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2123发布日期:2019-10-14 16:1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具备:包括可动触点的可动接触片;和包括固定触点的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被连接于驱动轴。驱动轴由线圈等驱动装置驱动。由此,可动接触片进行动作,可动触点相对于固定触点接触或离开,从而触点进行开闭。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可动接触片和固定端子被收纳在壳体内。驱动轴从壳体向驱动装置侧突出,驱动轴被驱动装置向驱动装置侧牵拉,从而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9373号公报

在装配继电器时,需要确认可动接触片的行程量等继电器的特性。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可动接触片被收纳在壳体内,因此,不容易触及可动接触片。此外,若打开壳体进行特性的检查,则有可能异物会侵入而附着于触点。在该情况下,有可能发生触点的接触不良。

另一方面,由于驱动轴从壳体向驱动装置侧突出,因此,通过从驱动装置侧牵拉驱动轴,从而能够使可动接触片移动。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在驱动轴设置用于牵拉驱动轴的卡定部。因此,结构复杂。此外,难以准确地设定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触点的接触不良的发生并容易地进行特性确认的继电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方面的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驱动装置、驱动轴和第一壳体。可动接触片包括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第一可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第二可动触点与第二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可动接触片被配置成能够向接触方向和离开方向移动。接触方向是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相对于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接触的方向。离开方向是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相对于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离开的方向。

驱动装置相对于可动接触片被配置在接触方向上。驱动装置生成使可动接触片移动的驱动力。驱动轴在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延伸。驱动轴包括从可动接触片向离开方向突出的端部。驱动轴将驱动力向可动接触片传递。第一壳体容纳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和可动接触片。第一壳体包括贯通第一壳体的检查孔。检查孔在离开方向上被配置在与驱动轴的端部对置的位置。

在本方面的继电器中,驱动装置相对于可动接触片被配置在接触方向上。此外,在第一壳体中,在离开方向上与驱动轴的端部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检查孔。因此,在继电器安装有第一壳体的状态下,能够从驱动装置的相反侧通过检查孔容易地触及驱动轴。例如,通过将夹具插入到检查孔中推压驱动轴,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可动接触片的行程等特性。因此,能够抑制触点的接触不良的发生并容易地进行特性确认。

继电器也可以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对可动接触片向离开方向施力。在该情况下,通过经检查孔触及驱动轴,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弹簧的作用力等特性。

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覆盖第一壳体。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第二壳体提高继电器内的密闭性。

第二壳体也可以包括闭塞部,所述闭塞部将检查孔封闭。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闭塞部将检查孔封闭,从而能够提高继电器内的密闭性。

闭塞部也可以是从第二壳体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第二壳体盖在第一壳体上,从而能够利用闭塞部将检查孔容易地封闭。

突起也可以包括供驱动轴插入的引导孔。在该情况下,用于闭塞检查孔的突起能够兼作抑制驱动轴倾斜的引导件。

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被配置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弹性部件也可以将检查孔闭塞。在该情况下,通常时,能够利用弹性部件闭塞检查孔。此外,当由于负荷开闭时产生的电弧使第一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能够通过弹性部件与第一壳体之间将压力从检查孔释放到外部。

弹性部件也可以具有片状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片状的弹性部件对检查孔的闭塞和压力向外部的释放进行调整。

驱动轴也可以被插入到检查孔中。在该情况下,检查孔能够兼作抑制驱动轴倾斜的引导件。

第一壳体也可以包括在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引导部。检查孔也可以贯通引导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引导部抑制驱动轴的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继电器中抑制触点的接触不良的发生并容易地进行特性确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是接触片保持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触点的开闭动作的图。

图4是第一内罩和第二外罩的周围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外罩被卸下的状态的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变形例的第一内罩和第二外罩的周围的剖视图。

图7是第二变形例的第一内罩和第二外罩的周围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三变形例的第一内罩和第二外罩的周围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2b第二外壳

2c第一内壳

4驱动装置

5第一固定触点

6第二固定触点

7可动接触片

13第一可动触点

14第二可动触点

15驱动轴

44复位弹簧

61检查孔

62闭塞部

63引导部

64引导孔

65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继电器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继电器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继电器1具备壳体2、触点装置3和驱动装置4。

壳体2容纳触点装置3和驱动装置4。壳体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触点装置3和驱动装置4被配置在壳体2内。

触点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端子5、第二固定端子6、可动接触片7和接触片保持部8。第一固定端子5、第二固定端子6和可动接触片7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第一固定端子5包括第一固定触点11。第二固定端子6包括第二固定触点12。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可动接触片7包括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第一可动触点13与第一固定触点11对置地配置。第二可动触点14与第二固定触点12对置地配置。可动接触片7被配置成能够向接触方向z1和离开方向z2移动。

