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角放大装置及摆杆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589发布日期:2019-06-29 01:10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角放大装置及摆杆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角放大装置及摆杆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电工产品之一,其中开关的电气接触结构主要包括翘板结构和摆杆结构两种。其工作原理都是通过摆杆的旋转带动开关内部机构摆动,然后通过机构的来回摆动来实现翘板结构或摆杆结构在开/关位置切换。

现有技术中,摆杆结构开关中的摆杆转动的角度和内部摆动件的摆动角度相同,如摆杆的摆动角度为γ,则摆动件摆动的工作角度同样为γ。为了降低制造成本、美观以及安装方便,部分开关体积趋于小型化,但摆杆的摆动角度受开关体积大小的限制,开关体积越小供摆杆摆动的空间越小,从而使得摆杆摆动角度过小而导致动静触点之间设置距离过小而影响开关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角放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摆杆开关内摆杆转动的角度和内部摆动件的摆动角度相同,在开关体积大小的限制下,会因摆杆摆动角度过小导致动静触点之间距离过小而影响开关安全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摆角放大装置,包括:

与开关壳体摆动连接的摆杆,所述摆杆设有具有一开口的容纳腔;

沿所述开口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摆动件;

设于所述摆动件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受所述容纳腔的侧壁挤压并驱动所述摆动件在所述容纳腔内按预设角度摆动。

优选的,所述摆动件为一销钉,所述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摆动件上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摆动件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定位凸台抵接并使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容纳腔底部弹性抵接。

优选的,所述摆动件一端设有安装孔,另一端封闭设置;

所述弹性件一端沿所述安装孔置入所述摆动件内并使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容纳腔底部弹性抵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摆动件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一凸部,所述摆动件一端与所述凸部抵接,所述凸部与所述摆动件呈线接触或点接触。

优选的,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抵接处设置有一凸部,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呈线接触或点接触。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的截面直径自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向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方向逐渐平滑扩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摆杆开关,包括开关壳体、按键、摆片组件以及上述的摆角放大装置;

所述开关壳体内设有凹槽;

所述摆片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壁上的静触点、以及可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的动触点;

所述按键与所述摆杆固定并可带动所述摆杆摆动,所述摆杆可带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摆片组件还包括摆片本体,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摆片本体插接,所述动触点设于所述摆片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角放大装置通过设置摆动件、弹性件以及与开关壳体摆动连接的摆杆,摆杆具有一容纳腔,摆动件的一端抵接在容纳腔的底部,并可在容纳腔内绕抵接处按预定角度摆动。在摆杆转动过程中,摆动件摆动的最大摆动角度为摆杆的摆动角度与摆动件在容纳腔内的摆动角度之和,从而实现了摆杆摆角的放大,使摆动件的摆角大于摆杆的摆角,在开关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可增大动静触点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的初始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摆杆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摆杆摆动β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摆杆摆动α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杆开关通过设置摆角放大装置对摆杆的摆角进行放大,在摆杆转动过程中,摆动件摆动的最大摆动角度为摆杆的摆动角度与摆动件在容纳腔内的摆动角度之和,从而摆动件的摆角大于摆杆的摆角,在开关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可增大动静触点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的初始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摆动件开关实施例一摆动件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摆动件开关包括开关壳体4、按键(未图示)、摆角放大装置以及摆片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壳体4内设有凹槽42,摆片组件5设于凹槽42底部,凹槽42供摆角放大装置置入,凹槽42内壁设置有静触点6。摆片组件包括摆片本体5,摆片本体5上设置可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的动触点7,摆片本体5一端插在开关底座的插槽43内,摆片本体5另一端与摆角放大装置相连。其中,摆角放大装置可带动摆片本体5上的动触点7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摆角放大装置包括与开关壳体4摆动连接的摆杆1,摆杆1设有具有一开口的容纳腔11、沿开口置于容纳腔11内的摆动件2以及设于摆动件2上的弹性件3,弹性件3可受容纳腔11的侧壁挤压并驱动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按预设角度摆动。

本实施例中,摆动件2为销钉,弹性件3为套设于摆动件2上的弹簧。弹性件3除了弹簧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件,如制成弹簧形状的弹片。

