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8952发布日期:2019-07-24 09:3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锂电池多为18650锂电池、26650锂电池,铝壳方形锂电池、软包锂电池等类型。现有锂电池多采用硬塑料进行固定,防止结构松散,或者是多个锂电池并排组装放置,被金属支架固定形成组合式锂电池组,锂电池内部结构封闭,主要依靠侧面进行散热,若组合式锂电池中的锂电池彼此贴合、紧凑布置时,锂电池的散热效果较差,会影响锂电池寿命,一般采用松散的组装结构来解决散热问题,但在一些有振动的环境中,松散的组装结构会导致组合式锂电池中的锂电池彼此碰撞,造成内部的结构损坏,出现短路、着火、爆炸等故障,并不适于产生振动的环境中,因此现有组合式锂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好和结构稳定不能兼具,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锂电池散热效果好和结构稳定不能兼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模组,其兼具散热效果好和结构稳定的特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同向并排设置且带有极耳的锂电池电芯,以及用于限位锂电池电芯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布置在锂电池电芯侧部的两个防护件,所述防护件上设有围在锂电池电芯外表面的挡缘以及用于支撑和隔开锂电池电芯的多个间隔筋,间隔筋的间距以及挡缘与间隔筋的间距均与锂电池电芯的宽度相适应,所述防护件上还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位于相邻的两个间隔筋之间以及挡缘与间隔筋之间,用于散热;两个防护件被至少一条绝缘胶带束缚,与锂电池电芯紧配合。

防护件将锂电池电芯限位并通过间隔筋将锂电池电芯彼此隔开,防止相邻的锂电池电芯发生碰撞,绝缘胶带将两个防护件束缚,使得防护件与锂电芯紧配合,即使有空余的位置没有安装锂电池电芯,结构也不会松散,整体结构稳定可靠;锂电池电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通槽释放出来,通槽位于相邻的两个间隔筋之间以及挡缘与间隔筋之间,使得每个锂电池电芯都能及时散热,因此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模组兼具了散热效果好和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电芯为扁平状的长方体结构,极耳设置在锂电池电芯面积最小的面上,多个锂电池电芯沿垂直于锂电池电芯面积最大的面的方向叠放。这一结构使得结构紧凑,同时有利于锂电池电芯散热,并能节省锂电池模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件为具有直角的弯折件,其具有垂直布置的挡板以及限位板,所述挡板紧贴于与极耳相邻的侧面,所述限位板紧贴于与极耳相对的侧面,所述挡缘位于挡板的两侧边缘上,向限位板的边缘延伸并连接限位板后形成一个三角形区。这一结构的防护件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受外力不易变形,以保证锂电池模组整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筋平行设置在挡板上,所述挡板和限位板上还设有与间隔筋走向一致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挡板和限位板靠近锂电池电芯一侧,所述通槽分布于凹槽中,并与凹槽等宽。这一设置使得锂电池电芯与通槽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保证电池电芯散热更通畅。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模组还设有CR减震胶片,所述CR减震胶片位于限位板与锂电池电芯之间,起缓冲作用,避免锂电池电芯与防护件之间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两组平行布置的限位通槽组,每组限位通槽组包括多个并列布置的限位通槽,每个限位通槽为扁平状并对应一个极耳,极耳从与之位置对应的限位通槽中穿出,抵触在处于连接板外侧的连接片上,所述连接片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和连接片对极耳起到限位和连接作用,进一步限定了锂电池电芯的位置,有效避免锂电池电芯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设有两个,每个连接片对应一组限位通槽组,所述连接片通过螺钉与连接板相连。每个锂电池电芯上设有两个极耳,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每个限位通槽组限位同一种电极的极耳,将属于不同电极的极耳区分开,并采用连接片对极耳进行限位,确保锂电池电芯不会脱出以及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多个凹腔,每两个相邻的限位通槽之间设有两个并排布置的凹腔,位于连接片两侧的凹腔内设有限位块,用于限位螺钉;每个凹腔内均设有通孔。未被安装限位块的凹腔中的通孔可作为通气孔,锂电池电芯的热量还可从通孔中散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隔离筋,所述隔离筋位于两限位通槽组之间,起隔离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作用,避免发生短路,产生危险;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多个腰形通孔,所述腰形通孔分布于连接板的四周,起到散热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外侧还设有一用于容纳锂电池电芯和固定支架的外壳,所述外壳为热塑件。这一材质的外壳具有轻质和绝缘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外壳将锂电池电芯和固定支架包围在内,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防护件将锂电池电芯限位并通过间隔筋将锂电池电芯彼此隔开,绝缘胶带将两个防护件束缚,整体结构稳定可靠;锂电池电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通槽释放出来,通槽位于相邻的两个间隔筋之间以及挡缘与间隔筋之间,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兼具了散热效果好和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不含外壳);

