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060发布日期:2019-11-15 21:4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液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液机构。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电池注液环节的精确控制非常关键,电池注液量的精度、电池的保液量等都会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因此电池注液机构的设计尤其关键。而目前的注液机构,其注液杯不能稳定、可靠地连接电池壳体,导致注液杯与电池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致使电解液漏液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液机构,能够缓解电解液的漏液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液机构,该注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放置有阵列排布的注液杯。第二支撑架上放置有阵列排布且对应注液杯的电池壳体,注液杯用于向电池壳体中注入电解液。其中,第一支撑架对应注液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架和注液杯,第一弹性件用于向注液杯提供弹性力,使得注液杯的一端稳定嵌入于电池壳体的开口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压板,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对应注液杯的收容孔,注液杯穿设于收容孔和压板中,压板位于第一支撑板远离注液杯用于嵌入电池壳体的端部的一侧,第一弹性件收容于收容孔中且分别连接压板和注液杯,压板用于抵压第一弹性件,以使第一弹性件向注液杯提供弹性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收容孔包括连通的第一子收容孔和第二子收容孔,注液杯外壁设置有延伸块,第一弹性件连接注液杯的延伸块;其中,第一子收容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子收容孔的孔径,使得第一子收容孔和第二子收容孔的连通处形成有台阶面,台阶面用于在抵接延伸块后限制注液杯进一步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注液杯用于嵌入电池壳体的端部外周套设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在注液杯的端部嵌入电池壳体的开口后形成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杆,并且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一支撑架对应导向杆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杆能够穿设于导向孔中并相对导向孔运动,并且第二弹性件用于抵接第一支撑架以向其提供弹性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注液机构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中的一方并能够绕其铰接端转动,锁紧件另一端用于卡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中的另一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对应电池壳体的容纳孔,电池壳体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纳孔中,并且容纳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电池壳体的横截面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容纳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各边侧壁分别与电池壳体外壁相切,以固定电池壳体在第二支撑板上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容纳孔的孔口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容纳孔的其他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还包括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板还包括与容纳孔孔底连通的第一集液孔,第一集液孔与支撑底座的集液槽相通;集液槽内设置有第二集液孔,第二集液孔孔口所处平面的高度低于集液槽槽底所处平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液机构,其对应注液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能够向注液杯提供弹性力,给予注液杯以弹性支持,使得注液杯的一端能够稳定嵌入于电池壳体的开口中,避免了注液杯与电池壳体刚性配合容易发生注液杯与电池壳体相互脱开导致电解液漏液的问题,能够使得注液杯与电池壳体稳定连接,以允许注液杯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从而减少电解液的漏液量,缓解电解液的漏液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液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注液机构的第一支撑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注液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紧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注液杯与电池壳体连接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注液机构,该注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放置有阵列排布的注液杯。第二支撑架上放置有阵列排布且对应注液杯的电池壳体,注液杯用于向电池壳体中注入电解液。其中,第一支撑架对应注液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架和注液杯,第一弹性件用于向注液杯提供弹性力,使得注液杯的一端稳定嵌入于电池壳体的开口中。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液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注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上放置有阵列排布的注液杯3,第二支撑架2上放置有阵列排布且对应注液杯3的电池壳体4。注液机构用于电池生产环节的注液工序,注液杯3用于向电池壳体4中注入电解液。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互靠近完成装配,使得注液杯3和电池壳体4完成装配,以开展后续注液工序。其中,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一一对应,即在完成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装配后,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一一正对设置,各注液杯3用于向各自所对应的电池壳体4注入电解液。

请参阅图1-2,图2是图1所示注液机构的第一支撑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架1对应注液杯3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第一弹性件11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架1和注液杯3。第一弹性件11用于向注液杯3提供弹性力,例如通过挤压第一弹性件11等方式,使得注液杯3的一端稳定嵌入于电池壳体4的开口中。由于弹性力的存在,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之间为弹性配合,能够使得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稳定连接,以允许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从而减少电解液的漏液量,缓解电解液的漏液情况。

本实施例中为第二支撑架2保持固定,第一支撑架1驱使注液杯3靠近第二支撑架2上的电池壳体4,以在注液杯3抵接电池壳体4后,驱使第一弹性件11向注液杯3提供弹性力。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支撑架1保持固定,第二支撑架2驱使电池壳体4靠近第一支撑架1上的注液杯3,以在电池壳体4抵接注液杯3后,驱使第一弹性件11向注液杯3提供弹性力,在此不做限定。

