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式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0179发布日期:2020-07-14 16:5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沉降式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键盘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沉降式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键盘是目前常见的计算机周边输入设备,用以供输入文字或指令。一般来说,键盘包括有底板、组设于底板上的多个按键以及底板上方的盖板,其中各按键的键帽会突出盖板表面,以供使用者按压操作。

然而,对于搭载有键盘的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来说,在不需使用键盘的情况下,往往会将键盘折叠收合,例如以笔记本电脑而言,会将屏幕盖合于键盘上而可供外出携带,以平板计算机而言,键盘可翻折或滑移至触控屏幕的背面,以缩小整体体积且方便放置于平面使用。但由于键盘的键帽是突出盖板表面且呈可受力升降状态,因此键盘在折叠收合后,键帽易受到外力而磨损或者不停地受到按压,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沉降式键盘装置,包括底板、第一键帽、第二键帽及滑动板。底板具有一上表面。第一键帽可升降地组设于底板的上表面,第一键帽设置有一第一抵顶部。第二键帽可升降地组设于底板的上表面,第二键帽设置有一第二抵顶部。滑动板平行于底板设置,滑动板沿滑移方向相对于上表面移动,滑动板设有第一导引件与第二导引件,第一导引件具有第一导引斜面,第一导引斜面与上表面夹有一第一倾斜角度,第二导引件具有一第二导引斜面,第二导引斜面与上表面夹有一第二倾斜角度,第一倾斜角度不同于第二倾斜角度。其中,滑动板沿滑移方向相对于底板滑移,第一键帽的第一抵顶部先顶抵并沿着第一导引斜面滑移,使第一键帽相对下降并接近底板,随后第二键帽的第二抵顶部才顶抵并沿着第二导引斜面滑移,使第二键帽相对下降并接近底板。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沉降式键盘装置,透过滑动板的第一导引斜面的第一倾斜角度不同于第二导引斜面的第二倾斜角度,使滑动板沿滑移方向相对于底板滑移时,第一键帽的第一抵顶部与第二键帽的第二抵顶部能够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顶抵于第一导引斜面与第二导引斜面,使第一键帽与第二键帽能够在不同时间点分批下降,达到键盘在不需使用时,除了能让键帽向下沉降而不突出盖板表面之外,更能达到省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6-6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作动图。

图8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作动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沉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沉降式键盘装置

2笔记本电脑

3盖板

4枢轴

a区域

10底板

11上表面

111组装结构

12升降连接件

20第一键帽

21第一抵顶部

211第一顶抵斜面

30第二键帽

31第二抵顶部

311第二顶抵斜面

40、60滑动板

41、61第一导引件

411第一导引斜面

θ1第一倾斜角度

d1第一间距

42、62第二导引件

421第二导引斜面

θ2第二倾斜角度

d2第二间距

43镂空孔

44、64第一模块

45、65第二模块

50驱动装置

51平移杆

52弹性件

55连动杆

56第一枢接部

57第二枢接部

58转轴部

d3、d4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沉降式键盘装置1包括底板10、多个键帽(例如图1至图3中的多个第一键帽20与多个第二键帽30)以及滑动板40。其中多个键帽可包括多个字母键、多个数字键、空格键(spacekey)、输入键(enterkey)及大写锁定键(capslockkey)等等,以供使用者按压而产生相应的讯号。再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沉降式键盘装置1为笔记本电脑2的键盘,但此并不局限,沉降式键盘装置1亦可为一般桌面计算机的键盘或者用以连接平板计算机的外接式键盘。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键帽可按压地设置于底板10上,滑动板40则设于多个键帽与底板10之间,且滑动板40可相对于底板10滑移,以带动多个键帽向下沉降而接近底板10,此详述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底板10具有一上表面11,上表面11可设有多个组装结构111以供多个键帽对应组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可为金属(例如铁、铝或合金等)或塑料材质所制成的具有刚性的板体。

