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3852发布日期:2019-06-05 21:2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常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设有扇出线区域,在扇出线区域设置扇出线,来将信号从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端导入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扫描线和数据线。一般,由一个覆晶薄膜(cof,chiponflex,or,chiponfilm)通过一组扇出线连接至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栅线或数据线来实现信号传输。

若外围的扇出线和中间的扇出线阻值差异越大,则输入至显示区域的驱动信号的均匀性越差,影响显示面板的品质。所以为保证信号传输质量,要求各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尽量小或者相等。

示例性技术中,通过绕线的方式使每条扇出区绕线的阻值都相等,由于中间的距离最短,两侧的距离最远,所以中间的绕线最多,依次减少,最外围的扇出线是没有绕线的。对于示例性技术中的解决方案,对布线的空间要求大,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于窄边框的显示面板产品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示例性技术中的扇出线布置方式无法解决窄边框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设置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上的多条第一扇出线和设置在第二金属层上的多条第二扇出线;每个第二扇出线对应连接一个第一扇出线;

各第一扇出线和各第二扇出线均沿扇出线区域的第一侧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依次间隔设置;

各第一扇出线包括第一扇出部和第一调整部,第一扇出部为直线走线,第一调整部为往复迂回的弯折走线;

各第二扇出线包括第二扇出部和第二调整部,第二扇出部为直线走线,第二调整部为往复迂回的弯折走线;

第一调整部的长度沿扇出线区域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先增加后减小;

第二调整部的长度沿扇出线区域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先增加后减小,且第二调整部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先减小后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整部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的第一侧向中部依次减小,且第二调整部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的中部至第二侧依次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调整部的弯折角度为90度,第二调整部的弯折角度为9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第一扇出线的线宽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二调整部的线宽小于对应连接的第一调整部的线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扇出线和第二扇出线的条数相等,且一一对应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扇出线在第一金属层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扇出线部分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整部在第二金属层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调整部部分重叠。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板和上述的阵列基板。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电路和上述显示面板,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设置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上的多条第一扇出线和设置在第二金属层上的多条第二扇出线;每个第二扇出线对应连接一个第一扇出线;各第一扇出线和各第二扇出线均沿扇出线区域的第一侧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依次间隔设置;各第一扇出线包括第一扇出部和第一调整部,第一扇出部为直线走线,第一调整部为往复迂回的弯折走线;各第二扇出线包括第二扇出部和第二调整部,第二扇出部为直线走线,第二调整部为往复迂回的弯折走线。对于第一扇出线来说,由于越靠近扇出线区域左右两侧第一扇出线的直线拉线距离越长,越靠近扇出线区域中间部分的第一扇出线的直线拉线距离越短,为尽量减小各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为了在保证阻值差异尽量小的前提下满足窄边框设计需求,第一调整部的线长由扇出线区域两侧向区域中间逐渐增长,对于第二扇出线,越靠近扇出线区域左右两侧的第二调整部的长度越来越短,且越靠近扇出线区域左右两侧的第二调整部的线宽越来越宽,根据影响单位电阻率的因素,可以节省更多布线空间,在不影响阵列基板显示品质的前提下,提供超窄边框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例性技术中各层扇出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示例性技术中扇出线排布方式结构的剖视图;

图1c为示例性技术中双层扇出线的排布方式结构及阻值差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中各层扇出线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扇出线排布方式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双层扇出线的排布方式结构及阻值差异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针对于扇出线排列方式,在一个示例性技术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采用双层金属层拉线的方式,分别在对应的金属层设置相应的扇出线,例如,在第一金属层c1设置第一扇出线l1,在第二金属层c2设置第二扇出线l2,两条扇出线之间有绝缘层j进行隔离,再采用钝化层d做表面处理。两层金属层的扇出线采用传统技术中用到的绕线方式如图1c所示,使用特性相同的扇出线,设置拉直段和绕线段,进行布线,减小相邻两扇出线之间的长度差异(相邻两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为5欧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两个相邻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但若要进一步减小相邻两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仍需要提供够大的控件用于扇出线的布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第一金属层c1,第二金属层c2以及设置在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之间的绝缘层j;设置在第一金属层c1上的多条第一扇出线l1和设置在第二金属层c2上的多条第二扇出线l2;每个第二扇出线l2对应连接一个第一扇出线l1;各第一扇出线l1和各第二扇出线l2均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依次间隔设置;各第一扇出线l1包括第一扇出部l11和第一调整部l12,第一扇出部l11为直线走线,第一调整部l12为往复迂回的弯折走线;各第二扇出线l2包括第二扇出部l21和第二调整部l22,第二扇出部l21为直线走线,第二调整部l22为往复迂回的弯折走线;第一调整部l12的长度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先增加后减小;第二调整部l22的长度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先增加后减小,且第二调整部l22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先减小后增加。