本实施例中,摆动件2的一端抵接在容纳腔11的底部,弹性件3可受容纳腔11的侧壁挤压并驱动摆动件2绕容纳腔11的底部按预设角度摆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摆动件2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21,弹性件3一端与定位凸台21抵接并使摆动件2与容纳腔11底部弹性抵接。弹性件3与定位凸台21配合,从而将摆动件弹性抵接在容纳腔11内的底部,防止摆动件2与容纳腔11内的底部脱离,使得摆动杆2放置稳定且摆动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凹槽42起始端设有固定孔41,摆杆1外侧壁设有与固定孔41配合的转轴12,容纳腔11设于摆杆1中心,摆动件2内置于容纳腔11内。按键与摆杆1固定并可带动摆杆1摆动,摆杆1可带动动触点7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具体通过摆角放大装置的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摆动从而带动动触点7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

当按压开关的按键时,按键带动摆杆1转动,在摆杆1转动过程中,即容纳腔11同时转动,摆动件2可在容纳腔11内绕摆动件2与容纳腔11的抵接处按预定角度摆动,从而摆动件2摆动的最大摆动角度为摆杆1的摆动角度与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的摆动角度之和,实现了对摆杆1摆角的放大,使摆动件2的摆角大于摆杆1的摆角,在开关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可增大动静触点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安全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容纳腔11的截面直径自容纳腔11的底部向容纳腔11的开口方向逐渐平滑扩大。其中,容纳腔11的底部与摆动件2抵接。

优选的,容纳腔11为锥形盲孔,锥形盲孔的锥度不限,可通过改变锥形盲孔的锥度大小改变摆动件2的摆角大小。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一端与摆片本体5连接。具体的,摆片本体5一端插在弹性件3内,实现摆片本体5与弹性件3连接。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摆动,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摆动并带动摆片本体5转动,进而带动摆片本体5上的动触点7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摆动件2一端设置成弹性结构,摆动件2另一端设置成刚性结构,通过弹性结构的形变带动刚性结构的一端在容纳腔11内摆动。

请结合图3、图5和图6,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摆杆摆动β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一摆杆摆动α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图3为摆杆开关的初始状态,由于容纳腔11为锥形盲孔,锥形盲孔的锥度为2β,摆动件2与容纳腔11的侧壁之间有摆动间隙111,摆动间隙111可供摆动件2摆动的摆动角度为β。其中,可增大β角即增大锥形盲孔的锥度以增加摆角放大值,设计简单。

如图5所示,摆杆开关的摆杆1摆动β角度,即容纳腔11摆动过β角度,摆动件2与容纳腔11一侧的摆动间隙111被消除,摆动件2与容纳腔11另一侧的间隔增大,即摆动件2与容纳腔11另一侧可供摆动件2摆动的摆动角度增加β,此处为摆杆1摆动β角度的临界值,此时容纳腔11的侧壁与摆动件2外套设的弹性件3相抵,弹性件3的X端趋于发生形变。

如图6所示,摆杆开关的摆杆1继续摆动至α,容纳腔11的侧壁推动弹性件3,弹性件3发生形变而使摆动件2摆动,容纳腔11供摆动件2摆动的最大摆动角度为α+β,弹性件3的X端发生形变,摆动件2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与容纳腔11的另一侧壁相抵,动触点7与静触点6接触而使摆杆开关导通。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压缩弹簧,即包括两端弹簧线缠绕较密的并紧段321和中间弹簧线缠绕间距较大以供压缩的压缩段322,摆动件2的两端与并紧段321对应,摆动件2的中部与压缩段322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纳腔11的底部设置有一凸部13,摆动件2一端与凸部13抵接,凸部13与摆动件2呈线接触或点接触通过设置凸部13与摆动件2抵接,方便摆动件2的一端绕与凸部13的抵接处摆动。其中,转轴12的转动轴线和摆动件2与凸部13的接触线相抵。凸部13可以为菱形、也可以为圆弧形等形状,只要保证凸部13与摆动件2的端面线接触或点抵接即可。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开关与实施例一的摆动件开关结构基本相同,同样包括开关壳体4、按键(未图示)、摆角放大装置以及摆片组件。开关壳体4内设有凹槽42,摆片组件5设于凹槽42底部,凹槽42供摆角放大装置置入,凹槽42内壁设置有静触点6。摆片组件包括摆片本体5,摆片本体5上设置可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的动触点7,静触点6设于凹槽42的侧壁。摆片本体5一端插在底座的插槽43内,摆片本体5另一端与摆角放大装置相连。其中,摆片本体5一端插入弹性件3一端实现与弹性件3连接,摆角放大装置可带动摆片本体5上的动触点7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