如图2与图3所示,沉降式键盘装置1具有多排键帽,本实施例是以其中二排键帽为例,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多个第一键帽20可沿着一方向(例如图2的x轴方向)排列设置于底板10上,多个第二键帽30也是沿着同一方向(例如图2的x轴方向)排列设置底板10上,而形成彼此并排的二排键帽,但此并不局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键帽20与多个第二键帽30亦可分别沿其他方向(例如y轴方向)排列设置、或者多个第一键帽20与多个第二键帽30可彼此交错设置、又或者多个第一键帽20与多个第二键帽30亦可分区设置,举例来说,多个第一键帽20可集中设置于沉降式键盘装置1的左半边区域,多个第二键帽30可集中设置于沉降式键盘装置1的右半边区域、抑或是多个第一键帽20与多个第二键帽30也可以不规则的方式排列设置。

此外,如图2与图3所示,各第一键帽20与各第二键帽30是可升降地组设于底板10的上表面11,举例来说,底板10的上表面11的各组装结构111可为卡勾件,各第一键帽20与各第二键帽30与底板10之间可设有多个升降连接件12(请对照图6所示),在此各升降连接件12为剪刀式连接件(scissor)。各升降连接件12底部可枢设于各组装结构111,各升降连接件12顶部则枢设于各第一键帽20与各第二键帽30底部,使各第一键帽20与各第二键帽30受到按压时,可经由升降连接件12的导引而相对底板10升降,但此并不局限,升降连接件12亦可为其他结构,例如机械式开关或蝶式连接件等。

再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各第一键帽2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抵顶部21,各第二键帽30亦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抵顶部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键帽20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抵顶部21,第二键帽30与第一键帽20相同的二侧也分别设置一第二抵顶部31,本实施例的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抵顶部31可分别为自第一键帽20及第二键帽30延伸而出的舌片,在此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抵顶部31皆朝相同轴向(在此为x轴方向)延伸而出,但此并不局限。

如图2至图6所示,滑动板40平行于底板10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40位于底板10与多个键帽之间并叠置于底板10的上表面11,滑动板40可沿一滑移方向相对于上表面11移动,且滑动板40包括有分别沿滑移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引件41与第二导引件42。

如图2至图6所示,其中图4为图3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40上可设有多个镂空孔43以显露出底板10上的多个组装结构111,使多个组装结构111可供各第一键帽20与各第二键帽30的升降连接件12组装,其中滑动板40的滑移方向是与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抵顶部31设置的方向垂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抵顶部31皆朝x轴方向延伸而出,滑动板40则可沿y轴方向(即滑移方向)相对于上表面11移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40顶面设有多个第一模块44,且各第一模块44介于相邻的二个第一键帽20之间,每个第一模块44具有二第一导引件41并位于第一模块44的相对二侧,且二第一导引件41分别对应于相邻的二个第一键帽20之间的二第一抵顶部21,各第一导引件41沿着滑动板40的滑移方向(在此为y轴方向)设置且各第一导引件41靠近第一抵顶部21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引斜面411,第一导引斜面411与上表面11夹有第一倾斜角度θ1。滑动板40顶面设有多个第二模块45,且各第二模块45介于相邻的二个第二键帽30之间,每个第二模块45具有二第二导引件42并位于第二模块45的相对二侧,且二第二导引件42分别对应于相邻的二个第二键帽30之间的二第二抵顶部31,各第二导引件42也沿着滑动板40的滑移方向(在此为y轴方向)设置,且各第二导引件42靠近第二抵顶部31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导引斜面421,第二导引斜面421与上表面11夹有第二倾斜角度θ2。此外,各第一导引斜面411的第一倾斜角度θ1不同于各第二导引斜面421的第二倾斜角度θ2,举例来说,第一倾斜角度θ1可大于或小于第二倾斜角度θ2。

