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力转移型低风压导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5396发布日期:2019-07-27 10:0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力转移型低风压导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力转移型低风压导线。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电力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由于国内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内线路走廊资源日趋紧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已经很难找到新的走廊。且目前我国电网的运行水平不高,国内老线路建设时间较长(30年以上),电力传输网络系统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目前国内的走廊资源的日趋紧缺问题,基于投资成本和投资时间的约束,电力建设、运营部门要求在不改变走廊,不动铁塔的情况下增加一定的输电容量(40%~60%);同时,电力设计部门的要求是导线的产品既要增加容量,又不增加其损耗,与原有的电力设计应用规程也不要作太大的修改。在沿海、风区等每年有较多大风天的地区,架空导线承受着较大横向风力,一方面,要加固铁塔,增加投资,另一方面,由于线路为倍容线路,相当于一条线路服务于原本两条线路的用户,一旦断线,其造成的后果将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增大线路输送容量的基础上,降低投资和断线风险,为大风区有倍容需求的架空输电线路建设提供一种应力转移型低风压导线。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力转移型低风压导线,包括钢芯、至少一层Z型软铝线、倒角软铝型线和梯型软铝线;所述钢芯由镀锌钢线绞合而成,位于中心;所述Z型软铝线绞合钢芯的外部;所述倒角软铝型线和梯型软铝线绞合在Z型软铝线的外层。

所述Z型软铝线为两层或多层时,相邻层方向相反,各层高度相等。

所述钢芯采用7根或者9根钢线绞合。

所述倒角软铝型线和梯型软铝线分四组,间隔90°设置;每组包括两根倒角软铝型线和梯型软铝线,梯型软铝线位于中间,两端为倒角软铝型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最外层导体由倒角软铝型线和梯型软铝线组成,相邻的倒角软铝型线之间形成了凹槽结构,该结构保证了导线在受到横向大风(25m/s~50m/s)时,风压可降低15%以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和断线风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及社会意义。

(2)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材料均为软铝线,运行温度达150℃,可增大输送容量1倍左右,输送容量为常规导线2倍左右,达到倍容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钢芯在绞合导体之前进行预应力处理,给予一定应力应变量,在架线时可降低线路迁移点温度,高温下全部由特高强度钢芯受力,弧垂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钢芯1、Z型软铝线2、倒角软铝型线3、梯型软铝线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应力转移型导线,包括钢芯1、至少一层Z型软铝线2、倒角软铝型线3和梯型软铝线4;所述钢芯1由镀锌钢线绞合而成,位于中心;所述Z型软铝线2绞合钢芯1的外部;所述倒角软铝型线3和梯型软铝线4绞合在Z型软铝线2的外层。

钢芯1由7根特高强度镀锌钢线绞合而成,并经过预应力处理装置给予一定初始应力应变量,可降低导线迁移点温度,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将应力全部转移到特高强度钢芯上,高温运行导体不受力,弧垂较小。

Z型软铝线2为两层,相邻层方向相反,各层高度相等。内层9根,外层12根。

倒角软铝型线3和梯型软铝线4分四组,间隔90°设置;每组包括两根倒角软铝型线3和梯型软铝线4,梯型软铝线4位于中间,两端为倒角软铝型线3,倒角半径3mm。梯型软铝线4与倒角软铝型线3同层同高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应力转移型低风压导线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代表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