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6130发布日期:2019-08-13 19:2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按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入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按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输入设备,为了在控制面板上模拟鼠标的运作方式实现全方位导航,多采用触摸屏方案,包括电容感应式和电阻式触摸屏。其缺陷是面积较大,成本高,易划伤。

而现有的导航按键多为3向(上、下、确认)或五向(上、下、左、右、确认)功能按键,受结构限制,只能做单次方向选择,而不能连续选择,因此不能模拟鼠标做全方位导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按键,可以解决现有的导航按键不能模拟鼠标做全方位导航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以输出信号的管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管脚连接的中部开关和角部开关,所述角部开关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中部开关的四周;

设于所述底座之上的中部弹片,所述中部弹片的中心向上鼓起并位于所述中部开关的上方;

设于所述底座之上的胶片,所述胶片上对应四个所述角部开关形成有四个金属触角,所述金属触角位于对应的角部开关的上方;以及

与所述底座的边缘连接的按动结构,所述按动结构位于所述中部弹片和所述胶片的上方;

通过按下所述按动结构从而下压所述中部弹片的中心,使所述中部弹片中心与所述中部开关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通过按下所述按动结构上位于所述金属触角上方的位置,从而下压对应的金属触角,使所述金属触角与对应的角部开关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通过按下所述按动结构上位于两个相邻的金属触角之间的位置,从而下压对应的两个金属触角,使两个金属触角同时与对应的两个角部开关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中部的弹片和位于四个均匀分布的金属触角与底板上对应的开关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从而产生输出信号,实现了八个方向的控制,进而实现模拟鼠标的全方位导航。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胶片与所述按动结构之间的四脚弹片,所述四脚弹片包括位于所述中部弹片上方的中心盘和连接于所述中心盘并对应四个金属触角延伸的延伸脚,所述中心盘上对应所述中部开关形成有中部触块,且所述延伸脚上对应所述角部开关形成有角部触块;

在按下所述按动结构时,所述中部触块下压所述中部弹片的中心,使所述中部弹片中心与所述中部开关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在按下所述按动结构上位于所述金属触角上方的位置时,所述角部触块下压对应的金属触角,使所述金属触角与对应的角部开关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延伸脚上形成有向上鼓起的鼓起部,所述按动结构上对应所述鼓起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在按下所述按动结构上位于所述金属触角上方的位置时,所述凹陷部下压对应的鼓起部,从而使对应的延伸脚向下移动,使得对应的角部触块下压对应的金属触角。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鼓起部位于所述角部触块靠近所述中心盘的一侧。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动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的连接支架、扣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之上的键帽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与键帽之间的簧片,所述簧片为弹性件,通过所述簧片支撑所述键帽使得所述键帽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形成有间隙。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设有向下翻折的卡接件,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对应所述卡接件形成有卡槽,通过所述卡接件卡设于所述卡槽内使得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键帽的两侧设有向下翻折的卡接片,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对应所述卡接片设有连接片,通过所述卡接片抵靠于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从而限制所述键帽向上的移动。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上位于两个角部之间形成有限位条,所述胶片的角部限位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条之间。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胶片上的四个金属触角通过一位于中部的金属环连接。

本发明按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上对应于所述金属环形成有环形凹槽,且对应所述金属触角形成有角部凹槽,所述角部开关位于所述角部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按键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按键中四脚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按键中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按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按键中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按键中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按键中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按键的侧剖视图。

图9为按下本发明按键的侧部时的侧视图。

图10为按下本发明按键的侧部时的侧剖视图。

图11为按下本发明按键的角部时的斜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按键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按键中电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底座;111-环形凹槽;112-角部凹槽;113-环形凸起;114-中部凹槽;115-角部开关;116-管脚;117-限位条;118-卡槽;119-边缘触点;110-中部开关;

21-中部弹片;

22-胶片;221-金属触角;222-金属环;

23-四脚弹片;231-中心盘;232-中部触块;233-延伸脚;234-角部触块;235-鼓起部;

30-按动结构;31-连接支架;311-连接片;312-卡接件;313-弯折段;314-凸出片;316-空槽;

32-键帽;321-卡接片;322-凹陷部;

33-簧片;331-外框;332-凸部;333-连接条;334-支撑条;335-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可用作操作面板、遥控器等的导航开关。具有体积小、形状扁平、可利用smt工艺制造等特点,解决了现有的导航按键不能实现八向操作,因而不能模拟鼠标全方向移动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按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按键包括一底座11、设于底座之上的中部弹片21和胶片22、位于胶片之上的四脚弹片23、以及位于四脚弹片之上且边缘扣设于底座的按动结构30。