借此,透过滑动板40的各第一导引件41的第一导引斜面411的第一倾斜角度θ1不同于各第二导引件42的第二导引斜面421的第二倾斜角度θ2,使滑动板40沿滑移方向相对于底板10滑移时,各第一键帽20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键帽30的第二抵顶部31能够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顶抵于第一导引斜面411与第二导引斜面421,使第一键帽20与第二键帽30在不同时间点相对下降接近底板10,此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如图5与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导引件41的第一导引斜面411的第一倾斜角度θ1为45°,各第二导引件42的第二导引斜面421的第二倾斜角度θ2为57°,此外,沉降式键盘装置1的各键帽(如第一键帽20与第二键帽30)在未受按压时,是借由设于键帽下方的弹性组件(如弹性橡胶或弹性片,图面省略绘示)向上弹性顶撑,使键帽显露于一盖板3外(请对照图1与图6所示),以供使用者按压操作。再如图7与图8所示,当滑动板40沿一第一方向(如箭号l1所示)相对于底板10滑移时,各第一导引件41即可朝各第一键帽20的各第一抵顶部21接近,各第二导引件42则朝各第二键帽30的各第二抵顶部31接近。由于各第一导引件41的第一导引斜面411的第一倾斜角度θ1小于各第二导引件42的第二导引斜面421的第二倾斜角度θ2,因此,请对照图8与图9所示,第一导引斜面411会先接触到各第一键帽20的第一抵顶部21,使第一抵顶部21先顶抵且沿着第一导引斜面411滑移,进而使各第一键帽20受压下降并接近底板10,此时,滑动板40仅会受到各第一键帽20向上顶抵的反作用力。随后当滑动板40继续朝第一方向(如箭号l1所示)移动时,各第二键帽30的第二抵顶部31才顶抵并沿着第二导引斜面421滑移,使各第二键帽30受压相对下降并接近底板10,此时,由于各第一键帽20已先下降而大幅减少反作用力,因此,滑动板40主要的反作用力即改变为来自各第二键帽30。借此,沉降式键盘装置1在不需使用时,除了能让各键帽向下沉降而不突出盖板3表面,以避免键帽易受到外力磨损或者误压的情形之外。各第一键帽20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键帽30的第二抵顶部31能够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顶抵于第一导引斜面411与第二导引斜面421,以分散滑动板40在滑移过程中所受的反作用力,而能够进一步达到省力的效果。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各第一导引件41与各第一抵顶部2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d1,各第二导引件42与各第二抵顶部3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d2,其中第一间距d1可不同于第二间距d2,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上,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计成不同,以进一步改变各第一键帽20与各第二键帽30受压与下降的时间点,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导引件41与各第一抵顶部21之间的第一间距d1小于各第二导引件42与各第二抵顶部31之间的第二间距d2,但此并不局限。

