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2138发布日期:2020-04-17 23:0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力变压器中,由于双层线圈绕组升层处附近的电场分布不均匀,致使绕组端部的绝缘强度降低,易发生放电现象,损坏变压器。为了改善绕组升层处端部线段附近的电场分布和降低静电环表面场强,在绕组升层处设置了三个静电环,内层线圈薄绝缘斜静电环,外层线圈薄绝缘斜静电环,以及幅向上覆盖内外两层线圈的厚绝缘平静电环,其作用是内外薄绝缘斜静电环将绕组升层处不均匀电场变得均匀,厚绝缘平静电环降低表面场强,以提高绕组升层处的绝缘强度。这种静电环由层压纸圈或环玻纤维作骨架,外包等电位线(铜编织线)、铝箔皱纹纸和绝缘层,等电位线引出作为静电环出头与绕组线饼相连接,以保证静电环电位与该线饼相同,起到改善绕组升层处电场的作用。由于变压器双层线圈的内外两层线圈绕向不同,导致升层处内外两层线圈电磁线斜度相反,单层斜静电环无法放置,放置平静电环需要将内外两层电磁线端部按不同的斜度拉平才能放置,结构复杂,绕制繁琐,影响双层线圈升层处机械强度和电场分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针对变压器双层线圈升层处,将静电环分成内外两层斜静电环和端部平静电环三部分,无需改变绕组升层处原有结构,可以直接放置在双层线圈升层处,有效改善了升层处电场分布,增大了变压器的绝缘裕度和双层线圈的机械强度,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包含内层斜静电环、外层斜静电环、端部平静电环、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压接头和绝缘筒,所述内层斜静电环放置在内层线圈升层处,外层斜静电环放置在外层线圈升层处,内层斜静电环与外层斜静电环斜度相反,端部平静电环放置在外层斜静电环与内层斜静电环的端部,绝缘筒设置在内层斜静电环与外层斜静电环之间;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线由内层斜静电环引出,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和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由外层斜静电环引出,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线由端部平静电环引出;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通过压接头与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连接;在线圈导线焊接一段等电位引出线,等电位引出线的一端通过压接头与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连接,另一端通过压接头与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连接。

所述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和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与压接头的连接处包裹绝缘皱纹纸,绝缘皱纹纸的绝缘厚度与线圈电压等级相匹配。

所述内层斜静电环和外层斜静电环为薄绝缘静电环,端部平静电环为厚绝缘静电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静电环分成内外两层斜静电环和端部平静电环三部分,无需改变绕组升层处原有结构,可以直接放置在双层线圈升层处,有效改善了升层处电场分布,增大了变压器的绝缘裕度和双层线圈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装配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等位线连接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内层斜静电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内层斜静电环结构俯视图:

图6是外层斜静电环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外层斜静电环结构俯视图:

图8是端部平静电环结构示意图:

图9是端部平静电环结构俯视图:

图10是外层斜静电环引线和端部平静电环引线与线圈导线连接示意图:

图11是内层斜静电环引线和外层斜静电环引线连接示意图:

图中:内层斜静电环1、外层斜静电环2、端部平静电环3、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7、压接头8、绝缘筒9、线圈导线10、线圈侧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包含内层斜静电环1、外层斜静电环2、端部平静电环3、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7、压接头8和绝缘筒9,所述内层斜静电环1放置在内层线圈升层处,外层斜静电环2放置在外层线圈升层处,内层斜静电环1与外层斜静电环2斜度相反,端部平静电环3放置在外层斜静电环2与内层斜静电环1的端部,绝缘筒9设置在内层斜静电环1与外层斜静电环2之间;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线4由内层斜静电环1引出,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和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由外层斜静电环2引出,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线7由端部平静电环3引出;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通过压接头8与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连接;在线圈导线焊接一段等电位引出线,等电位引出线的一端通过压接头8与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连接,另一端通过压接头8与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7连接。

所述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和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7与压接头8的连接处包裹绝缘皱纹纸,绝缘皱纹纸的绝缘厚度与线圈电压等级相匹配。

所述内层斜静电环1和外层斜静电环2为薄绝缘静电环,端部平静电环3为厚绝缘静电环。

在实际应用中,静电环分成三部分,即内层斜静电环、外层斜静电环以及幅向上覆盖内外两层线圈的端部平静电环。内层斜静电环和外层斜静电环分别与内外层线圈升层处配合放置,端部平静电环放置在内层斜静电环与外层斜静电环的端部。内层斜静电环引出一根等电位引线,外层斜静电环引出两根等电位引线,端部平静电环引出一根等电位引线。外层斜静电环的其中一根等电位引线与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线连接;线圈升层处绕制完成后,在线圈导线适当位置焊接一段等电位引出线,外层斜静电环的另一根等电位引线在内外层线圈升层处与此等电位引出线连接,端部平静电环的等电位引线也在相同位置与此等电位引出线导线连接。

针对变压器双层线圈升层处,将静电环分成内外两层斜静电环和端部平静电环三部分,无需改变绕组升层处原有结构,可以直接放置在双层线圈升层处,有效改善了升层处电场分布,增大了变压器的绝缘裕度和双层线圈的机械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层斜静电环(1)、外层斜静电环(2)、端部平静电环(3)、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7)、压接头(8)和绝缘筒(9),所述内层斜静电环(1)放置在内层线圈升层处,外层斜静电环(2)放置在外层线圈升层处,内层斜静电环(1)与外层斜静电环(2)斜度相反,端部平静电环(3)放置在外层斜静电环(2)与内层斜静电环(1)的端部,绝缘筒(9)设置在内层斜静电环(1)与外层斜静电环(2)之间;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线(4)由内层斜静电环(1)引出,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和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由外层斜静电环(2)引出,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线(7)由端部平静电环(3)引出;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通过压接头(8)与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连接;在线圈导线焊接一段等电位引出线,等电位引出线的一端通过压接头(8)与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连接,另一端通过压接头(8)与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和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7)与压接头(8)的连接处包裹绝缘皱纹纸,绝缘皱纹纸的绝缘厚度与线圈电压等级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斜静电环(1)和外层斜静电环(2)为薄绝缘静电环,端部平静电环(3)为厚绝缘静电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线圈端部三静电环结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内层斜静电环(1)放置在内层线圈升层处,外层斜静电环(2)放置在外层线圈升层处,内层斜静电环与外层斜静电环斜度相反,端部平静电环(3)放置在外层斜静电环与内层斜静电环的端部;内层斜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4)与外层斜静电环上部等电位引出线(6)连接;线圈导线焊接等电位引出线,等电位引出线的一端与外层斜静电环下部等电位引出线(5)连接,另一端与端部平静电环等电位引出线连接。本发明将静电环分成内外两层斜静电环和端部平静电环三部分,直接放在双层线圈升层处,有效改善了升层处电场分布,增大了变压器的绝缘裕度和双层线圈的机械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二涛;刘力强;于素梅;张计英;谢京;张永恒;张宏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