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壳装置和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8918发布日期:2019-06-13 10:0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推壳装置和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包锂电池包装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外盖板自动配合电芯模组的推壳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芯模组盖外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软包锂电池包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电芯装壳处理。目前的装置操作都需要人工完成,因此效率低下,而且质量不稳定。

因此,业界急需一种自动化的效率高性能稳定的推壳装置和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的效率高性能稳定的推壳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推壳装置,所述推壳装置包括推抵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推抵机构包括推壳板和移动单元,所述推壳板安装在所述移动单元上,并能够随所述移动单元往复动作,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和夹紧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均安装在所述夹紧驱动单元上,且相对所述推壳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夹紧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相对运动。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推壳装置还包括有壳板放置机构,所述壳板放置机构包括有第一放置块和第二放置块,所述第一放置块和所述第二放置块相对所述推壳板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置块和所述第二放置块的夹设空间穿过所述推壳板往复动作的行程。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壳板放置机构包括第一升降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所述第一放置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单元上,并能够随所述第一升降单元上下动作,所述第二放置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上,并能够随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上下动作。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壳板放置机构还包括有第一推动缸和第二推动缸,所述第一推动缸对应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所述第二推动缸对应所述第二升降缸设置,所述第一推动缸和所述第二推动缸共同配合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升降单元与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之间的间距。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壳板放置结构还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对应所述第一升降单元设置,所述第二缓冲件对应所述第二升降单元设置。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推壳板上设置有吸盘。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器、滑轨和推动架,所述推壳板安装在所述推动架上,所述推动架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推动架沿所述滑轨移动。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夹紧驱动单元包括夹紧架、夹紧缸和安装架,所述夹紧缸安装在所述夹紧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沿所述夹紧架相对运动,所述夹紧架和所述夹紧缸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移动配合在所述滑轨上。

如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伸缩结构,所述推动架安装在所述伸缩结构上,所述伸缩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推壳装置,所述推壳装置用于推顶外盖板,使所述外盖板与电芯模组配合相连。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推壳装置和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壳板,再通过推抵机构将壳板推抵到位,实现电芯外盖板与电芯模组的自动配合,全程无须人工介入,自动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且质量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推抵机构和夹紧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推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壳板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芯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推抵机构;11、推壳板;111、吸盘;12、推动架;13、驱动器;14、滑轨;15、伸缩结构;2、夹紧机构;21、第一夹紧板;22、第二夹紧板;23、夹紧架;24、夹紧缸;25、安装架;3、壳板放置机构;31、第一放置块;32、第二放置块;33、第一升降单元;331、第一支架;332、第一升降缸;34、第二升降单元;341、第二支架;342、第二升降缸;35、第一推动缸;36、第二推动缸;37、第一缓冲件;38、第二缓冲件;4、底板;5、电芯模组;6、外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如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推壳装置包括推抵机构1、夹紧机构2和壳板放置机构3。其中,推抵机构1用于推顶壳板动作,夹紧机构2用于夹紧壳板,方便推抵机构1与壳板配合,壳板放置机构3用于放置壳板,方便夹紧机构2动作。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推抵机构和夹紧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推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推抵机构1包括推壳板11、推动架12、驱动器13、滑轨14和伸缩结构15。其中,推壳板11用于推顶壳板,推动架12用于支撑推壳板11,驱动器13用于驱动推动架12沿滑轨14移动,伸缩结构15用于驱动推动架12移动。

该实施例中,推壳板11为平板结构,固定安装在推动架12的上部。推壳板11两侧具有豁口,方便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动作,避免发生干涉。推壳板11上设置有吸盘111,吸盘111为多个,均匀布设,可以采用真空吸盘方式。吸盘11动作,将壳板吸附在推壳板11上,以保证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撤出后,仍能有效地推送壳板。

该实施例中,推动架12包括两个侧板、一个连接板,一个加强板。其中,两个侧板上部用于安装推壳板11,下部分别安装在连接板的两侧。加强板连接两个侧板,且垂直于侧板和连接板。连接板下部安装在伸缩结构15上,随伸缩结构15动作。

该实施例中,伸缩结构15可以是气缸等装置,带动推动架12前后移动。该实施例中,伸缩结构15安装在安装架25上,以使推抵机构1和夹紧机构2共用一套前后移动的装置。该实施例中,该前后移动的装置包括驱动器13和滑轨14,安装架25安装在滑轨14上,并在驱动器13作用下沿滑轨14移动。驱动器13和滑轨14均安装在底板4上,实际工作中,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底面或平台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夹紧机构2包括第一夹紧板21、第二夹紧板22、夹紧架23、夹紧缸24和安装架25。其中,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相互配合用于夹紧壳板,夹紧架23用于安装导引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夹紧缸24用于驱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在夹紧架23上动作,安装架25用于支撑第一夹紧板21、第二夹紧板22、夹紧架23和夹紧缸24。

