯折切脚速度慢,自动化程度太低,影响生产效率,人工成本高,增加成本的投入;另外,磁性元器件不容易固定,并且缺少磁性元器件与折弯切料模具可靠对准定位的装置,引脚弯折后形状精度低,一致性差,良品率低,在电路中使用容易引起短路、烧机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其机械自动化程度高,一次流水线成型多组磁性元器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人力成本投入,变相提高了效益;同时,该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对磁性元器件进行多重固定,并加入可靠对准定位装置,磁性元器件成型后引脚精度高,实现了高良品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其包括机架、送料机构、用于限位固定磁性元器件的夹料机构、用于配合折弯切料作业的上料机构、用于配合上料机构使用的定位机构、集料机构和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分离磁性元器件引脚的第一冲模和用于折弯切料的第二冲模;所述第二冲模上设置有用于连续输送磁性元器件的导料槽。具体地,所述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还包括用于将磁性元器件从第一冲模送入导料槽的连接槽,连接槽设置于第一冲模和第二冲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夹料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和移动磁性元器件的第一机械手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机械手的第一移动组件。

其中,具体地,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上机械手、下机械手和第一机械手臂;所述上机械手前端开有贯通上机械手的空槽,空槽中设置有卡块,卡块顶部连接有弹性片,弹性片的另一端固接于上机械手的上表面;所述下机械手前端设置有第一机械手指,第一机械手指的上表面与上机械手的底部抵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沿送料方向设置的丝杠,丝杠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丝杠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上侧固接有气缸承台A,气缸承台A上垂直于送料方向设置有三组气缸组件,由成型机进料端开始依次为夹料气缸A、夹料气缸B和夹料气缸C;所述夹料气缸A、夹料气缸B和夹料气缸C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相应的第一机械手臂,第一机械手臂下侧均固接相应的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的上部垂直设置有夹料气缸 D,夹料气缸D的输出端固接于上机械手和下机械手的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模包括第一上模座和对应于第一上模座设置的第一下模座。

其中,具体地,所述第一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切除磁性元器件的引脚连接部的凸模,凸模上开有对应于磁性元器件引脚连接部的小孔,小孔中设置有压舌。

具体地,所述第一下模座上设置有与凸模对应设置的对模,对模与凸模的接触面尺寸相适配,对模上开有用于压舌插入的小孔;所述对模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磁性元器件金属片上小孔从而实现限位作用的弹性件B,相邻对模之间在第一下模座上凹设有用于第一机械手指滑行的凹槽A。

更进一步地,所述凸模包括用于切除磁性元器件偶数序列的引脚连接部的凸模A和用于切除磁性元器件奇数序列的引脚连接部的凸模B,对模包括与凸模A配合使用的对模A和与凸模B配合使用的对模B。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推送磁性元器件的第二机械手、第二机械手支架和用于驱动第二机械手的第二移动组件,第二机械手连接于第二机械手支架上。

其中,具体地,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由成型机进料端开始依次垂直于送料方向设置的第二机械手A、第二机械手B和第二机械手C;所述第二机械手A、第二机械手B和第二机械手C均包括指向第二冲模的第二机械手臂和连接于第二机械手臂并可插入导料槽或连接槽的第二机械手指。

具体地,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气缸承台B和垂直于送料方向设置的上料气缸A,上料气缸A的输出端与气缸承台B的侧端连接;所述气缸承台B在靠近成型机出料端设置有上料气缸B,上料气缸B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缸承台C,气缸承台C下部连接有设置于气缸承台B上的滑动组件;所述气缸承台C上竖向设置有上料气缸C,上料气缸C的输出端固接于第二机械手支架,第二机械手支架上穿设有与气缸承台C固接的滑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活动定位块、定位气缸和定位机械手,定位气缸的输出端与活动定位块的侧面连接,定位机械手设置于第二机械手C的左侧。

具体地,所述活动定位块上部设置有凸块,活动定位块下部设置有与定位气缸配套使用的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机械手C底部开设有用于通过凸块的凹槽B,第二机械手C 在平行于送料方向上还设置有定位滑杆,定位滑杆贯穿定位机械手;所述定位机械手前端设置有定位机械手指,定位机械手指与第二机械手C的第二机械手指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冲模包括第二上模座和对应于第二上模座设置的第二下模座。

