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0265发布日期:2019-09-13 23:0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设计研发过程中,注液环节必不可少,针对于方形电池小试实验时,由于实验电池数量少,注射电解液质量不等,使用大型注液设备调试繁琐,常用普通医疗注射器,但针头过小,拔吸电解液时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包括第一注液筒、第二注液筒和柱塞;

第二液筒同轴安装在第一注液筒中,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可相对转动,第一注液筒内壁与第二注液筒外壁密封配合;

柱塞滑动配合在第二注液筒中;

第一注液筒上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第二注液筒上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

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相对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在第一位置下,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连通;

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在第二位置下,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连通。

优选地,第一进液孔截面和第二进液孔截面相同,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在第一位置下,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重合。

优选地,第一出液孔截面和第二出液孔截面相同,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在第二位置下,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重合。

优选地,第一出液孔位于第一注液筒端部,第二出液孔位于第二注液筒端部,第一进液孔位于第一注液筒侧壁上,第二进液孔位于第二注液筒侧壁上。

优选地,第一进液孔的进液端与第一注液筒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一进液孔的出液端与第一注液筒端部的距离。

优选地,第二进液孔的进液端与第二注液筒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二进液孔的出液端与第二注液筒端部的距离。

优选地,第一注液筒内壁和/或第二注液筒外壁设有一层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当需要将电解液灌入第二注液筒中时,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转动至第一位置,柱塞向外抽拉,电解液通过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进入第二注液筒中,随后将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转动至除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意位置,第二进液孔被第一注液筒封堵,当需要将第二注液筒中的电解液注入电池中时,第一注液筒和第二注液筒转动至第二位置,柱塞向内移动,电解液通过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进入电池内部;可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液装置使用方法简单,结构小巧,适用于电池小试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在第一位置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在第二位置下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在第一位置下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在第二位置下的剖视图,图4为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位置关系图。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二次电池注液装置,包括第一注液筒1、第二注液筒2和柱塞3;

第二液筒同轴安装在第一注液筒1中,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可相对转动,第一注液筒1内壁与第二注液筒2外壁密封配合,电解液不会渗入第一注液筒1内壁和第二注液筒2外壁之间;

柱塞3滑动配合在第二注液筒2中;

第一注液筒1上设有第一进液孔11和第一出液孔12,第二注液筒2上设有第二进液孔21和第二出液孔22;

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相对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参照图2,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在第一位置下,第一进液孔11和第二进液孔21连通,第二出液孔22被第一注液筒1封堵,此时电解液可通过第一进液孔11和第二进液孔21进入第二注液筒2中;

参照图3,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在第二位置下,第一出液孔12和第二出液孔22连通,第二进液孔21被第一注液筒1封堵,此时第二注液筒2内的电解液可通过第一出液孔12和第二出液孔22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液装置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电解液灌入第二注液筒2中时,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转动至第一位置,柱塞3向外抽拉,电解液通过第一进液孔11和第二进液孔21进入第二注液筒2中,随后将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转动至除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意位置,第二进液孔21被第一注液筒1封堵,第二出液孔22被第二注液通封堵,当需要将第二注液筒2中的电解液注入电池中时,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转动至第二位置,柱塞3向内移动,电解液通过第一出液孔12和第二出液孔22进入电池内部。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液孔12位于第一注液筒1端部,第二出液孔22位于第二注液筒2端部,第一出液孔12截面和第二出液孔22截面相同,均为圆形,并且第一出液孔12和第二出液孔22距离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转动中心的距离相等,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在第二位置下,第一出液孔12和第二出液孔22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孔11位于第一注液筒1侧壁上,第二进液孔21位于第二注液筒2侧壁上,第一进液孔11的进液端与第一注液筒1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一进液孔11的出液端与第一注液筒1端部的距离,第一进液孔11中部一端距离沿第一注液孔轴向延伸,这样第一进液孔11进液的位置与第二进液孔21出液的位置在注液装置轴向的不同位置,便于将电解液灌入第二注液筒2中;第二进液孔21截面和第一进液孔11出液端截面相同,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在第一位置下,第二进液孔21与第一进液孔11出液端重合。

第二进液孔21尽可能的靠近第二注液筒2端部,这样柱塞3向外抽拉一次可吸入更多的电解液。

在另外一种设计方式,第二进液孔21的进液端与第二注液筒2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二进液孔21的出液端与第二注液筒2端部的距离,第二进液孔21中部有一段是沿第二注液筒2轴向延伸的,第二进液孔21尽可能的靠近第二注液筒2端部,这样柱塞3向外抽拉一次可吸入更多的电解液,第一进液孔11截面与第二进液孔21进液端的截面相同,第一注液筒1和第二注液筒2在第一位置下,第一进液孔11和第二进液孔21进液端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注液筒1内壁和第二注液筒2外壁设有一层橡胶材料,防止电解液渗入第一注液筒1内壁和第二注液筒2外壁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