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2109发布日期:2019-10-14 16:1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具备:包括可动触点的可动接触片;和包括固定触点的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被保持于支架。支架被连接于驱动轴。驱动轴由线圈等驱动装置驱动。由此,可动接触片进行动作,可动触点相对于固定触点接触或离开,从而触点进行开闭。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可动接触片被板状支架保持。在触点离开时,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支架的端部按压于可动接触片。当可动接触片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移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时,支架的端部与可动接触片分离。

在专利文献2中,可动接触片被支架和调整部保持。支架和调整部分别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分体的部件,调整部被固定于支架。在可动接触件移动时,调整部与可动接触件的上表面抵接,从而限制可动接触件的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10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01286号公报

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使可动接触片与支架的端部接触的结构中,在可动接触片移动时,可动接触片由于与支架的端部接触而磨削。当可动接触片的磨削产生的碎屑附着于触点时,有可能引起触点的接触不良。或者,当碎屑附着于驱动轴时,有可能引起驱动轴动作不良。

另一方面,若如专利文献2那样地采用与支架分体的部件,则有可能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加而造成制造成本增大、或者装配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和装配性的降低,并且抑制由支架造成的可动接触片的磨削。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方面的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可动接触件、支架、驱动轴和驱动装置。可动接触片包括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第一可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第二可动触点与第二固定触点对置地配置。可动接触片被配置成,能够在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相对于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接触的方向以及离开的方向上移动。支架对可动接触片进行保持。驱动轴被连接于支架。驱动装置使驱动轴在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支架包括在支架中一体地形成的按压面。按压面具有沿着可动接触片的表面的平坦的形状,与可动接触片面接触而按压可动接触片。

在本方面的继电器中,支架的按压面与可动接触片面接触而按压可动接触片。由于按压面具有沿着可动接触片的表面的平坦的形状,因此,可抑制与可动接触片接触时磨削可动接触片。此外,由于按压面在支架中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和装配性的降低。

按压面也可以由支架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按压面。

支架也可以还包括基部和侧面。基部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对置地配置。侧面也可以从基部朝向可动接触片延伸。支架也可以具有在按压面与侧面之间弯曲的形状。在该情况下,通过弯折侧面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按压面。

侧面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的在可动接触片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缘对置地配置。按压面也可以从侧面起在可动接触片的短边方向上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按压面对可动接触片进行保持。

侧面也可以包括供可动接触片穿过的开口。按压面也可以从侧面起在可动接触片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按压面对可动接触片进行保持。

按压面也可以从侧面起遍及可动接触片的短边方向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按压面对可动接触片的宽的范围进行保持。

按压面也可以由侧面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按压面。

支架也可以还包括基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基部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对置地配置。第一侧面也可以从基部朝向可动接触片延伸。第二侧面也可以与第一侧面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从基部朝向可动接触片延伸。按压面也可以包括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第一按压面也可以从第一侧面沿着可动接触片的表面延伸。第二按压面也可以从第二侧面沿着可动接触片的表面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对可动接触片稳定地进行保持。

第一侧面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的在可动接触片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一侧缘对置地配置。第二侧面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的在可动接触片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侧缘对置地配置。第一按压面也可以从第一侧面起在可动接触片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第二按压面也可以从第二侧面起在可动接触片的短边方向上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对可动接触片稳定地进行保持。

第一侧面也可以包括供可动接触片穿过的第一开口。第二侧面也可以与第一侧面在可动接触片的长边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第二侧面也可以包括供可动接触片穿过的第二开口。第一按压面也可以从第一侧面起在可动接触片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第二按压面也可以从第二侧面起在可动接触片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对可动接触片稳定地进行保持。

也可以在可动接触片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支架也可以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按压面朝向凹槽内突出。在该情况下,通过突出部与凹槽接触,从而能够使支架不易从可动接触片脱出。

突出部的末端也可以与凹槽的底部分离地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突出部的末端使可动接触片被磨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和装配性的降低,并且抑制由支架造成的可动接触片的磨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是接触片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3是接触片保持部的剖视图。