具体地,所述第二上模座在对应于导料槽的位置依次设置有用于折弯磁性元器件引脚的凸模C和用于切断磁性元器件引脚的凸模D;所述凸模C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磁性元器件的第一避空槽,第一避空槽两侧设置有用于折弯磁性元器件引脚的推脚臂;所述凸模D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磁性元器件的第二避空槽,第二避空槽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磁性元器件引脚的保护臂,保护臂外侧还设置有切刀。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槽包括与凸模C对应设置的对模C和与凸模D对应设置的对模D,以及设置于对模C和对模D之间、对模C和连接槽之间、对模D和集料机构之间的导料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料槽、用于驱动推送料槽的送料气缸以及设置于料槽下侧的滑动组件;所述料槽上开设有用于第一机械手指穿插入的槽孔A。

进一步地,所述集料机构包括作为分离槽、元器件收集装置和金属片收集装置;所述分离槽与导料槽的尾段连接。

其中,具体地,所述元器件收集装置包括滑道、置于滑道下段的集料管推送装置和置于滑道尾段一侧的第一集料仓;所述滑道沿机架侧面倾斜设置,滑道与分离槽连接;所述集料管推送装置包括两块垂直于滑道设置的竖板,两块竖板的相对面对应凸设有滑槽,滑槽中放置有集料管;所述滑道下部连接有集料管推送气缸,集料管推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推送支架,推送支架的另一端置于滑道上并与最下侧的集料管处于同一平面。

具体地,所述金属片收集装置包括第二集料仓和金属片夹持装置,第二集料仓设置于分离槽和金属片夹持装置之间;所述金属片夹持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气缸承台D,气缸承台D在与第二集料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气缸A,夹持气缸A的输出端连接有其相应的滑动组件,夹持气缸A的滑动组件上设置有气缸承台E,气缸承台E上竖向设置有夹持气缸B,夹持气缸B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持气缸C,夹持气缸C下侧设置有用于夹持金属片的夹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相对于现有常规的成型机,需要人工进行磁性元器件的固定成型操作,弯折切脚速度慢,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本实用新型机械自动化程度高,一次流水线成型多组磁性元器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人力成本投入,变相提高了效益。

2、相对于现有常规成型机,对于磁性元器件的限位固定不足,易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压模偏差,从而生产出次品,本实用新型提供多重固定措施,并加入可靠对准定位机构,磁性元器件成型后引脚精度高,实现了高良品率的技术效果。

3、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适用性高,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成型前磁性元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送料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夹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第一机械手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第一机械手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冲模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对模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冲模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冲模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冲模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片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机架;110-工作台;111-连接座;112-导料槽;113-连接槽;114-卡扣;115-槽孔B;116-对模C;117-对模D;118-导料连接槽;131-金属片;132- 磁性元器件引脚;133-引脚连接部;

200-送料机构;201-料槽;202-送料气缸;203-槽孔A;204-弹性件A;205-挡块A; 206-挡块B;

300-夹料机构;310-第一机械手;311-第一机械手臂;312-上机械手;313-下机械手;314-卡块;315-弹性片;316-第一机械手指;317-斜面;318-挡块C;319-挡块D; 320-第一移动组件;321-基板A;322-丝杠;323-驱动电机;324-气缸承台A;325-夹料气缸A;326-夹料气缸B;327-夹料气缸C;328-夹料气缸D;

400-第一冲模;401-第一上模座;402-第一下模座;403-第一上垫板;404-第一上夹板;405-第一下垫板;406-第一下模板;407-凸模A;408-凸模B;409-压舌;410- 对模A;411-对模B;412-弹性件B;413-凹槽A;

500-上料机构;510-第二机械手;511-第二机械手支架;512-第二机械手A;513- 第二机械手B;514-第二机械手C;515-第二机械手指;516-凹槽B;520-第二移动组件; 521-基板B;522-气缸承台B;523-上料气缸A;524-上料气缸B;525-气缸承台C;526- 上料气缸C;527-挡块E;

