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6507发布日期:2019-10-09 05:3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电式电池包的自动快速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能够实现快速连接的连接器大多为手动插拔使用,多用于储能系统上,与车用电池包上使用的连接器不同的是,储能系统上的连接器无锁止机构或者仅有单个锁止机构,无锁止机构的连接器依靠内部的插拔力紧密配合。

此类连接器使用时需手动插拔,能够达到储能系统的使用要求,部分车用电池包也适用,但涉及到换电式电池包,此类连接器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尺寸及成本要求,此类连接器的体积小,结构紧凑,其安装时的限位机构只允许手动插拔使用,无法实现自动插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包括快换插头和插座主体,所述快换插头通过连接插头与插座主体上的插座连接口插合,所述快换插头位于连接插头两侧对称设有插头导向柱,所述插座主体上位于插座连接口两侧对应插头导向柱对称设有插座导向套,所述插座主体底部设有插座外壳,插座主体底部通过插座外壳内对应的各限位板支撑柱进行限位装配,所述插座主体底部与插座外壳内底部之间的各限位板支撑柱上分别套有弹簧。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支撑柱贯穿插座主体底部,贯穿的端部设有限位板,限位板支撑柱上位于弹簧与插座主体底部之间设有活动滑块。

进一步,所述活动滑块与插座主体底部接触面为锥形面。

进一步,所述插座外壳内对应插座主体底部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所述连接插头两侧对称的插头导向柱的长度大于连接插头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支撑柱的直径小于贯穿插座主体底部处对应的开口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快换插头与插座主体之间采用浮动设计,同时,插头导向柱、插座导向套的增加使该连接器在使用时,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插拔,无需人工介入,可大大提高了电池包的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中,1快换插头,2连接插头,3插头导向柱,4插座主体,5插座导向套,6插座连接口,7限位板,8活动滑块,9限位板支撑柱,10弹簧,11插座外壳,12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包括快换插头1和插座主体4,所述快换插头1通过连接插头2与插座主体4上的插座连接口6插合,所述快换插头1位于连接插头2两侧对称设有插头导向柱3,所述插座主体4上位于插座连接口6两侧对应插头导向柱3对称设有插座导向套5,所述插座主体4底部设有插座外壳11,插座主体4底部通过插座外壳11内对应的各限位板支撑柱9进行限位装配,所述插座主体4底部与插座外壳11内底部之间的各限位板支撑柱9上分别套有弹簧10。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支撑柱9贯穿插座主体4底部,贯穿的端部设有限位板7,限位板支撑柱9上位于弹簧10与插座主体4底部之间设有活动滑块8。

进一步,所述活动滑块8与插座主体4底部接触面为锥形面。

进一步,所述插座外壳11内对应插座主体4底部设有密封件12。

进一步,所述连接插头2两侧对称的插头导向柱3的长度大于连接插头2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支撑柱9的直径小于贯穿插座主体4底部处对应的开口孔径。

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在快换插头1上增加插头导向柱3,在插座主体4上增加插座导向套5,通过插头导向柱3和插座导向套5对快换插头1和插座主体4进行导向限位,快换插头1和插座主体4配合到位后,若快换插头1继续下压,插座主体4可以推着活动滑块8沿限位板支撑柱9在插合方向继续往下,沿插合方向继续往下的设计深度为8mm;如图3所示,活动滑块8的锥面设计,在与插合方向垂直面上,插座主体4可沿任意方向活动,由于限位板支撑柱9柱体直径为Φ5,贯穿的插座主体4处开孔直径为Φ15,因此插座主体4在与插合方向垂直面上沿任意方向的浮动量为5mm。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