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之间采用绝缘层j进行隔离,若涉及到阵列基板上还设置有其他衬底层的,第一金属层c1形成于衬底层上和第二金属层c2形成于衬底层上两种形式均可,所以在此不对第一金属层c1、第二金属层c2相对于衬底层等其他层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层叠方式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传统技术采用的双层拉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两个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如图1c所示的双层拉线方式,相邻两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为5欧姆,若想进一步减小阻值差异,仍要预留更多的空间用于扇出线的设置。为了在保证面板显示品质的前提下,实现超窄边框的产品设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分别设置在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对于第一扇出线l1,可以采用传统的拉线方式,由于越靠近扇出线区域左右两侧,连接驱动和面板上的显示区域的距离就越长,所以使各第一扇出线l1的第一调整部l12的长度沿扇出线区域的第一侧至第二侧先增加后减小(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从sideleft侧至sideright侧,也可以是从图4中的sideright侧至sideleft侧),使得在靠近扇出线区域a中部位置的第一扇出线l1与远离中部位置的第一扇出线l1的总长度相等或近似相等,减小阻值差异。对于第二扇出线l2,根据电阻的特性,利用线宽与扇出线长度之间的关系,第二调整部l22除了长度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至第二侧先增加后减小(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从sideleft侧至sideright侧,也可以是从图4中的sideright侧至sideleft侧),其线宽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至第二侧与长度呈反比先减小后增加(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从sideleft侧至sideright侧,也可以是从图4中的sideright侧至sideleft侧),以在保证各相邻扇出线(l1+l2)之间阻值相等或近似相等(如图4中,相邻两扇出线阻值差异为2.5欧姆,小于示例性技术中相邻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的前提下,实现超窄边框设计,提高显示品质。

其中,线宽的变化情况可以根据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的具体设置决定,对于扇出线区域a左右两侧的部分,可能存在单层扇出线,例如,在扇出线区域a最侧边的拉线距离足够长,可仅设置第一扇出线l1或第二扇出线l2,以减小扇出线区域a中部所需要的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的线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扇出部l21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至第二侧与长度呈反比,先减小后增加。对于组成第二扇出线l2的第二扇出部l21和第二调整部l22,均可以通过改变其线宽,来改变相应扇出线段的单位电阻率,从而补偿相邻扇出线之间由于长度不一致造成的电阻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调整部l12的线宽也可以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先减小后增加。通过同时调整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的调整部的线宽变化,进一步减小相邻两扇出线之间的阻值差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整部l22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向中部依次减小,且第二调整部l22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a的中部至第二侧依次增加。

一般显示屏呈矩形状,驱动芯片一般设置在矩形边框的中间,所以驱动芯片与显示区域上各列数据线、各行扫描线的直线距离由中间向两侧越来越长。为保证显示效果,需要保证连接驱动芯片和各扫描线(各数据线)的中间连线的阻值相等或几乎相等,以避免因传输效率不同导致的显示时闪烁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如图4所示,根据扇出线的横截面积越小,单位电阻率越大的特性,使得第二扇出线l2的第二调整部l22的线宽沿扇出线区域a的第一侧向中部依次减小,然后由中部至第二侧再依次增加,即,在扇出线区域a的中部位置第二调整部l22的线宽达到最小值(单位电阻率达到最大值),以弥补中部位置有限的布线空间所造成的扇出线长度要短于左右两侧扇出线长度的问题,从而减小相邻各第二扇出线l2之间的阻值差,使阻止差为零或接近零,提高显示品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调整部l12的弯折角度为90度,第二调整部l22的弯折角度为90度。为方便计算扇出线区域a每根扇出线(串联的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或者单独的第一扇出线l1)的时间常数,第一调整部l12和第二调整部l22的弯折角度均呈90度,绕制后的第一调整部l12和第二调整部l22整体呈弓字形排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扇出线l1的第一调整部l12采用弓字形绕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扇出线l2的第二调整部l22采用弓字形绕线。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采用同一种金属材料,例如,可以选用铜或铝等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第一扇出线l1的线宽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二调整部l22的线宽小于对应连接的第一调整部l12的线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的条数相等,且一一对应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扇出线l2在第二金属层c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扇出线l1部分重叠。第一扇出线和第二扇出线之间形成电容,利用形成的电容来进一步补偿相邻的扇出线(l1+l2)之间的电阻差异,即是的各相邻的扇出线(串联的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所组成的扇出线)之间的时间常数近似相等或者完全相等,即每条扇出线的信号延时都相同,避免显示面板显示时闪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整部l22在第一金属层c1上的垂直投影和第一调整部l12部分重叠。类似于上述扇出线之间投影重叠的原理,也可以设置成第二调整部l22在第一金属层c1上的投影与第一调整部l12部分重叠,形成电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减小扇出线区域a布线的高度h(用于扇出线走线的非显示区域边框宽度),即有利于具有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超窄边框设计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层j形成于第一金属层c1上,第二金属层c2形成于绝缘层j上。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之间的设置顺序,可以是依次在第一金属层c1上形成绝缘层j和第二金属层c2。也可以是依次在第二金属层c2上形成绝缘层j和第一金属层c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阵列基板还包括钝化层d,钝化层形d成于第二金属层c2上。

一种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包括彩色滤光板1和上述的阵列基板2。彩色滤光板1与阵列基板2对应设置。彩色滤光板1可以是由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学滤光片组成的板子,每个光学滤光片都可以精确选择欲通过的小范围波段光波,而反射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使人眼可以接收到饱和的某个颜色光线。例如,可以由红、绿、蓝三种滤光片依次间隔排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工作时,阵列基板2上同侧的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接收到驱动控制电路发送的信号时间同步,边框窄,显示时不闪烁。

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驱动控制电路200和上述显示面板100,驱动控制电路200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有显示区域areadisplay和非显示区域areanon-display,上述第一扇出线l1和第二扇出线l2均设置在显示区域areadisplay周围的非显示区域areanon-display,用于连接驱动控制电路200与显示区域areadisplay的扫描线和数据线,传输信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100,可以保证驱动控制电路200向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areadisplay发送的信号可以同步传输,且显示装置可以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