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0260发布日期:2019-08-20 23:4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在数码类产品、照明、车辆和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各种移动设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锂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的克容量提高已接近极限,也就是说通过增加电池活性物质的克容量来提高电池的容量已经很困难。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减少非活性物质(如隔膜、铜箔、铝箔、外壳等)的体积这种方式为活性物质预留更多的空间,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提高。但是,外壳厚度减小(即材质变薄),则外壳刚性减小,从而增加电池膨胀变形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在外壳厚度减小的同时,改善电池膨胀变形,增强电池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包括底座、硅胶片、压块和驱动装置,所述硅胶片部分嵌入所述底座的前后两面,所述压块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压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硅胶片所在位置,且所述压块朝向所述硅胶片的一面小于所述硅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压块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主体部为四棱台结构。当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如第一主体可以是圆柱体,第二主体可以是圆台、三棱台、五棱台等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主体部中面积较小的上底面朝向所述硅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底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硅胶片的长度,所述上底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硅胶片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主体的高度为0.5~2.5mm。第二主体的高度过小,当压块对电池外壳实施挤压时,形变量不足,起不到效果;第二主体的高度过大,当压块对电池外壳实施挤压时,形变量过大,电池外壳侧面内陷太深,增大裸电芯装入外壳的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包括支撑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高度与所述电池外壳的长度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硅胶片部分嵌入所述安装部的前后两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设置为倒“T”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包括底座、硅胶片、压块和驱动装置,所述硅胶片部分嵌入所述底座的前后两面,所述压块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压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硅胶片所在位置,且所述压块朝向所述硅胶片的一面小于所述硅胶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电池外壳的两侧面进行挤压,使得电池外壳的侧面由原来的平整变成向内凹陷的结构,从而达到缓解电池侧面向外膨胀变形的效果,增强电池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外壳成型效果图。

其中:1-底座,2-硅胶片,3-压块,4-驱动装置,5-电池外壳,11-支撑部,12-安装部,31-第一主体部,32-第二主体部,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如图1~4所示,一种防止电池外壳膨胀变形的机构,包括底座1、硅胶片2、压块3和驱动装置4,硅胶片2部分嵌入底座1的前后两面,压块3连接于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压块3对应设置于硅胶片2所在位置,且压块3朝向硅胶片2的一面小于硅胶片2。

进一步地,压块3包括第一主体部31和第二主体部32,第一主体部31为长方体结构,第二主体部32为四棱台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主体部32中面积较小的上底面朝向硅胶片2。

进一步地,上底面的长度小于硅胶片2的长度,上底面的宽度小于硅胶片2的宽度。

进一步地,第二主体32的高度H为0.5~2.5mm。

进一步地,底座1包括支撑部11和安装部12,安装部12的高度与电池外壳5的长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硅胶片2部分嵌入安装部12的前后两面。

进一步地,底座1设置为倒“T”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是:先将电池外壳5套设在安装部12,启动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驱动压块3向电池外壳5方向靠近,两压块3对电池外壳5的两侧面进行挤压,使得电池外壳5的两侧面向内凹陷,在操作过程中,硅胶片2起到缓冲作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