其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底座11上设有用以输出信号的管脚116,管脚116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管脚凸设于底座11的一侧、另外四个管脚则凸设于相对的另一侧。底座11上表面的中部形成有一供安装中部弹片21的圆形的中部凹槽114,该中部凹槽114的中心设有中部开关110,该中部开关110与对应的管脚116连接,且中部凹槽114的边缘设有两个互相接通的边缘触点119,该边缘触点119与对应的管脚116连接,且两个边缘触点119设于中部凹槽114相对的两侧。底座11上表面的四个角部还形成有角部凹槽112,每个角部凹槽112内设有一个角部开关115,四个角部开关115均与对应的管脚116连接。且四个角部凹槽112通过一环形凹槽111连通,该环形凹槽111位于中部凹槽114的周缘,环形凹槽111与中部凹槽114通过一环形凸起113区隔开,该环形凸起113的上表面形成金属触片,且环形凸起113高度高于角部开关115。较佳地,角部开关115设于角部凹槽112内远离环形凹槽的一端。优选地,底座11为金属包塑结构,其内部形成电路,而其表面除环形凸起113、角部开关115、管脚116、边缘触点119及中部开关110外均为不导电的塑料表面。

中部弹片21为一圆形的金属片,该中部弹片21置于中部凹槽111内,且中部弹片21的中心向上鼓起并位于中部开关110的正上方,而中部弹片21的边缘则抵靠于环形凸起113的侧部,环形凸起113起到对中部弹片21的限位作用。且中部弹片21的边缘与两个边缘触点119接触中部弹片的边缘与两个边缘触点119接触使得该处对应的电路常闭,从而用户在按下按动结构30而对中部弹片21的中心施加向下的力时,中部弹片21的中心与中部开关110接触,即利用金属的中部弹片21闭合中部开关110从而导通对应的电路。

胶片22为柔性结构,其粘接于底座11之上且由环形凸起113支撑,胶片22的四个角部设有金属触角221,且四个金属触角221通过一位于中部的金属环222连成一体。该金属环222与环形凸起113上的金属触片搭接以使该处对应的电路保持常闭,且金属环222与底座11上的环形凹槽111相对应,环形凹槽111提供了供金属环222变形的空间,而四个金属触角221与底座11上的四个角部凹槽112相对应,且金属触角221的端部位于对应的角部开关115的正上方。用户在按下按动结构30而对胶片的金属触角221施加向下的力时,该金属触角221的端部与对应的角部开关115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四脚弹片23位于胶片22与按动结构30之间,起到传力的作用,便于用户在按下按动结构时使正确的开关闭合从而输入正确的指令。四脚弹片23包括位于中部弹片21正上方的中心盘231和连接于中心盘231并对应四个金属触角221延伸的延伸脚233。较佳地,四脚弹片23为金属片,且四个延伸脚233向上翘起以防止误操作。

中心盘231上对应中部开关110形成有中部触块232,该中部触块23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盘状结构,中部触块232不仅凸出于中心盘231的上表面,也凸出于中心盘231的下表面。用户在按下按动结构30时,按动结构30下压该中部触块231的上表面,使中部触块231的下表面透过柔性的胶片22的中心施力于中部弹片21的中心,进而下压中部弹片21的中心使其与中部开关110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延伸脚233上对应角部开关115形成有角部触块234,该角部触块234位于对应的角部开关115的正上方,且角部触块234为球状结构,其不仅凸出于延伸脚233的上表面,也凸出于延伸脚233的下表面。较佳地,延伸脚233上还形成有向上鼓起的鼓起部235,该鼓起部235位于对应的角部触块234靠近中心盘231的一侧,由于下压延伸脚233时延伸脚233向下的移动相当于是以中心盘为轴的转动,因此靠近延伸脚端部的角部触块234向下移动的距离大于鼓起部235向下移动的距离。在按下按动结构30上位于金属触角221上方的位置时,按动结构30下压对应的鼓起部235,从而使对应的延伸脚233向下移动,使得对应的角部触块234下压对应的金属触角221,进而使金属触角221与对应的角部开关115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较佳地,四脚弹片23的中部触块231和角部触块234的厚度满足当用户轻按按动结构30(施力大小较佳为0.5n)时能够使角部触块234下压金属触角221而中部触块231不下压胶片22的中心,而当用户重按按动结构30(施力大小较佳为2n)时能够使角部触块234下压金属触角221的同时使中部触块231下压胶片22的中心。

较佳地,底座11上位于两个角部之间(即底座11的四个侧部)形成有限位条117,胶片22的角部及四脚弹片23的角部均限位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条17之间。

结合图1、图4至图11所示,按动结构30包括固定于底座11的连接支架31、扣设于连接支架之上的键帽32以及设于连接支架31与键帽32之间的簧片33,簧片33为弹性件,通过簧片33支撑键帽32使得键帽32与连接支架31之间形成有间隙。