本实施例中,摆角放大装置同样包括与开关壳体4摆动连接的摆杆1,摆杆1设有具有一开口的容纳腔11、沿开口置于容纳腔11内的摆动件2以及设于摆动件2上的弹性件3,弹性件3可受容纳腔11的侧壁挤压并驱动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按预设角度摆动。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摆角放大装置的所述摆动件2一端设有安装孔,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弹性件3一端沿所述安装孔置入所述摆动件3内并使所述摆动件3与所述容纳腔11底部弹性抵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摆动件2向外延伸。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相对摆动件2向外伸出的一端与摆片本体5插接,且可与容纳腔11的侧壁接触产生形变。通过将弹性件3一端沿安装孔3置入摆动件2内,弹性件安装简单方便,由于弹性件3一端收容在摆动件2内,减小了弹性件3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摆动件开关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的截面直径自容纳腔11的底部向容纳腔11的开口方向逐渐平滑扩大。优选的,容纳腔11为锥形盲孔。

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相同,同样通过容纳腔11的侧壁推动弹性件3,使弹性件3的X端发生弯曲形变而带动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摆动,弹性件3带动摆片本体5转动,进而带动摆片本体5上的动触点7与静触点6接触或分离。

当按压开关的按键时,按键带动摆杆1转动,在摆杆1转动过程中,即摆杆1的容纳腔11同时转动,摆动件2可在容纳腔11内绕摆动件2与容纳腔11的抵接处按预定角度摆动,从而摆动件2摆动的最大摆动角度为摆杆1的摆动角度与摆动件2在容纳腔11内的摆动角度之和,实现了对摆杆1摆角的放大,使摆动件2的摆角大于摆杆1的摆角,在开关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可增大动触点7和静触点6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一弹簧。弹性件3除了弹簧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件,如制成弹簧形状的弹片。

本实施例中,摆动件2的另一端封闭设置,弹性件3一端置入摆动件2并使摆动件与容纳腔11底部弹性抵接。摆动件2呈具有空腔的套筒结构,弹性件3置入空腔内并使摆动件2与容纳腔11底部弹性抵接。弹性件3将摆动件弹性抵接在容纳腔11内的底部,防止摆动件2与容纳腔11内的底部脱离,使得摆动杆放置稳定且摆动稳定。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的底部同样设置有一凸部13,摆动件2一端与凸部13抵接,凸部13与摆动件2呈线接触或点接触通过设置凸部13与摆动件2抵接,方便摆动件2的一端绕与凸部13的抵接处摆动。其中,转轴12的转动轴线和摆动件2与凸部13的接触线相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动件开关通过设置摆角放大装置对摆杆的摆角进行放大,在摆杆转动过程中,摆动件摆动的最大摆动角度为摆杆的摆动角度与摆动件在容纳腔内的摆动角度之和,从而摆动件的摆角大于摆杆的摆角,在开关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可增大触点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安全性能。同时,本实施例的弹性件一端收容在摆动件内,减小了弹性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摆动件开关的小型化,且便于弹性件的装配。

实施例三

请结合参照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开关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区别在于:摆动件2与容纳腔11的底部抵接处设置有一凸部13,容纳腔11的底部设置有与凸部13配合的凹部14,凸部13与凹部14之间呈线接触或点接触。通过设置凸部13与凹部14配合抵接,防止摆动件2的一端脱离容纳腔11的底部,从而保证摆动件2稳定地绕与凸部13的抵接处摆动。其中,凸部13和凹部14的形状不限,只要保证凸部13与凹部14呈线接触或点抵接即可。当然,凸部13还可设置在容纳腔11的底部,凹部14设置在摆动件2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角放大装置通过设置摆动件、弹性件以及与开关壳体摆动连接的摆杆,摆杆具有一容纳腔,摆动件的一端抵接在容纳腔的底部,并可装在容纳腔内绕抵接处按预定角度摆动。在摆杆转动过程中,摆动件摆动的最大摆动角度为摆杆的摆动角度与摆动件在容纳腔内的摆动角度之和,从而实现了摆杆摆角的放大,使摆动件的摆角大于摆杆的摆角,在开关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可增大触点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安全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