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122发布日期:2019-11-12 22:5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大电流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大电流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连接器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在一些需要传输大电流的大功率场合也开始用到电连接器来实现电气回路的接续及开断,由此便促使了大电流电连接器的产生。大电流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叉车、UPS、通用电源、医疗设备、太阳能及新能源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大电流连接器包括用于与导线连接的大电流端子,该大电流端子上成型有第一导接板和第二导接板,该第一导接板和第二导接板之间形成有用于与插头对接的对插空间,当插头的金属端子插入该对插空间后,与大电流端子形成电性导接,以实现通电。

然而,在具体使用时,插头的金属端子直接插入该大电流端子中第一导接板和第二导接板之间的对插空间时,存在需要精确对准,否者插不入对插空间的问题,且极易出现插偏,以致该金属端子与第一导接板和第二导接板的接触面小,而导致大电流通电质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大电流连接器包括大电流端子,该大电流端子前端具有导接空间,所述大电流端子前端固定包覆有金属壳,该金属壳前端成型有由前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导正弹片和第二导正弹片,且该第一导正弹片和第二导正弹片之间形成有导正对插口,该导正对插口的后端部分与该导接空间对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正弹片和第二导正弹片分别成型于所述金属壳前端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并呈八字形对称分布;所述金属壳前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分别成型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弧形导向片和第二弧形导向片,该第一弧形导向片和第二弧形导向片位于该第一导正弹片和第二导正弹片两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正弹片的末端成型有向外翻卷的第一卷边;所述第二导正弹片的末端成型有向外翻卷的第二卷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电流端子包括环状主体部以及若干成型于该环状主体部前端上边缘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和若干成型于该环状主体部前端下边缘的第二弹性接触臂,该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形成有所述的导接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向上翻卷;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向下翻卷。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主体部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成型有若干向外凸伸的防退定位卡扣;所述金属壳上端面和/或下端面设置有与该防退定位卡扣适配的第一定位孔,该防退定位卡扣卡嵌于该第一定位孔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主体部左右两侧面均成型有若干止位卡扣;所述金属壳后端两侧均成型有与该止位卡扣的止位槽,该止位卡扣卡嵌于该止位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壳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成型有若干向外凸出并用于与外部设备定位的定位弹片。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电流端子后端具有用于与导线固定连接的包夹结构,该包夹结构包括有一体成型于该环状主体部后端的第一包夹底板、分别成型于该第一包夹底板上端两侧并用于包夹定位导线中芯线的第一包夹片和第二包夹片、一体成型于该第一包夹底板后端的第二包夹底板、分别成型于该第二包夹底板上端两侧并用于包夹定位导线中外被的第三包夹片和第四包夹片,该第三包夹片和第四包夹片交错分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包夹底板外围成型有若干第一凸肋,该第一凸肋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包夹片和第二包夹片上;所述第二包夹底板外围成型有若干第二凸肋,该第二凸肋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三包夹片和第四包夹片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于大电流端子前端增设金属壳,该金属壳的前端第一导正弹片和第二导正弹片能够引导插头顺利进入到导正对插口,并可使插头穿过该导正对插口后直接进入到大电流端子前端的导接空间中心,不偏位,保证插头一次顺利插入到位,并与大电流端子大面积接触导通,以此保证插头与本实用新型对接后的大电流通电质量,并且操作方便,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再者,金属壳中的第一导正弹片和第二导正弹片还能和插头导接,以此起到分流电流的效果,可更好满足大电流通电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大电流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大电流端子 10导接空间 11环状主体部

111防退定位卡扣 112止位卡扣 12第一弹性接触臂

13第二弹性接触臂 14包夹结构 141第一包夹底板

142第一包夹片 143第二包夹片 144第二包夹底板

145第三包夹片 146第四包夹片 147第一凸肋

148第二凸肋 2金属壳 20导正对插口

21第一导正弹片 22第二导正弹片 23第一弧形导向片

24第二弧形导向片 25第一定位孔 26止位槽

27定位弹片 3插头 4导线

41芯线 42外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6所示,为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其包括大电流端子1,该大电流端子1前端具有导接空间10,该导接空间10用于供插头3插入后导接,并形成电性导通。所述大电流端子1前端固定包覆有金属壳2,该金属壳2前端成型有由前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且该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之间形成有导正对插口20,该导正对插口20的后端部分与该导接空间10对接。本实用新型于大电流端子前端增设金属壳,该金属壳的前端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能够引导插头3顺利进入到导正对插口20,并可使插头3穿过该导正对插口20后直接进入到大电流端子1前端的导接空间10中心,不偏位,保证插头3一次顺利插入到位,并与大电流端子1大面积接触导通,以此保证插头3与本实用新型对接后的大电流通电质量,并且操作方便,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再者,金属壳2中的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还能和插头3导接,以此起到分流电流的效果,可更好满足大电流通电的需求。