600-定位机构;601-活动定位块;602-定位气缸;603-定位机械手;604-凸块;605- 定位机械手指;

700-第二冲模;701-第二上模座;702-第二下模座;703-第二上垫板;704-第二上夹板;705-第二下垫板;706-第二下模板;707-凸模C;708-凸模D;709-第一避空槽; 710-推脚臂;711-第二避空槽;712-保护臂;713-切刀;

800-集料机构;801-分离座;802-分离槽;810-元器件收集装置;811-滑道;812- 第一集料仓;813-集料管推送装置;814-竖板;815-滑槽;816-集料管;817-集料管推送气缸;818-推送支架;820-金属片收集装置;821-第二集料仓;822-金属片夹持装置; 823-气缸承台D;824-夹持气缸A;825-气缸承台E;826-夹持气缸B;827-夹持气缸C; 828-夹子;829-挡块F。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4,一种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其包括机架100、送料机构200、用于限位固定磁性元器件的夹料机构300、用于配合折弯切料作业的上料机构500、用于配合上料机构500使用的定位机构600、集料机构800和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分离磁性元器件引脚132的第一冲模400和用于折弯切料的第二冲模700;第二冲模700上设置有用于连续输送磁性元器件的导料槽112。

参照图14,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机还包括用于将磁性元器件从第一冲模400送入导料槽112的连接座111,连接座111设置于第一冲模400和第二冲模700之间,连接座 111上凹设有与导料槽112前端连接的连接槽113。具体而言,连接座111上的连接槽 113是为了磁性元器件在第一冲模400和第二冲模700之间转移的结构,由夹料机构300 将磁性元器件夹送至连接槽113,再由上料机构500推送至第二冲模700上的导料槽1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槽113外侧边缘设置有用于限位固定磁性元器件的卡扣114,连接槽113上还设置有用于第一机械手指316穿插入的槽孔B115。

参照图5,成型前磁性元器件外部连接有金属片131,具体地,金属片131通过磁性元器件引脚132与磁性元器件连接,磁性元器件132之间有磁性元器件连接部133。

本实施例中,机架100底部四角设置有万向轮和支撑盘,便于移动,也使得机身在工作时更加稳定,避免抖动。

参照图6~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料机构和夹料机构的优选实施例。

参照图8~图10,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改进,夹料机构300包括用于固定和移动磁性元器件的第一机械手310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机械手310的第一移动组件320。

具体地,第一机械手310包括上机械手312、下机械手313和第一机械手臂311;上机械手312前端开有贯通上机械手312的空槽,空槽中设置有卡块314,卡块314顶部连接有弹性片315,弹性片315的另一端固接于上机械手312的上表面;下机械手313 前端设置有第一机械手指316,第一机械手指316的上表面与上机械手312的底部抵接,且第一机械手指316和上机械手312的接触端均设置有便于其穿插磁性元器件的斜面 317。在第一机械手310夹持磁性元器件时,第一机械手指316和卡块314的斜面317先接触金属片131,由于第一机械手310受气缸的推动,斜面317受金属片131的反作用力使得抵接的第一机械手指316与上机械手312更加容易打开。当第一机械手310夹持磁性元器件时,卡块314被抬起,由于弹性片315的作用,提高了磁性元器件被夹持的稳定性。

第一移动组件320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基板A321,基板A321上靠近于成型机外侧沿送料方向设置有丝杠322,丝杠322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323,丝杠322上套设有滑块,滑块旁侧设置有支撑滑座,滑块和支撑滑座上侧固接有气缸承台A324,气缸承台A324上垂直于送料方向设置有三组气缸组件,由成型机进料侧开始依次为夹料气缸 A325、夹料气缸B326和夹料气缸C327;夹料气缸A325、夹料气缸B326和夹料气缸C327 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相应的第一机械手臂311,第一机械手臂311下侧均固接相应的滑动组件;第一机械手臂311的上部均垂直设置有夹料气缸D328,夹料气缸D328的输出端固接于上机械手312和下机械手313的尾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臂311下部设置有挡块C318,气缸承台A324在夹料气缸的输出端行程终点处设置有挡块D319,挡块C318 在使用时与挡块D318抵接,实现第一机械手310在垂直于送料方向上的移动定位,从而准确夹持磁性元器件。