接触方向z1是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相对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接触的方向(图1中的下方)。离开方向z2是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离开的方向(图1中的上方)。

接触片保持部8对可动接触片7进行保持。接触片保持部8包括驱动轴15、支架16和触点弹簧17。驱动轴15在可动接触片7的移动方向z1、z2上延伸。驱动轴15被配置成能够向接触方向z1和离开方向z2移动。支架16被连接于可动接触片7,对可动接触片7进行保持。触点弹簧17被配置在驱动轴15与支架16之间。驱动轴15通过触点弹簧17而连接于支架16。关于接触片保持部8的结构,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固定端子5包括第一触点支承部21和第一外部连接部24。第一触点支承部21在壳体2内对第一固定触点11进行支承。第一外部连接部24被连接于第一触点支承部21。第一外部连接部24向壳体2的外方突出。第一外部连接部24可以与第一触点支承部21一体地形成。或者,第一外部连接部24也可以与第一触点支承部21分体。

第二固定端子6包括第二触点支承部3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34。第二触点支承部31在壳体2内对第二固定触点12进行支承。第二外部连接部34被连接于第二触点支承部31。第二外部连接部34向壳体2的外方突出。第二外部连接部24也可以与第二触点支承部31一体地形成。或者第二外部连接部34也可以与第二触点支承部31分体。

驱动装置4产生使可动接触片7动作的驱动力。驱动装置4通过电磁力使可动接触片7动作。驱动装置4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而被配置在接触方向z1上。驱动装置4包括线圈41、卷线筒42、铁芯43、复位弹簧44和磁轭45。

线圈41被卷绕在卷线筒42上。线圈41和卷线筒42与驱动轴15同轴配置。卷线筒42包括在卷线筒42的轴线方向上贯通的孔42a。铁芯43和复位弹簧44被插入到卷线筒42的孔42a中。磁轭45被连接于铁芯43。

磁轭45包括第一磁轭45a和第二磁轭45b。第一磁轭45a被配置在触点装置3与卷线筒42之间。第二磁轭45b与第一磁轭45a连接。第二磁轭45b包括u字状的形状。第二磁轭45b被配置在线圈41的两侧方、以及相对于线圈41而与第一磁轭45a相反一侧。第一磁轭45a被连接于铁芯43的一端。第二磁轭45b被连接于铁芯43的另一端。

铁芯43包括固定铁芯43a和可动铁芯43b。固定铁芯43a被固定于第二磁轭45b。可动铁芯43b与固定铁芯43a分体。可动铁芯43b被配置成能够向接触方向z1和离开方向z2移动。可动铁芯43b被连接于驱动轴15。复位弹簧44被配置在可动铁芯43b与固定铁芯43a之间。复位弹簧44对可动铁芯43b向离开方向z2施力。

下面,对接触片保持部8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接触片保持部8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驱动轴15包括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15a。凸缘部15a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被配置在接触方向z1上。驱动轴15包括从凸缘部15a向离开方向z2突出的引导轴部15b。引导轴部15b被插入到设置于可动接触片7的孔7a中。引导轴部15b被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在驱动轴15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引导轴部15b包括从可动接触片7向离开方向z2突出的端部15c。

支架16包括基部51、第一侧面52、第二侧面53、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基部51与可动接触片7对置地配置。在基部51设置有供驱动轴15穿过的孔51a。凸缘部15a在可动接触片7的移动方向z1、z2上被配置在可动接触片7与基部51之间。在凸缘部15a与基部51之间配置有触点弹簧17。

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从基部51朝向可动接触片7延伸。驱动轴15的一部分和触点弹簧17被配置在第一侧面52与第二侧面53之间。

第一按压面54从第一侧面52沿着可动接触片7的表面延伸。第二按压面55从第二侧面53沿着可动接触片7的表面延伸。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与可动接触片7接触而按压可动接触片7。

下面,对继电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未对线圈41施加电压时,驱动轴15与可动铁芯43b一同地被复位弹簧44的弹性力向离开方向z2按压。因此,可动接触片7也向离开方向z2被按压,如图3的(a)所示,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成为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离开的断开状态。

另外,触点弹簧17在预压缩状态下被配置在凸缘部15a与基部51之间。因此,在图3的(a)所示的断开状态下,触点弹簧17对支架16和凸缘部15a向夹住可动接触片7的方向施力。因此,支架16的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被维持在与可动接触片7接触的状态。

当线圈41被施加电压而被励磁时,借助于线圈41的电磁力,可动铁芯43b克服复位弹簧44的弹性力而向接触方向z1移动。由此,如图3的(b)所示,驱动轴15、支架16和可动接触片7一同向接触方向z1移动,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接触。