图4是接触片保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触点的开闭动作的图。

图6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五变形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五变形例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六变形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第六变形例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七变形例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八变形例的支架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4驱动装置

5第一固定触点

6第二固定触点

7可动接触片

13第一可动触点

14第二可动触点

15驱动轴

16支架

51基部

52第一侧面

53第二侧面

54第一按压面

55第二按压面

61第一突出部

62第二突出部

63第一开口

64第二开口

73第一凹槽

74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继电器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继电器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继电器1具备壳体2、触点装置3和驱动装置4。

壳体2容纳触点装置3和驱动装置4。壳体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壳体2包括壳体主体2a和盖部2b。触点装置3和驱动装置4被配置在壳体主体2a内。盖部2b与壳体主体2a分体。盖部2b被安装于壳体主体2a。

触点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端子5、第二固定端子6、可动接触片7和接触片保持部8。第一固定端子5、第二固定端子6和可动接触片7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第一固定端子5包括第一固定触点11。第二固定端子6包括第二固定触点12。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可动接触片7包括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第一可动触点13与第一固定触点11对置地配置。第二可动触点14与第二固定触点12对置地配置。可动接触片7被配置成能够向接触方向z1和离开方向z2移动。

接触方向z1是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相对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接触的方向(图1中的下方)。离开方向z2是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离开的方向(图1中的上方)。

接触片保持部8对可动接触片7进行保持。接触片保持部8包括驱动轴15、支架16和触点弹簧17。驱动轴15在可动接触片7的移动方向z1、z2上延伸。驱动轴15被配置成能够向接触方向z1和离开方向z2移动。支架16被连接于可动接触片7,对可动接触片7进行保持。触点弹簧17被配置在驱动轴15与支架16之间。驱动轴15通过触点弹簧17而连接于支架16。关于接触片保持部8的结构,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固定端子5包括第一触点支承部21和第一外部连接部24。第一触点支承部21在壳体2内对第一固定触点11进行支承。第一外部连接部24被连接于第一触点支承部21。第一外部连接部24向壳体2的外方突出。第一外部连接部24可以与第一触点支承部21一体地形成。或者,第一外部连接部24也可以与第一触点支承部21分体。

第二固定端子6包括第二触点支承部3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34。第二触点支承部31在壳体2内对第二固定触点12进行支承。第二外部连接部34被连接于第二触点支承部31。第二外部连接部34向壳体2的外方突出。第二外部连接部24可以与第二触点支承部31一体地形成。或者,第二外部连接部34也可以与第二触点支承部31分体。

驱动装置4产生使可动接触片7动作的驱动力。驱动装置4通过电磁力使可动接触片7动作。驱动装置4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被配置在可动接触片7的移动方向z1、z2上。驱动装置4包括线圈41、卷线筒42、铁芯43、复位弹簧44和磁轭45。

线圈41被卷绕在卷线筒42上。线圈41和卷线筒42与驱动轴15同轴配置。卷线筒42包括在卷线筒42的轴线方向上贯通的孔42a。铁芯43和复位弹簧44被插入到卷线筒42的孔42a中。磁轭45被连接于铁芯43。

磁轭45包括第一磁轭45a和第二磁轭45b。第一磁轭45a被配置在触点装置3与卷线筒42之间。第二磁轭45b与第一磁轭45a连接。第二磁轭45b包括u字状的形状。第二磁轭45b被配置在线圈41的两侧方、以及相对于线圈41而与第一磁轭45a相反一侧。第一磁轭45a被连接于铁芯43的一端。第二磁轭45b被连接于铁芯43的另一端。

铁芯43包括固定铁芯43a和可动铁芯43b。固定铁芯43a被固定于第二磁轭45b。可动铁芯43b与固定铁芯43a分体。可动铁芯43b被配置成能够向接触方向z1和离开方向z2移动。可动铁芯43b被连接于驱动轴15。复位弹簧44被配置在可动铁芯43b与固定铁芯43a之间。复位弹簧44对可动铁芯43b向离开方向z2施力。

