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9708发布日期:2019-05-24 21:3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现有技术中,电缆包括外护套、绝缘层、线芯和填充层,由若干绝缘层包覆若干线芯,由外护套对电缆整体实施包覆,其内部空间使用填充物填充而形成填充层。其中,不含卤素(F、Cl、Br、I、At)、不含铅镉铬汞等环境物质的胶料制成,燃烧时不会发出有毒烟雾的环保型电缆,即乌璐递延阻燃耐火电缆,这种电缆的特点是不仅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电缆材料的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身、仪器、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及时救援,在火焰燃烧情况下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行,可保持线路的完整性,虽然具有良好阻燃性、耐腐独性、极少烟雾浓度等,但其机械性及电气性能比普通电缆差,而机械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的机械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包括电缆芯及包裹于电缆芯外的电缆外层,所述电缆芯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线芯、绝缘层、金属丝屏蔽层、阻燃隔氧衬层、铠装层,所述电缆外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阻水绕包层、钢丝编织层、阻燃包带层、橡胶护套及外护层。

优选地,所述电缆芯为3根,阻水绕包层内3根电缆芯之间的空隙中设有填充纤维。

进一步,所述填充纤维为聚丙烯网状撕裂纤维。

优选地,所述橡胶护套外缘沿轴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凹槽,且所述凹槽沿圆周方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且凹槽的槽底宽度小于凹槽槽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线芯由若干根导体绞合而成,所述绝缘层由乙丙橡胶绝缘材料制成,所述金属丝屏蔽层由铝丝编织而成,所述阻燃隔氧衬层由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制成,所述铠装层由铝塑复合带制成。

优选地,所述阻水绕包层由膨胀性纵向阻水带制成,所述阻燃包带层由无卤低烟高阻燃玻纤带制成,外护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制成。

所述铠装层可以有效保护线芯,填充纤维能增加电缆的抗拉强度,钢丝编织层可以提高电缆的强度,橡胶护套的凹槽设置可提高电缆的抗弯强度,再配合金属丝屏蔽层的电磁屏蔽性能、阻燃隔氧衬层及阻燃包带层的阻燃作用、外护层的抗老化性能,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高温性能、低烟无卤阻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橡胶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包括电缆芯及包裹于电缆芯外的电缆外层。所述电缆芯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线芯11、绝缘层10、金属丝屏蔽层9、阻燃隔氧衬层8、铠装层7,所述电缆外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阻水绕包层5、钢丝编织层4、阻燃包带层3、橡胶护套2及外护层1。

所述电缆芯为3根,阻水绕包层5内3根电缆芯之间的空隙中设有填充纤维6。所述橡胶护套2外缘沿轴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凹槽201,所述凹槽201沿圆周方向延伸,凹槽201的截面呈梯形,且凹槽201的槽底宽度小于凹槽201槽口的宽度,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橡胶护套2的抗弯性能,避免橡胶护套2过度弯曲变形造成的老化。

其中,所述线芯11由若干根高导电率的导体绞合而成,这样可以保证线芯11的电气性能;所述绝缘层10由乙丙橡胶绝缘材料制成;金属丝屏蔽层9由铝丝编织而成,铝丝质量轻,在保证电磁屏蔽性能的基础上减轻电缆重量;所述阻燃隔氧衬层8由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制成;所述铠装层7由铝塑复合带制成;所述填充纤维6为聚丙烯网状撕裂纤维,能增加电缆的抗拉强度。

所述阻水绕包层5由膨胀性纵向阻水带制成,所述阻燃包带层3由无卤低烟高阻燃玻纤带制成;所述钢丝编织层4能增强电缆强度,且不影响电缆的柔性;所述外护层1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制成,具有耐老化的作用。

上述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地铁、高层建筑、商场、城市广场及其他公用事业等对电缆阻燃特性要求高的场合。该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的无卤、低烟特性,当火灾发生时,蔓延速度慢,烟浓度低,可见度高,有害气体释放量小,便于人员撤离;较优的机械性能(抗弯强度及抗拉强度)使得电缆材料在耐老化方面大大提高,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