而在传统设计中,注液杯与电池壳体之间通常为刚性配合。如此一来,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注液机构发生震动等情况时,注液杯与电池壳体容易相互脱开,使得注液杯与电池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导致电解液漏液现象的发生。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包括第一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2上设置有对应注液杯3的收容孔13,注液杯3穿设于收容孔13中,即限定了注液杯3在第一支撑板12上的相对位置,而注液杯3能够在收容孔13中相对收容孔13运动。由于收容孔13呈阵列排布,使得收容孔13中的注液杯3呈同样形式的阵列排布。第一弹性件11收容于收容孔13中且位于注液杯3外壁和收容孔13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收容孔13包括连通的第一子收容孔131和第二子收容孔132,并且第一子收容孔131和第二子收容孔132贯穿第一支撑板12。第一子收容孔131的孔径大于第二子收容孔132的孔径,使得第一子收容孔131和第二子收容孔132的连通处形成有台阶面133。由于注液杯3能够在收容孔13中相对收容孔13运动,为避免注液杯3从收容孔13中脱出,注液杯3外壁设置有延伸块31,延伸块31在抵接台阶面133后,台阶面133能够限制延伸块31,进而限制注液杯3进一步运动。

可选地,延伸块31可以是注液杯3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的环状块体结构,亦或是注液杯3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的若干凸起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1还包括压板14。压板14位于第一子收容孔131远离第二子收容孔132的一侧,第一弹性件11分别连接延伸块31和压板14。压板14用于在注液杯3抵接电池壳体4后,挤压第一弹性件11,使得第一弹性件11压缩产生弹性回复力,并且注液杯3在收容孔13中相对收容孔13远离电池壳体4运动,该弹性回复力作用于延伸块31,进而使得注液杯3稳定嵌入电池壳体4中。而在注液杯3完成电解液注入、从电池壳体4中脱出后,注液杯3在收容孔13中相对收容孔13朝向电池壳体4运动,直至延伸块31抵接收容孔13中的台阶面133后限制注液杯3相对收容孔13进一步运动。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1优选为弹簧等弹性元件。第一弹性件11套设于注液杯3外周,注液杯3穿设于收容孔13,第一弹性件11对应收容于收容孔13中。第一弹性件11一端抵接延伸块31,另一端抵接压板14。在注液杯3抵接电池壳体4后,压板14进一步将注液杯3压入电池壳体4,使得压板14挤压第一弹性件11,进而使得第一弹性件11压缩产生弹性回复力。并且,第一弹性件11收容于收容孔13中且远离注液杯3用于嵌入电池壳体4的端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电解液附着在第一弹性件11表面,保证了第一弹性件11的结构可靠性,以使其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以及清理第一弹性件11的频率。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注液杯3用于嵌入电池壳体4的端部外周套设有密封件32,密封件32用于在注液杯3的端部嵌入电池壳体4的开口后形成密封。可选地,密封件32优选为密封圈等元件,其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注液杯3的端部嵌入电池壳体4的开口后,密封件32被压入电池壳体4中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压缩,进而使得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之间形成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弹性件11的设计,使得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之间能够稳定连接。在注液杯3的端部嵌入电池壳体4后,其端部的密封件32能够形成密封,并且由于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之间稳定连接,能够使得注液杯3与电池壳体4之间具备良好的密封效果,极大程度地减少电解液的漏液量,缓解电解液的漏液情况。

请参阅图1、3、4,图3是图1所示注液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为引导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装配动作,第二支撑架2上设置有导向杆21。第一支撑架1对应导向杆21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孔15,导向杆21能够穿设于导向孔15中并相对导向孔15运动,优选地导向杆21相对导向孔15沿导向杆21轴向运动。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装配过程中,导向杆21和导向孔15对准,之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相互靠近,其中导向杆21穿过导向孔15并相对导向孔15运动。

可选地,第二支撑架2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导向杆21。对应地,第一支撑架1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孔15。在第二支撑架2上,导向杆21优选为分布在第二支撑架2的角落处,第二支撑架2的其他区域则用于承接电池壳体4。

进一步地,导向杆21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22,第二弹性件22用于抵接第一支撑架1,以向第一支撑架1提供弹性支撑,起到支撑第一支撑架1的作用。并且第二弹性件22所提供的弹性支撑,有利于稳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连接关系。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22优选为弹簧等弹性元件。并且,为了保证第二弹性件22具有良好的支撑第一支撑架1的效果,第二弹性件22用于抵接第一支撑架1的一端设置有垫片23,垫片23同样套设于导向杆21上,第二弹性件22通过垫片23抵接第一支撑架1,以优化第二弹性件22的弹性支撑。

以下大致阐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装配过程:

第一支撑架1搬运至第二支撑架2正上方。对准导向杆21和导向孔15,之后第一支撑架1沿导向杆21靠近第二支撑架2移动,第一支撑架1靠近第二支撑架2的一侧抵压垫片23,进而抵压第二弹性件2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继续相互靠近,使得第一支撑架1上的注液杯3逐渐靠近第二支撑架2上的电池壳体4,直至注液杯3上套设有密封件32的端部被压入电池壳体4中,即完成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均安装有方便人工搬运的把手5,并且第一支撑架1上开设有便于机械手臂搬运第一支撑架1的搬运孔16。

请参阅图1、5,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紧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完成装配后,需要固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有鉴于此,注液机构还包括锁紧件61,用于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二者固定。锁紧件61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中的一方,并且锁紧件61能够绕其铰接端611转动,进而转动至锁紧件61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中的另一方,以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二者固定。