在该状态下,利用第一固定端子5和第二固定端子6限制可动接触片7和支架16向接触方向z1的移动,但驱动轴15能够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移动。因此,当可动铁芯43b借助于线圈41的电磁力向接触方向z1进一步移动时,驱动轴15进一步向接触方向z1移动。由此,如图3的(c)所示,触点弹簧17被凸缘部15a按压而收缩。在该状态下,触点弹簧17利用弹性力对支架16向接触方向z1施力。进而,支架16的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与可动接触片7接触而对可动接触片7向接触方向z1进行按压。

下面,对壳体2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壳体2包括第一内壳2c和第二内壳2d。第一内壳2c和第二内壳2d容纳可动接触片7、第一固定端子5和第二固定端子6。第一内壳2c被安装于第二内壳2d,从离开方向z2覆盖可动接触片7。第二内壳2d覆盖可动接触片7的侧方。第二内壳2d从接触方向z1覆盖可动接触片7。第二内壳2d对驱动装置4与可动接触片7之间进行区划。

壳体2包括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容纳第一内壳2c和第二内壳2d。第二外壳2b被安装于第一外壳2a,从离开方向z2覆盖第一内壳2c。

图4是第一内壳2c和第二外壳2b的周围的放大剖视图。如图4所示,第一内壳2c包括贯通第一内壳2c的检查孔61。检查孔61在可动接触片7的移动方向z1、z2上贯通。检查孔61与驱动轴15同心配置。检查孔61在离开方向z2上被配置在与驱动轴15的端部15c对置的位置。从离开方向z2观察,检查孔61与驱动轴15的端部15c重叠。检查孔61的内径大于驱动轴15的端部15c的外径。但是,检查孔61的内径也可以是端部15c的外径以下。

第二外壳2b包括闭塞部62。闭塞部62是从第二外壳2b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闭塞部62从第二外壳2b的内表面向接触方向z1突出。在第二外壳2b被安装于第一外壳2a的状态下,闭塞部62被插入到检查孔61中而将检查孔61封闭。

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1中,驱动装置4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被配置在接触方向z1上。此外,在第一内壳2c中,在离开方向z2上与驱动轴15的端部15c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检查孔61。

图5是示出第二外壳2b被卸下的状态的继电器1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通过将第二外壳2b从继电器1上卸下,从而在安装有第一内壳2c的状态下能够从驱动装置4的相反侧通过检查孔61容易地触及驱动轴15。

因此,例如,通过利用具备负载传感器的夹具按压驱动轴15的端部15c,从而能够测定可动接触片7的行程与复位弹簧44或触点弹簧17的弹性力的关系。由此,能够在安装有第一内壳2c的状态下容易地确认继电器1的特性。因此,能够抑制由异物的侵入导致的触点的接触不良的发生,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特性确认。

第一内壳2c和第二内壳2d被容纳在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中。因此,即使在第一内壳2c上设置检查孔61,也能够提高继电器1内的密闭性。

第二外壳2b包括将检查孔61封闭的闭塞部62。因此,在安装有第二外壳2b的状态下,能够提高继电器1内的密闭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变更驱动装置4的结构。也可以变更线圈41、卷线筒42、铁芯43、复位弹簧44或磁轭45的形状或配置。也可以变更壳体2的形状或配置。

也可以变更第一固定端子5、第二固定端子6、可动接触片7的形状或配置。例如,第一固定端子5与第二固定端子6的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彼此替换。也可以变更接触片保持部8的形状或配置。例如,也可以变更支架16的形状。

也可以变更壳体2的形状。例如,图6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壳体2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驱动轴15也可以被插入到检查孔61中。具体而言,第一内壳2c也可以包括在驱动轴15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引导部63。检查孔61也可以贯通引导部63。在该情况下,检查孔61能够兼作抑制驱动轴15倾斜的引导件。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优选的是,引导部63与驱动轴15重叠的部分长于驱动轴15的行程范围。由此,能够防止在驱动轴15移动时驱动轴15从引导部63脱出。

图7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壳体2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第二外壳2b的闭塞部62也可以包括供驱动轴15插入的引导孔64。在该情况下,闭塞部62能够兼作抑制驱动轴15倾斜的引导件。

图8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壳体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第二外壳2b与第一内壳2c之间配置弹性部件65。弹性部件65具有片状的形状。弹性部件65将第二外壳2b与第一内壳2c之间的间隙密封而将检查孔61闭塞。在该情况下,通常时,能够利用弹性部件65将检查孔61闭塞。此外,当由于负载开闭时产生的电弧使第一内壳2c和第二内壳2d内的压力增大时,能够通过弹性部件65与第一内壳2c之间将压力从检查孔61释放到外部。另外,弹性部件65不限于片状,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继电器中抑制触点的接触不良的产生并容易地进行特性确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