参照图6、图7,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改进,送料机构200包括料槽201、用于驱动推送料槽201的送料气缸202以及设置于料槽201下侧的滑动组件;料槽201上开设有用于第一机械手指316穿插入的槽孔A203,料槽201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固定磁性元器件的弹性件A204,料槽201内的结构与磁性元器件的形状相适配。送料结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料槽201外侧的挡块A205和设置于料槽201行程终点的挡块B206,挡块A205 用于在第一机械手310穿过槽孔A203夹持磁性元器件时起到抵挡作用,防止料槽移位;挡块B206用于限制料槽201的行程终点位置,以便第一机械手310可以准确穿过槽孔 A203夹持磁性元器件。

参照图11~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第一冲模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改进,第一冲模400包括第一上模座401和对应于第一上模座401设置的第一下模座402,第一上模座401下侧依次固接有第一上垫板403和第一上夹板404,第一下模座402上侧依次固接有第一下垫板405和第一下模板406;第一上模座401上侧设置有第一液压缸。

第一上夹板404上设置有用于切除磁性元器件的引脚连接部133的凸模,凸模上开有对应于磁性元器件引脚连接部133的小孔,小孔中设置有压舌409。

第一下模板406上设置有与凸模对应设置的对模,对模与凸模的接触面尺寸相适配,对模上开有用于压舌409插入的小孔;对模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磁性元器件金属片131小孔从而实现限位作用的弹性件B412,相邻对模之间在第一下模板406上凹设有用于第一机械手指316滑行的凹槽A413。在使用时,压舌409向下直至压入对模,过程中即实现了切除磁性元器件的引脚连接部133。

参照图11和图13,优选地,凹槽A413设置成V型槽,第一机械手指316下部设置成V型,二者适配,便于第一机械手指316的在凹槽A413中滑行,以及V型槽中斜面使得第一机械手指316在凹槽A413中的贴合更加稳定紧密,第一机械手指316和上机械手 312对于磁性元器件的夹持更加稳固。

参照图11、图12,更进一步地改进,凸模包括用于切除磁性元器件偶数序列的引脚连接部133的凸模A407和用于切除磁性元器件奇数序列的引脚连接部133的凸模B408,对模包括与凸模A407配合使用的对模A410和与凸模B408配合使用的对模B411。对于引脚连接部133进行奇偶数列的分开切除,主要是取决于凸模的预制难度和引脚连接部133的切除效果;相较于一并切除,分开切除的凸模可分为凸模A407和凸模B408进行预制,使得相邻压舌409之间的间隔变大,降低了凸模整体的预制难度,从而提高了凸模的使用寿命;同时,这样使得金属片131上的受力更加均匀,引脚成型更加精准,良品率更高。

参照图15~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构和定位机构的优选实施例。

参照图1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改进,上料机构500包括用于推送磁性元器件的第二机械手510、第二机械手支架511和用于驱动第二机械手510的第二移动组件520,第二机械手510连接于第二机械手支架511上;第二机械手510包括由成型机进料端开始依次垂直于送料方向设置的第二机械手A512、第二机械手B513和第二机械手C514。

第二机械手A512、第二机械手B513和第二机械手C514均包括指向第二冲模700的第二机械手臂和连接于第二机械手臂并可插入导料槽112或连接槽113的第二机械手指 515。

第二移动组件520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基板B521,基板B521上设置有气缸承台B522,基板B521在成型机外侧一端垂直于送料方向固接有上料气缸A523,上料气缸 A523的输出端与气缸承台B522的侧端连接;气缸承台B522在靠近成型机出料端设置有上料气缸B524,上料气缸B524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缸承台C525,气缸承台C525下部连接有设置于气缸承台B522上的滑动组件;气缸承台C525上竖向设置有上料气缸C526,上料气缸C526的输出端固接于第二机械手支架511,第二机械手支架511上穿设有与气缸承台C525固接的滑杆。基板B521上在气缸承台B522的移动终点处设置有限位气缸承台 B522的挡块E527,挡块E527用于上料气缸A523精确推送第二机械手510至导料槽112 上侧。