下面,对接触片保持部8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接触片保持部8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iii-iii剖视图。如图3所示,驱动轴15包括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15a。凸缘部15a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被配置在接触方向z1上。驱动轴15包括从凸缘部15a向离开方向z2突出的引导轴部15b。引导轴部15b被插入到设置于可动接触片7的孔7a中。引导轴部15b被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在驱动轴15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支架16包括基部51、第一侧面52、第二侧面53、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基部51与可动接触片7对置地配置。在基部51设置有供驱动轴15穿过的孔51a。凸缘部15a在可动接触片7的移动方向z1、z2上被配置在可动接触片7与基部51之间。在凸缘部15a与基部51之间配置有触点弹簧17。

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从基部51朝向可动接触片7延伸。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在可动接触片7的短边方向上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驱动轴15的一部分和触点弹簧17被配置在第一侧面52与第二侧面53之间。第一侧面52与可动接触片7的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一侧缘71对置地配置。第二侧面53与可动接触片7的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侧缘72对置地配置。

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在支架16中一体地形成。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由支架16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具体而言,第一按压面54由第一侧面52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第一按压面54从第一侧面52起在可动接触片7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第二按压面55由第二侧面53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第二按压面55从第二侧面53起在可动接触片7的短边方向上延伸。

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在可动接触片7的短边方向上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第一按压面54从第一侧面52沿着可动接触片7的表面延伸。第二按压面55从第二侧面53沿着可动接触片7的表面延伸。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具有沿着可动接触片7的表面的平坦的形状。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与可动接触片7面接触而按压可动接触片7。

支架16具有在第一侧面52与基部51之间弯曲的形状。支架16具有在第一侧面52与第一按压面54之间弯曲的形状。支架16具有在第二侧面53与基部51之间弯曲的形状。支架16具有在第二侧面53与第二按压面55之间弯曲的形状。

如图3所示,在可动接触片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73和第二凹槽74。第一凹槽73和第二凹槽74在可动接触片7的短边方向上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第一凹槽73和第二凹槽74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第一凹槽73和第二凹槽74具有从可动接触片7的一个表面向接触方向z1凹陷的形状。

支架16还包括第一突出部61和第二突出部62。第一突出部61从第一按压面54朝向第一凹槽73内突出。支架16具有在第一按压面54与第一突出部61之间弯曲的形状。第二突出部62从第二按压面55朝向第二凹槽74内突出。支架16具有在第二按压面55与第二突出部62之间弯曲的形状。

支架16由基部51、第一侧面52、第二侧面53、第一按压面54、第二按压面55、第一突出部61和第二突出部62一体地形成。但是,这些部分的一部分也可以分体地形成。

图4是第一突出部61和第二凹槽73的放大剖视图。如图4所示,第一突出部61的末端56a与第一凹槽73的底部分离地配置。与第一突出部61同样地,第二突出部62的末端57a也与第二凹槽74的底部分离地配置。

下面,对继电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未对线圈41施加电压时,驱动轴15与可动铁芯43b一同地被复位弹簧44的弹性力向离开方向z2按压。因此,可动接触片7也向离开方向z2被按压,如图5的(a)所示,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成为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离开的断开状态。

另外,触点弹簧17在预压缩状态下被配置在凸缘部15a与基部51之间。因此,在图5的(a)所示的断开状态下,触点弹簧17对支架16和凸缘部15a向夹住可动接触片7的方向施力。因此,支架16的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被维持在与可动接触片7接触的状态。

当线圈41被施加电压而被励磁时,借助于线圈41的电磁力,可动铁芯43b克服复位弹簧44的弹性力而向接触方向z1移动。由此,如图5的(b)所示,驱动轴15、支架16和可动接触片7一同向接触方向z1移动,第一可动触点13和第二可动触点14与第一固定触点11和第二固定触点12接触。