图4为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锂电池电芯;11-极耳;2-连接板;21-限位通槽;22-连接片;23-凹腔;24-限位块;25-螺钉;26-隔离筋;3-防护件;31-挡缘;32-间隔筋;33-挡板;34-限位板;35-凹槽;4-CR减震胶片;5-外壳;6-绝缘胶带;A-通槽;B-通孔;C-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模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多个同向并排设置且带有极耳11的锂电池电芯1,以及用于限位锂电池电芯1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布置在锂电池电芯1侧部的两个防护件3,所述防护件3上设有围在锂电池电芯1外表面的挡缘31以及用于支撑和隔开锂电池电芯1的多个间隔筋32,间隔筋32的间距以及挡缘31与间隔筋32的间距均与锂电池电芯1的宽度相适应,所述防护件3上还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槽A,所述通槽A位于相邻的两个间隔筋32之间以及挡缘31与间隔筋32之间,用于散热;两个防护件3被两条绝缘胶带6束缚,与锂电池电芯1紧配合。

所述锂电池电芯1为扁平状的长方体结构,极耳11设置在锂电池电芯1面积最小的面上,多个锂电池电芯1沿垂直于锂电池电芯1面积最大的面的方向叠放。这一结构使得结构紧凑,同时有利于锂电池电芯1散热,并能节省锂电池模组占用空间。

所述防护件3为具有直角的弯折件,其具有垂直布置的挡板33以及限位板34,所述挡板33紧贴于与极耳11相邻的侧面,所述限位板34紧贴于与极耳11相对的侧面,所述挡缘31位于挡板33的两侧边缘上,向限位板34的边缘延伸并连接限位板34后形成一个三角形区。这一结构的防护件3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受外力不易变形,以保证锂电池模组整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所述间隔筋32平行设置在挡板33上,所述挡板33和限位板34上还设有与间隔筋32走向一致的凹槽35,所述凹槽35位于挡板33和限位板34靠近锂电池电芯1一侧,所述通槽A分布于凹槽35中,并与凹槽35等宽。这一设置使得锂电池电芯1与通槽A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保证电池电芯散热更通畅。

所述锂电池模组还设有CR减震胶片4,所述CR减震胶片4位于限位板34与锂电池电芯1之间,起缓冲作用,避免锂电池电芯1与防护件3之间发生碰撞。

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两组平行布置的限位通槽组,每组限位通槽组包括多个并列布置的限位通槽21,每个限位通槽21为扁平状并对应一个极耳11,极耳11从与之位置对应的限位通槽21中穿出,抵触在处于连接板2外侧的连接片22上,所述连接片22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连接板2和连接片22对极耳11起到限位和连接作用,进一步限定了锂电池电芯1的位置,有效避免锂电池电芯1发生位移。

所述连接片22设有两个,每个连接片22对应一组限位通槽组,所述连接片22通过螺钉25与连接板2相连。每个锂电池电芯1上设有两个极耳11,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每个限位通槽组限位同一种电极的极耳11,将属于不同电极的极耳11区分开,并采用连接片22对极耳11进行限位,确保锂电池电芯1不会脱出以及发生位移。

所述连接板2上还设有多个凹腔23,每两个相邻的限位通槽21之间设有两个并排布置的凹腔23,位于连接片22两侧的凹腔23内设有限位块24,用于限位螺钉25;每个凹腔23内均设有通孔B。未被安装限位块24的凹腔23中的通孔B可作为通气孔,锂电池电芯的热量还可从通孔B中散出。

所述连接板2的外侧设有两个隔离筋26,所述隔离筋26位于两限位通槽组之间,起隔离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1的作用,避免发生短路,产生危险;所述连接板2上还设有多个腰形通孔C,所述腰形通孔C分布于连接板2的四周,起到散热作用。

所述固定支架外侧还设有用于容纳锂电池电芯1和固定支架的外壳5,所述外壳5为热塑件。这一材质的外壳5具有轻质和绝缘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外壳5将锂电池电芯1和固定支架包围在内,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