参照图16~图18,,更进一步地改进,定位机构600包括活动定位块601、定位气缸 602和定位机械手603,定位气缸602的输出端与活动定位块601的侧面连接,定位机械手603设置于第二机械手C514的左侧。

活动定位块601上部设置有凸块604,活动定位块601下部设置有与定位气缸602 配套使用的滑动组件;第二机械手C514底部开设有用于通过凸块604的凹槽B516,第二机械手C514在平行于送料方向上还设置有定位滑杆517,定位滑杆517贯穿定位机械手603;定位机械手603前端设置有定位机械手指605,定位机械手指605与第二机械手 C514的第二机械手指515处于同一平面。

实际使用中,定位机构600的作用为当第二机械手C514推送磁性元器件至集料机构 800后,后续的磁性元器件在导料槽中容易出现偏离了工作位的情况,此时通过定位机械手指605回拨后续的磁性元器件至工作位,从而避免第二冲模700中凸模错位压模的问题;而且,由于定位机构600的存在,对于不同尺寸的磁性元器件,需要改变第二冲模、导料槽的长度,此时可以通过改变定位气缸602的行程就可以继续配合使用,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参照图19、图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第二冲模和导料槽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改进,第二冲模700包括第二上模座701和对应于第二上模座701设置的第二下模座702,第二上模座701下侧依次固接有第二上垫板703和第二上夹板704,第二下模座702上侧依次固接有第二下垫板705和第二下模板706。第二上模座701上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

第二上夹板704在对应于导料槽112的位置依次设置有用于折弯引脚的凸模C707和用于切断引脚的凸模D708;凸模C707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磁性元器件的第一避空槽709,第一避空槽709两侧设置有用于折弯引脚的推脚臂710;凸模D708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磁性元器件的第二避空槽711,第二避空槽711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磁性元器件引脚132 的保护臂712,保护臂712外侧还设置有切刀713。

优选地,第一避空槽709、第二避空槽711中设置有弹性垫层,用于保护磁性元器件。

参照图19,更进一步地改进,导料槽112包括与凸模C707对应设置的对模C116和与凸模D708对应设置的对模D117,以及设置于对模C116和对模D117之间、对模C116 和连接槽113之间、对模D117和集料机构800之间的导料连接槽118。

参照图21、图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料机构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改进,集料机构800包括作为分离座801、元器件收集装置 810和金属片收集装置820。

分离座801顶部开有分离槽802,分离槽802与导料槽112的尾段连接。

元器件收集装置810包括滑道811、置于滑道下段的集料管推送装置813和置于滑道811尾段一侧的第一集料仓812;滑道811沿机架100侧面倾斜设置,滑道811与分离槽802连接;集料管推送装置813包括两块垂直于滑道811设置的竖板814,两块竖板814的相对面对应凸设有滑槽815,滑槽815中放置有集料管816;滑道811下部连接有集料管推送气缸817,集料管推送气缸817的活塞杆连接有推送支架818,推送支架 818的另一端置于滑道811上并与最下侧的集料管816处于同一平面。

金属片收集装置820包括第二集料仓821和金属片夹持装置822,第二集料仓821 设置于分离座801和金属片夹持装置822之间;金属片夹持装置822包括设置于工作台 110上的气缸承台D823,气缸承台D823在与第二集料仓82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气缸 A824,夹持气缸A824的输出端连接有其相应的滑动组件,夹持气缸A824的滑动组件上设置有气缸承台E825,气缸承台E825上竖向设置有夹持气缸B826,夹持气缸B826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持气缸C827,夹持气缸C827下侧设置有用于夹持金属片131的夹子828。优选的,在气缸承台D823在第二集料仓821的端侧设置有挡块F829,挡块F829用于限定夹持气缸A824的最大行程。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作时,人工将未成型磁性元器件放置于料槽201中,送料气缸202 将料槽201推至终点位置;驱动电机323驱动丝杠322回转使得气缸承台A324移动至行程起始端,然后夹料气缸A推送其第一机械手310至料槽201,并穿插槽孔A203实现对磁性元器件的夹持,再通过夹料气缸D328向上移动第一机械手310,从而完成从送料机构200上取件的操作(图8中为了结构显示更加清楚具体,隐去了最中间的夹料气缸 D328)。