连接支架31的两侧设有向下翻折的卡接件312,且连接支架31的每侧设有两个卡接件312,两个卡接件312之间留有间距,两个卡接件312通过一竖直的弯折段313固定于连接支架31对应的侧部,该弯折段313的高度适应于底座11的厚度。底座11底部的两侧对应卡接件312形成有卡槽118,通过卡接件312卡设于卡槽118内使得连接支架31与底座11固定。且连接支架31的中心开设有空槽316,该空槽316的形状适应于四脚弹片的形状,以使得四脚弹片的鼓起部235位于该空槽316内,继而使得按下键帽32时键帽32的下表面直接下压鼓起部235。较佳地,空槽316的四个侧部形成有用以限位四脚弹片23的凸出片314,使四脚弹片23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幅度较小。

键帽3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用户在按下键帽32时,整个键帽32向下移动或向施力点倾斜。键帽32的两侧设有向下翻折的卡接片321,连接支架31的两侧对应卡接片321设有连接片311,通过卡接片321水平的部分抵靠于连接片311的下表面从而限制键帽32向上的移动。较佳地,键帽32上对应鼓起部235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322,该凹陷部322为v形结构,便于键帽下压鼓起部235,也使得用户仅需施加很轻的力(较佳为0.5n)即可使角部开关闭合。

簧片33包括一置于连接支架31之上的外框331和位于外框331中心的凸部332,凸部332的一侧通过连接条333连接于外框331的内侧,该连接条333倾斜设置,使得凸部332的高度高于外框331的高度,连接条33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

较佳地,凸部332远离连接条333的一侧还设有倾斜的支撑条334,该支撑条334的端部与外框331的内侧留设有间隙335,以便用户按下键帽32而下压凸部332时,连接条33及支撑条334的倾斜角度变小,使凸部332向下移动并产生回复力。簧片33的设置使得用户解除按下键帽32的力之后,键帽32在簧片33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弹起,直至键帽两侧的卡接片321抵靠于连接片311的下表面。

当用户施加较重的力(较佳为2n)于键帽32时,键帽32中心的下表面下压凸部332,凸部332进一步下压四脚弹片23的中部触块232,使中部弹片21的中心与底座11的中部开关110接触。

参阅图8至图11所示,当用户按下键帽32的角部时,键帽的凹陷部322下压四脚弹片的鼓起部235,使得四脚弹片的延伸脚233向下移动,继而使得角部触块234向下移动并下压胶片的金属触角221的端部,使金属触角221的端部与底座11上的角部开关151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当用户按下键帽32的侧部时,与该侧部相邻的两个角部的金属触角221同时与对应的角部开关151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当用户较重地按下键帽32时,键帽32的中心下压簧片33的凸部332,使得凸部332向下移动并下压四脚弹片的中部触块232,继而使得中部触块232向下移动并下压胶片的中部及中部弹片21的中心,使中部弹片21的中心与底座11上的中部开关110接触并导通对应的电路。

本发明的按键通过上述结构而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按键上的施力点可大致分为中部s、上侧u、下侧d、左侧l、右侧r、左下角a、左上角b、右上角c以及右下角d,按键的左侧由上至下设有管脚1、管脚2、管脚3、管脚4,而右侧由上至下设有管脚5、管脚6、管脚7、管脚8。

由上述的结构可知本发明的按键中对应左下角a、左上角b、右上角c以及右下角d的四个角部位置设有四个角部开关,四个角部开关分别与管脚4、管脚1、管脚5和管脚8接通,而环形凸起上的金属触片与管脚2和管脚7接通,当金属触角与角部开关接触时,图13中对应的角部开关闭合并导通对应的电路,继而得到输出信号:在按下左下角a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4接通;在按下左上角b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1接通;在按下右上角c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5接通;在按下右上角d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8接通。

此外,在按下上侧u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1和管脚5同时接通;在按下下侧d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4和管脚8同时接通;在按下左侧l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4和管脚1同时接通;在按下下侧d处时,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5和管脚8同时接通。

本发明的按键中对应中部s的位置设有角部开关,角部开关与管脚3和管脚6接通,而边缘触点与管脚2和管脚7接通,在较重地按下中部s时,中部弹片的中心与中部开关接触并使中部开关闭合,管脚2和管脚7与管脚3和管脚6接通,得到输出信号。

表1

结合图12、图13及上列表1所示,在用户轻按按键时,其力度不足以下压中部弹片,图12中s处开关断开,此时输出的信号用于方向选择,且根据接通的管脚可判断出用户施力于按键的位置。而在用户重按按键时,其力度足以下压中部弹片的中心使其与中部开关接触,从而使中部开关闭合,此时输出的信号用于确定当前选择的目标,且根据接通的管脚可判断出用户施力于按键的位置。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