在一实施例中,各第一导引件41与各第二导引件42可皆为塑料导引件,滑动板40则为金属板,例如各第一导引件41与各第二导引件42可透过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形成于滑动板40上,避免滑动板40长期滑动使用下,造成键帽(如上述第一键帽20与第二键帽30)或其他构件磨损或产生噪音等情形,达到提高沉降式键盘装置1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导引件41与各第二导引件42亦可透过其他加工方式形成于滑动板40上、或者各第一导引件41、各第二导引件42及滑动板40亦可为一体成型,此并不局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及图9所示,各第一键帽20的第一抵顶部21具有第一顶抵斜面211,各第二键帽30的第二抵顶部31具有第二顶抵斜面311。当滑动板40沿上述第一方向相对于底板10滑移时,第一顶抵斜面211对应顶抵各第一导引件41的第一导引斜面411,第二顶抵斜面311则对应顶抵于各第二导引件42的第二导引斜面421,借此,各第一键帽20与各第一导引件41之间以及各第二键帽30与各第二导引件42之间透过斜面对斜面的顶抵接触,可大幅减少彼此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而更加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动板40可透过手动的方式操控而进行滑移,或者滑动板40亦可连接一驱动装置50,以透过驱动装置50驱动滑动板40沿滑移方向相对于底板10滑移。举例来说,如图3、图5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0包括一平移杆51与多个连动杆55(在此为三个连动杆55),平移杆51设于滑动板40一侧且能沿上述滑移方向(如图中y轴方向)滑移,各连动杆55包括第一枢接部56、第二枢接部57及介于第一枢接部56与第二枢接部57之间的转轴部58,各连动杆55的转轴部58固设于滑动板40与平移杆51之间,第一枢接部56枢接于平移杆51,第二枢接部57枢接于滑动板40,借此,请对照图5与图7所示,当平移杆51朝上述滑移方向(即y轴方向)滑移时,即可带动滑动板40相对滑移,使各第一导引件41与各第二导引件42分别靠近或远离各第一键帽20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键帽30的第二抵顶部3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平移杆51是朝相反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如图7的箭号l2方向)滑移以带动各连动杆55的第一枢接部56同步朝第二方向位移,使各连动杆55以转轴部58为轴心旋转(在本例中为顺时针旋转)而驱使第二枢接部57带动滑动板40朝第一方向(如图7的箭号l1方向)滑移,以使各键帽向下沉降。反之,当平移杆51朝箭号l1方向滑移时,即可带动连动杆55以转轴部58为轴心旋转(在本例中为逆时针旋转),以驱使滑动板40朝箭号l2方向位移,使各键帽回复成未受按压而可受操作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板40的相对二侧可皆设置有驱动装置50,以透过两组驱动装置50同步驱动滑动板40滑移而更加省力。

承上,请对照图1、图5及图6所示,以驱动装置50应用于笔记本电脑2为例,驱动装置50的平移杆51的一端可连接于笔记本电脑2的枢轴4,于笔记本电脑2的屏幕盖合的过程中,可透过枢轴4的旋转而带动平移杆51朝箭号l2方向,从而驱使滑动板40朝箭号l1方向滑移,以使各键帽向下沉降,减少笔记本电脑2盖合后的厚度。

再请对照图7与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各连动杆55的第一枢接部56至转轴部58的长度d3可大于第二枢接部57至转轴部58的长度d4,使平移杆51滑移时能产生更大的力矩而达到更省力的效果。

再如图3、图5与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各连动杆55更连接一弹性件52,且弹性件52可提供朝滑移方向(即本图中的y轴方向)的弹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2为设于转轴部58的一扭簧,扭簧的一端搭接于各连动杆55的第一枢接部56,扭簧的另一端则可搭接于其他支撑件(例如盖板3)。在一实施例中,当平移杆51朝箭号l2方向滑移时,可压缩弹性件52而产生反向的弹力(即弹力朝向箭号l1方向),以避免滑动板40的各第一导引件41与各第二导引件42因施力过大,直接撞击各第一键帽20的各第一抵顶部21与各第二键帽30的各第二抵顶部31造成毁坏,达到缓冲效果进而延长机构寿命。当平移杆51朝箭号l1方向滑移时,弹性件52所产生的弹强制反馈即可帮助平移杆51滑移而达到省力的作用。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平移杆51朝箭号ll方向滑移时,可压缩弹性件52而产生反向的弹力(即弹力朝向箭号l2方向),以避免滑动板40撞击其他组件而同样达到缓冲、延长机构寿命的效果,当平移杆51朝箭号l2方向滑移时,弹性件52所产生的弹强制反馈可帮助平移杆51滑移而达到省力的作用。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沉降式键盘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与图4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滑动板60的各第一模块64相对二侧设有不同倾斜角度的导引斜面的第一导引件61与第二导引件62,第二模块65的相对二侧亦设有不同倾斜角度的导引斜面的第一导引件61与第二导引件62,借此,当滑动板40沿滑移方向相对于底板10滑移时,透过导引斜面的不同倾斜角度,第一导引件61及第二导引件62将于不同时间点接触到相邻的二键帽个别的抵顶部(即第一抵顶部21与第二抵顶部31),可使相邻的二个键帽于不同时间点分批下降而达到省力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