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640发布日期:2019-08-13 20:5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套胶扶正装置通常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扶正夹转动以实现扶正夹的打开和闭合,而传动销通常通过机床上的其他部件配合带动,其转动的角度不会太大,而扶正夹的转动幅度较大,因此齿轮需要设计得大些才能与其他部件配合,而齿轮设计得较大将导致整个套胶扶正装置变得更大,不利于设备小型化轻型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由于扶正夹只需要实现简单的张开和闭合动作,与其配合的传动销只需要可实现来回转动即可,而传动销上套设有不完整的半齿轮,半齿轮可实现扶正夹简单的张开和闭合动作,也可与机床上的其他部件配合使用,将无需使用到的齿数剔除,从而使得半齿轮占据的空间更小,有利于套胶扶正装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降低设备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其包括传动销、扶正轴、小齿轮和扶正夹,所述传动销套设有半齿轮;所述扶正轴包括位于所述传动销的一侧的第一扶正轴和第二扶正轴;所述小齿轮包括与所述半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和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扶正轴一端,所述第二小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扶正轴一端;所述扶正夹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扶正轴的另一端的第一扶正夹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扶正轴的另一端的第二扶正夹,所述第一扶正夹和所述第二扶正夹相互夹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半齿轮的齿数为完整齿轮齿数的1/12。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扶正轴另一端的安装套,所述扶正夹固定在所述安装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夹与所述安装套的固定处设有第一跑道型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套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扶正轴上,所述安装套的一侧边设有穿过所述通孔轴心的凹槽,所述安装套的另一侧边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座,所述传动销和扶正轴套设于所述安装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跑道型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设有标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正轴上固定有与所述标尺相对应的指示圈。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夹的夹持面上设有塑胶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扶正夹只需要实现简单的张开和闭合动作,与其配合的传动销只需要可实现来回转动即可,而传动销上套设有不完整的半齿轮,半齿轮可实现扶正夹简单的张开和闭合动作,也可与机床上的其他部件配合使用,将无需使用到的齿数剔除,从而使得半齿轮占据的空间更小,有利于套胶扶正装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降低设备生产成本。

安装套上开设有通孔,安装套通过通孔套设在扶正轴上,安装套的一侧边设有穿过通孔轴心的凹槽,安装套的另一侧边设有与凹槽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上设有螺丝和螺母,通过调节螺丝从而实现安装套的咬合和放松,从而调整抓紧扶正轴的抓紧力,进而实现安装套的高度调节,从而使得扶正夹的高度可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型号的胶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电池套管机的套胶扶正装置,其包括传动销1、扶正轴2、小齿轮3和扶正夹4,所述传动销1上套设有半齿轮5,本实用新型中的半齿轮5指的是不完整的齿轮;所述扶正轴2包括位于所述传动销1的一侧且与传动销1平行的第一扶正轴21和第二扶正轴22;所述小齿轮3包括与所述半齿轮5啮合的第一小齿轮31和与所述第一小齿轮31啮合的第二小齿轮32,所述第一小齿轮31套设在所述第一扶正轴21一端,所述第二小齿轮32套设在所述第二扶正轴22一端;所述扶正夹4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扶正轴21的另一端的第一扶正夹4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扶正轴22的另一端的第二扶正夹42,所述第一扶正夹41和所述第二扶正夹42相互夹持配合。由于扶正夹4只需要实现简单的张开和闭合动作,与其配合的传动销1只需要可实现来回转动即可,而传动销1上套设有不完整的半齿轮5,半齿轮5可实现扶正夹4简单的张开和闭合动作,也可与机床上的其他部件配合使用,将无需使用到的齿数剔除,从而使得半齿轮5占据的空间更小,有利于套胶扶正装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降低设备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半齿轮5的齿数为完整齿轮齿数的1/12,1/12齿数的半齿轮5可实现扶正夹4简单的张开和闭合动作,也可与机床上的其他部件配合使用,将无需使用到的齿数剔除,从而使得半齿轮5占据的空间更小,有利于套胶扶正装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降低设备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扶正轴2另一端的安装套6,所述扶正夹4固定在所述安装套6上,以使得扶正夹4可固定得更高更远。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扶正夹4与所述安装套6的固定处设有第一跑道型通孔43,通过调节第一跑道型通孔43的安装位置以实现扶正夹4的调节,从而使得扶正夹4适应不同型号的胶管。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6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套6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扶正轴2上,所述安装套6的一侧边设有穿过所述通孔轴心的凹槽61,所述安装套6的另一侧边设有与所述凹槽61对应的螺纹孔62,螺纹孔62上设有螺丝和螺母,通过调节螺丝从而实现安装套6的咬合和放松,从而调整抓紧扶正轴2的抓紧力,进而实现安装套6的高度调节,从而使得扶正夹4的高度可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型号的胶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座7,所述传动销1和扶正轴2套设于所述安装座7内,套胶扶正装置通过安装座7安装在机床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7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跑道型通孔71,通过调节第二跑道型通孔71的安装位置以实现安装座7的位置调节,从而实现整个套胶扶正装置的位置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7的侧壁上设有标尺8,所述标尺8与扶正轴2平行放置,以此可以精确地确认扶正夹4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正轴21上固定有与所述标尺8相对应的指示圈,所述指示圈为一个圆环内设有多个指示标志,不管第一扶正轴21如何转动均可实现标尺8的指示,从而进一步精确地确认扶正夹4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夹4的夹持面上设有塑胶垫9,从而提高扶正夹4的抓紧力,也降低了扶正夹4对胶管的冲击力,防止夹伤胶管。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