该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相对安装在夹紧架23上,侧面均连接设置有加强筋。夹紧架23上设置有导轨结构,与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下部结构配合,以方便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在夹紧架23上移动。在夹紧架23上还设置有导引块,以方便导引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移动。该实施例中,夹紧缸24安装在夹紧架23上,用于驱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使得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之间的距离变化,并通过间距变化实现夹紧壳板和松开壳板两个动作。夹紧缸24可以是气缸或者其他驱动装置。安装架25作为支撑结构设置,下部配合连接滑轨14,以带动夹紧机构2移动。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壳装置一实施例中壳板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壳板放置机构3包括有第一放置块31、第二放置块32、第一升降单元33、第二升降单元34、第一推动缸35、第二推动缸36、第一缓冲件37和第二缓冲件38。其中,第一放置块31和第二放置块32用于配合放置壳板,第一升降单元33用于升降第一放置块31,第二升降单元34用于升降第二放置块32,第一推动缸35用于推动第一升降单元33,第二推动缸36用于推动第二升降单元34,第一缓冲件37用于缓冲第一升降单元33的动作,第二缓冲件38用于缓冲第二升降单元34的动作。

该实施例中,第一放置块31安装在第一升降单元33上部,包括有放置平台,放置平台平面为矩形,两个连接的边上具有围栏,另外两个边为开放结构。第二放置块32安装在第二升降单元34上部,结构与第一放置块31相同,且与第一放置块31对称设置。第一放置块31和第二放置块32的夹设空间穿过推壳板11往复动作的行程,通过相互配合方便放置壳板,达到上料作用。

该实施例中,第一升降单元33包括第一支架331和第一升降缸332。第一支架331为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第一放置块31,第一升降缸332为驱动结构,用于驱动第一放置块31动作。第二升降单元34包括第二支架341和第二升降缸342。第二支架341为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第二放置块32,第二升降缸342为驱动结构,用于驱动第二放置块32动作。通过第一升降单元33和第二升降单元34共同的作用,可以调节第一放置块31和第二放置块32的高度,从而可以适应多种不同规格的壳板上料。

该实施例中,第一推动缸35传动连接第一支架331,并驱动第一支架331移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31和第一推动缸35均安装在底板4上,实际上也可以安装在平台上或直接安装在地面上。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架331移动路径上设置第一缓冲件37,以缓冲第一支架331,避免发生较大冲击,发生部件损坏的情况。该实施例中,第二推动缸36传动连接第二支架341,并驱动第二支架341移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架341和第二推动缸36均安装在底板4上,实际上也可以安装在平台上或直接安装在地面上。该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架341移动路径上设置第二缓冲件38,以缓冲第二支架341,避免发生较大冲击,发生部件损坏的情况。该实施例中,第一推动缸35和第二推动缸36共同配合用于调整第一升降单元33与第二升降单元34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推壳装置。图6为电芯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应用于电芯模组的外盖板6配合电芯模组5。其中,推壳装置用于推顶外盖板6,使外盖板6与电芯模组5配合相连。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初次使用时,先通过调整第一升降单元33和第二升降单元34,使第一放置块31和第二放置块32到合适高度,再通过调整第一推动缸35和第二推动缸36,使第一放置块31和第二放置块32的间距符合要求。如果是后期同一规格产品使用,则无须重复上述步骤。将外盖板6放置到位,其一端搭靠在第一放置块31上,另一端搭靠在第二放置块32上。驱动器13动作,使得夹紧机构2处于合适位置,通常为初始位置,此时夹紧缸24动作,驱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22相对动作,夹紧外盖板6。然后,驱动器13动作,驱动夹紧机构2到达规整位置,并使得推壳板11贴紧外盖板6,再通过吸盘111的作用,使得外盖板6吸附在推壳板11上。然后,夹紧缸24动作,驱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反向相对动作,松开外盖板6。之后,驱动器13继续动作,带动推壳板11至工作位置,伸缩结构15动作,直至外盖板6完成配合电芯模组5。吸盘111动作,使得外盖板6脱开推壳板11,然后驱动器13和伸缩结构15归位,为下一次操作做准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推壳装置和电芯模组盖外盖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壳板,再通过推抵机构将壳板推抵到位,实现电芯外盖板与电芯模组的自动配合,全程无须人工介入,自动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且质量可靠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体结构和工艺过程仅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种技术特征按照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进行其它改动,而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