通过驱动电机323驱动丝杠322转动前移气缸承台A324,使得磁性元器件送达到第一冲模400中对模A410上侧;由夹料气缸D328向下移动第一机械手310,使得磁性元器件固定于对模A410上,由于弹性件B412的限位作用,第一机械手310可以从磁性元器件抽离而不带出,第一机械手310退出第一冲模400;然后通过第一液压缸向下推送第一上模座401,凸模A407下压,压舌409切除奇数列的引脚连接部133,再向上抬离第一上模座401;再通过夹料气缸B326和夹料气缸D推送移动相应的第一机械手310,由于斜面317,其上机械手312和第一机械手指316可以通过凹槽A413顺利夹持对模A410 上的磁性元器件,并抬离出对模A410;再通过驱动电机323驱动丝杠322移动使得磁性元器件到达对模B411工位上侧,而将磁性元器件固定于对模B411上并进行凸模B408压模的操作方式与在对模A410上的相类似,不赘述,此时完成了对磁性元器件偶数列引脚连接部133的切除。

接下来,通过第一机械手310转移磁性元器件至连接座111上,因此过程与将磁性元器件从对模A410转移至对模B411的过程相类似,故不赘述。由于设置有用于固定磁性元器件的卡扣114,第一机械手指316可以顺利从槽孔B115中抽离,从而完成将磁性元器件从第一冲模400到连接座111的转移。

通过上料气缸A523、上料气缸B524和上料气缸C526配合使用,使得是第二机械手 A512的第二机械手指515置于连接槽113上,再通过上料气缸B524回移气缸承台C525,第二机械手指515推动磁性元器件至对模C116上,并控制第二机械手510退出第二冲模 700;然后通过第二液压缸向下推送第二上模座701,凸模C707下压,推脚臂710抵压磁性元器件引脚132,实现折弯,向上抬离第二上模座701;再通过如前述控制第二机械手B513,相应的第二机械手指515推动磁性元器件至对模D117工位上,通过第二液压缸向下推送第二上模座701,凸模D708下压,由保护臂712固紧引脚,再控制切刀713 下切分离磁性元器件和金属片131。再通过如前述控制第二机械手C514,相应的第二机械手指515推动磁性元器件至分离槽802;此时,定位气缸推动活动定位块601至最大行程,凸块604通过凹槽B516并抵接定位机械手603,随着定位机械手603在定位滑杆 517上的滑动,定位机械手指606在导料槽112上移动至对模D117右端,并回拨已移出对模D117工位的后续磁性元器件至正常工位,以实现精准压模。

通过夹持气缸A824和夹持气缸B826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夹子828在空间上的移动,将夹子828移动至金属片131周侧时,通过夹持气缸C827驱动夹子828夹紧金属片131,并回移至第二集料仓821上侧,控制松开夹子828,即完成金属片131的收集。

在分离槽802中,由于成型分离后的磁性元器件数量增多,磁性元器件被推送至滑道811中,磁性元器件在滑道811尾端进入集料管816;当集料管816中装满磁性元器件时,则通过集料管推送气缸817控制推送支架818推送最下侧集料管816滑入旁侧的第一集料仓812中,滑槽815中的上侧集料管816落下进行递补,即完成了成型后磁性元器件的收集。至此,即完成了磁性元器件自动成型的一个完整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常工作时,三只第一机械手310和三只第二机械手510均为平行流水线工作形式。

如上述实施例综述,挡块A205、挡块B206、挡块C318、挡块D319、挡块E527、挡块F829和定位机构600等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精准定位、成型,引脚成型精度高,极大提高了磁性元器件的良品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