结合图1-4所示,所述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分别成型于所述金属壳2前端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并呈八字形对称分布,以致使该导正对插口20的截面呈喇叭状,使插头3能够顺利插入,使用起来极为方便。再者,所述第一导正弹片21的末端成型有向外翻卷的第一卷边;所述第二导正弹片22的末端成型有向外翻卷的第二卷边,以此可使插头3能够更加顺利插入,并且可减少插入造成的磨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3所示,所述金属壳2前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分别成型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弧形导向片23和第二弧形导向片24,该第一弧形导向片23和第二弧形导向片24位于该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两侧,该第一弧形导向片23和第二弧形导向片24用于对插入的插头3两侧面进行引导或导正,以此配合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进一步导正插头3的插入方向,使插头3在插入后直接定位于该大电流端子1中导接空间10的中心处,保证不会偏位。

结合图3、4所示,所述大电流端子1包括环状主体部11以及若干成型于该环状主体部11前端上边缘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2和若干成型于该环状主体部11前端下边缘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3,该第一弹性接触臂12和第二弹性接触臂13形成有所述的导接空间10。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12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13与插头3对接通电,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12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13能够对大电流进行分流,以此能够达到流通大电流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

结合图3、5所示,所述环状主体部11通过拉伸成型,其整体无缝隙,以致使该环状主体部11具有极强的结构强度,保证在包覆装配金属壳时不会影响环状主体部11的结构形状。

结合图3、4、5所示,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12的末端向上翻卷;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13的末端向下翻卷,以此可使该第一弹性接触臂12的末端和第二弹性接触臂13的末端同样具有一定的导向或导正作用,使插头3插入可更加顺畅的插入到该第一弹性接触臂12和第二弹性接触臂13之间形成有的导接空间10中。

结合图1-3所示,所述环状主体部11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成型有若干向外凸伸的防退定位卡扣111;所述金属壳2上端面和/或下端面设置有与该防退定位卡扣111适配的第一定位孔25,该防退定位卡扣111卡嵌于该第一定位孔25中,以此可防止金属壳2在装在该大电流端子1中的环状主体部11外围后,出现该大电流端子1相对该金属壳2后退的现象,即可保证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结合图1-3所示,所述环状主体部11左右两侧面均成型有若干止位卡扣112;所述金属壳2后端两侧均成型有与该止位卡扣112的止位槽26,该止位卡扣112卡嵌于该止位槽26中,以此可防止金属壳2在装在该大电流端子1中的环状主体部11外围后,出现该大电流端子1相对该金属壳2后退的现象,即可保证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结合图1-3所示,所述金属壳2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成型有若干向外凸出并用于与外部设备定位的定位弹片27,本实用新型在装入外部设备后,该金属壳2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定位弹片27与外部设备卡合定位,以此防止在后期使用时,出现本实用新型整体后退的现象。

结合图3、6所示,所述大电流端子1后端具有用于与导线固定连接的包夹结构14,该包夹结构14包括有一体成型于该环状主体部11后端的第一包夹底板141、分别成型于该第一包夹底板141上端两侧并用于包夹定位导线4中芯线41的第一包夹片142和第二包夹片143、一体成型于该第一包夹底板141后端的第二包夹底板144、分别成型于该第二包夹底板144上端两侧并用于包夹定位导线4中外被42的第三包夹片145和第四包夹片146,该第三包夹片145和第四包夹片146交错分布。

结合图2、3、6所示,所述第一包夹底板141外围成型有若干第一凸肋147,该第一凸肋147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包夹片142和第二包夹片143上,该第一凸肋147能够增强第一包夹底板141及第一包夹片142和第二包夹片143的强度,并且可提高在该第一包夹片142和第二包夹片143包夹定位导线4中芯线41后的拉拔力;所述第二包夹底板144外围成型有若干第二凸肋148,该第二凸肋148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三包夹片145和第四包夹片146上,该第二凸肋148能够增强第二包夹底板144及第三包夹片145和第四包夹片146的强度,并且可提高在该第二包夹底板144及第三包夹片145和第四包夹片146包夹定位导线4中外被42后的拉拔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大电流端子前端增设金属壳,该金属壳的前端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能够引导插头3顺利进入到导正对插口20,并可使插头3穿过该导正对插口20后直接进入到大电流端子1前端的导接空间10中心,不偏位,保证插头3一次顺利插入到位,并与大电流端子1大面积接触导通,以此保证插头3与本实用新型对接后的大电流通电质量,并且操作方便,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再者,金属壳2中的第一导正弹片21和第二导正弹片22还能和插头3导接,以此起到分流电流的效果,可更好满足大电流通电的需求。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