具体地,锁紧件61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撑架2,而第一支撑架1上设置有与锁紧件61配合用于锁紧的挂轴17。锁紧件61绕其铰接端611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架1上的挂轴17卡接,即完成固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动作。而在锁紧件61绕其铰接端611转动至其用于卡接挂轴17的端部远离挂轴17后,取消对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固定作用。

可选地,锁紧件61优选为铰接于第二支撑架2的侧面。对应地,与锁紧件61配合的挂轴17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侧面的对应位置,以向锁紧件61提供足够的转动空间,并且便于操作锁紧件61以固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

以下举例阐述驱动锁紧件61转动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锁紧件61转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下文所述。

请参阅图5。举例而言,第二支撑架2上对应锁紧件61安装有第三弹性件62和动力装置63。第三弹性件62位于锁紧件6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而动力装置63则设置于锁紧件61的外侧并处于第三弹性件62的相对侧。具体地,第三弹性件62位于锁紧件61的铰接点612远离锁紧件61用于卡接挂轴17的端部的一侧,第三弹性件62抵持锁紧件61,以在需要固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三弹性件62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带动其所抵持的锁紧件61的端部远离第二支撑架2运动,由于锁紧件61铰接于第二支撑架2,因此锁紧件61用于卡接挂轴17的端部绕铰接端611靠近第一支撑架1转动,直至锁紧件61与挂轴17卡接。动力装置63可以同样位于锁紧件61的铰接点612远离锁紧件61用于卡接挂轴17的端部的一侧,动力装置63抵持锁紧件61的作用点与第三弹性件62抵持锁紧件61的作用点正对设置,以在需要取消固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时,动力装置63带动其所抵持的锁紧件61的端部靠近第二支撑架2运动,使得锁紧件61用于卡接挂轴17的端部绕铰接端611远离第一支撑架1转动,从而使得锁紧件61脱离挂轴17,而在动力装置63带动锁紧件61运动的过程中,第三弹性件62对应被压缩产生弹性回复力,用于在需要固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时带动锁紧件61动作。其中,第三弹性件62优选为弹簧等弹性元件;动力装置63优选为气缸等,其驱动端用于带动锁紧件61动作。

当然,上述第三弹性件62和动力装置63的安装位置以及驱动方式做对应调整,同样也能够实现锁紧件61固定以及取消固定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作用。例如,动力装置可以更改为安装于锁紧件的铰接点靠近锁紧件用于卡接挂轴的端部的一侧,如此一来动力装置带动锁紧件取消固定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驱动方式对应更改为沿远离第二支撑架的方向拉动锁紧件,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为避免锁紧件61的转动角度过大,锁紧件61的铰接端611外侧对应设置有挡条64。锁紧件61绕其铰接端611转动至抵于挡条64,进而限制锁紧件61进一步转动。

请参阅图1、6,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2包括第二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4上设置有对应电池壳体4的容纳孔25。电池壳体4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纳孔25中,以限定电池壳体4在第二支撑板24上的相对位置。优选地,电池壳体4的至少底部收容于容纳孔25中。并且容纳孔25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电池壳体4的横截面面积,以方便通过容纳孔25收集泄露的电解液。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限定电池壳体4在第二支撑板24上的相对位置,容纳孔25的横截面优选为多边形,例如正方形等。容纳孔25各边侧壁分别与电池壳体4的外壁相切,即容纳孔25各边侧壁均与电池壳体4的外壁相切,从而固定电池壳体4在第二支撑板24上的相对位置,使得电池壳体4能够可靠安装于第二支撑板24。

进一步地,为便于收集泄露的电解液,容纳孔25的孔口部分25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容纳孔25其他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并且更进一步地,容纳孔25的孔口采用倒角设计,即容纳孔25孔口部分251的横截面面积沿靠近容纳孔25孔底的方向逐渐减小,以引导所收集的电解液往容纳孔25孔底流动。

请参阅图1、7,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2还包括支撑底座26,第二支撑板24还包括与容纳孔25孔底连通的第一集液孔27,上文所述引导收集的电解液往容纳孔25孔底流动,即引导电解液往第一集液孔27流动,以收集泄露的电解液。并且,第一集液孔27与支撑底座26的集液槽28相通,泄露的电解液流经第一集液孔27到达支撑底座26的集液槽28中。集液槽28内设置有第二集液孔29,第二集液孔29孔口所处水平面的高度低于集液槽28槽底所处水平面的高度,用于引导集液槽28内的电解液往第二集液孔29流动,进而收集泄露的电解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液机构,其对应注液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能够向注液杯提供弹性力,给予注液杯以弹性支持,使得注液杯的一端能够稳定嵌入于电池壳体的开口中,避免了注液杯与电池壳体刚性配合容易发生注液杯与电池壳体相互脱开导致电解液漏液的问题,能够使得注液杯与电池壳体稳定连接,以允许注液杯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从而减少电解液的漏液量,缓解电解液的漏液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