在该状态下,利用第一固定端子5和第二固定端子6限制可动接触片7和支架16向接触方向z1的移动,但驱动轴15能够相对于可动接触片7移动。因此,当可动铁芯43b借助于线圈41的电磁力向接触方向z1进一步移动时,驱动轴15进一步向接触方向z1移动。由此,如图5的(c)所示,触点弹簧17被凸缘部15a按压而收缩。在该状态下,触点弹簧17利用弹性力对支架16向接触方向z1施力。进而,支架16的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与可动接触片7接触而对可动接触片7向接触方向z1进行按压。

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1中,支架16的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与可动接触片7面接触而按压可动接触片7。由于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具有沿着可动接触片7的表面的平坦的形状,因此,可抑制与可动接触片7接触时磨削可动接触片7。此外,由于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在支架16中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和装配性的降低。

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由支架16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按压面54和第二按压面55。

支架16的第一突出部61朝向可动接触片7的第一凹槽73内突出。此外,支架16的第二突出部62朝向可动接触片7的第二凹槽74内突出。因此,能够防止支架16打开而从可动接触片7脱出。

第一突出部61的末端56a与第一凹槽73的底部分离地配置。第二突出部62的末端57a与第二凹槽74的底部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第一突出部61和第二突出部62的末端57a使可动接触片7被磨削。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变更驱动装置4的结构。也可以变更线圈41、卷线筒42、铁芯43、复位弹簧44或磁轭45的形状或配置。也可以变更壳体2的形状或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装置4将驱动轴15拉入到线圈41侧,从而可动接触片7向接触方向z1移动。此外,通过驱动装置4将驱动轴15从线圈41侧推出,从而可动接触片7向离开方向z2移动。但是,也可以这样:通过驱动装置4将驱动轴15拉入到线圈41侧,从而可动接触片7向离开方向z2移动。也可以这样:通过驱动装置4将驱动轴15从线圈41侧推出,从而可动接触片7向接触方向z1移动。

也可以变更第一固定端子5、第二固定端子6、可动接触片7的形状或配置。例如,第一固定端子5与第二固定端子6的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彼此替换。

支架16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按压面的数量是两个。但是,按压面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图6是第一变形例的支架16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支架16也可以包括三个按压面54~56。或者,图7是第二变形例的支架16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支架16也可以包括四个按压面54~57。

图8是第三变形例的支架16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支架16也可以包括遍及可动接触片7的整个短边方向配置的按压面54。在该情况下,按压面54也可以与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连接。

或者,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第四变形例那样,按压面54遍及可动接触片7的整个短边方向配置,仅与第一侧面52连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侧面53。如图9所示,在第四变形例中,支架16也可以包括以与可动接触片7的侧缘72对置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61。利用这样的突出部61也能够防止支架16从可动接触片7脱出。

图10是第五变形例的支架16的立体图。图11是第五变形例的支架16的剖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也可以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第一侧面52也可以包括供可动接触片7穿过的第一开口63。第二侧面53也可以包括供可动接触片7穿过的第二开口64。第一按压面54也可以从第一侧面52起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第二按压面55也可以从第二侧面53起在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第一按压面54也可以从第一侧面52朝向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外侧延伸。第二按压面55也可以从第二侧面53向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外侧延伸。

图12是第六变形例的支架16的立体图。图13是第六变形例的支架16的剖视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按压面54也可以从第一侧面52朝向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内侧延伸。第二按压面55也可以从第二侧面53朝向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内侧延伸。

另外,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内侧是指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朝向中心的方向。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外侧是指可动接触片7的长边方向上的远离中心的方向。

图14是第七变形例的支架16的立体图。图15是第八变形例的支架16的立体图。如图14和图15所示,也可以省略第一突出部61和第二突出部62。另外,在图14中,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中,省略了第一突出部61和第二突出部62。在图15中,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六变形例中,省略了第一突出部61和第二突出部62。但是,不限于第五变形例和第六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或者第一至第四变形例中也可以省略突出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和装配性的降低,并且抑制由支架造成的可动接触片的磨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