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786发布日期:2020-01-03 10:1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卷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卷针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备过程中,需要将隔膜和极片等材料(也即料带)卷绕成电芯,然后将电芯装入电池外壳组成电池。在将料带卷绕成电芯的过程中,采用的设备即为卷绕装置,卷绕装置包括有卷针,卷针是用来固定住料带,方便料带卷绕的组件。目前,对于方形电池,所用到的卷针在夹持和开针时由于结构局限,都存在一定的运动误差,造成被夹持的料带常常出现打滑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针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卷针组件在夹持料带时易打滑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卷针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支架、推顶件,以及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的第一卷针、第二卷针及第三卷针,所述第一卷针及所述第三卷针均与所述第一定位件连接,所述第二卷针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弹性抵顶于所述支架,以使所述第二卷针与所述第一卷针相互抵顶,使所述第三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所述推顶件能同时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以使所述第二卷针与所述第三卷针相互抵顶,使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卷针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杆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导杆的相对两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导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外周,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支架,以使所述第一卷针沿所述第一方向向着所述第二卷针所在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卷针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杆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导杆的相对两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杆外周,且所述第二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第二定位件及所述支架,以使所述第二卷针沿所述第一方向向着所述第一卷针所在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卷针组件还包括出针嘴套,所述出针嘴套设有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卷针及所述第二卷针能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并与所述出针嘴套抵顶配合,所述第三卷针能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并与所述出针嘴套抵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卷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卷针及所述第三卷针固定连接的套体,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套体内,所述支架与所述套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套体固定连接,所述套体能带动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卷针、所述第二卷针、所述第三卷针以及所述支架一起绕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套体且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的第一定位块,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卷针且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杆的第二定位块,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围合形成卡口;

所述推顶件的一端设有能伸入于所述卡口内的推顶部,所述推顶部能同时抵顶于所述第一卡块及所述第二卡块,且能分别将所述第一卡块及所述第二卡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正向和反向方向推顶。

进一步地,所述推顶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推顶部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各个截面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推顶部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小的截面为第一截面,所述推顶部的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的截面为第二截面,所述卡口小于所述第二截面,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卷针组件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套体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套体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设有容腔及连通于所述容腔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推顶件包括设于所述容腔内的推杆及连接于所述推杆且设于所述滑槽的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与所述轴套沿所述轴套的周向相互抵顶。

进一步地,所述卷针组件还包括外连接套,所述轴套穿设于所述外连接套内且能相对于所述外连接套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所述外连接套能带动所述轴套绕着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针组件包括的第一卷针、第二卷针及第三卷针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且三者的运动均依靠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带动,而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均沿第一方向与支架弹性抵顶,故当推顶杆向前推顶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或退回时,第一卷针、第二卷针及第三卷针均会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实现平行式开针或夹紧,从而有效避免了料带打滑现象,提高了卷绕过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卷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卷针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卷针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500、卷针组件;510、第一定位件;520、第二定位件;530、第一卷针;540、第二卷针;550、第三卷针;560、支架;570、推顶件;580、套体;590、轴套;5100、外连接套;5110、第一导杆;5120、第一弹簧;5130、第二导杆;5140、第二弹簧;511、第一定位块;512、第一卡块;521、第二定位块;522、第二卡块;571、推杆;572、推顶部;5150、出针套嘴;5151、第一插槽;5152、第二插槽;h、卡口;573、滑动凸起;59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方向指的是与图中箭头x平行的方向,第一方向指的是与图中箭头y平行的方向,箭头x与箭头y相互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针组件进行说明。具体地,卷针组件500包括第一定位件510、第二定位件520、支架560、推顶件570以及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的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及第三卷针550,这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其中,第一卷针530及第三卷针550均与第一定位件510连接,第二卷针540与第二定位件520连接;第一定位件510及第二定位件520分别沿第一方向弹性抵顶于支架560,以使第二卷针540与第一卷针530相互抵顶,使第三卷针550与第二卷针54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推顶件570能同时抵顶于第一定位件510及第二定位件520,以使第二卷针540与第三卷针550相互抵顶,使第一卷针530与第二卷针54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如此,推顶件570推顶第一定位件510及第二定位件520,即可带动第三卷针550与第二卷针540相互靠近,而第二卷针540与第一卷针530相互远离,从而形成第二间隙,此时料带可穿设于第二间隙,然后推顶件570退回即可使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及第三卷针550均复位,从而将料带夹紧于第二间隙内,同时第三卷针550与第二卷针54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及第三卷针550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且三者的运动均依靠第一定位件510及第二定位件520带动,而第一定位件510及第二定位件520均沿第一方向与支架560弹性抵顶,故当推顶杆向前推顶第一定位件510及第二定位件520或退回时,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及第三卷针550均会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实现平行式开针或夹紧,从而有效避免了料带打滑现象,提高了卷绕过程的精准度。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料带在卷绕过程中被稳固地夹紧于第一卷针530与第二卷针540之间,卷针组件500还包括有出针嘴套,该出针嘴套通过传动轴900与三角头架210相连接,传动轴900能随三角头架210旋转,故能够带动各个出针嘴套与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及第三卷针550一起随三角头架210旋转。具体地,各个出针嘴套均设有第一插槽5151及第二插槽5152,第一卷针530及第二卷针540能插入第一插槽5151内并与出针嘴套抵顶配合,第三卷针550能插入第二插槽5152内并与出针嘴套抵顶配合。优选地,该第一插槽5151的大小刚好允许第一卷针530及第二卷针540插入,也即第一卷针530及第二卷针540的相对位置被出针嘴套进一步固定,同时该出针嘴套也为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以及第三卷针550提供支撑作用,避免了在卷绕过程中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以及第三卷针550发生偏摆,而且,该出针嘴套也杜绝了料带从第一卷针530及第二卷针540之间滑落的可能,进一步确保了卷绕过程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卷针组件500还包括第一导杆5110及第一弹簧5120,第一导杆5110的相对两端与支架560连接,第一导杆5110活动穿设于第一定位件510,第一弹簧5120套设于第一导杆5110外周,且第一弹簧5120的相对两端分别抵顶于第一定位件510及支架560,以使第一卷针530沿第一方向向着第二卷针540所在的方向移动。并且,卷针组件500还包括第二导杆5130及第二弹簧5140,第二导杆5130的相对两端与支架560连接,第二导杆5130穿设于第二定位件520,第二弹簧5140套设于第二导杆5130外周,且第二弹簧5140的相对两端分别抵顶于第二定位件520及支架560,以使第二卷针540沿第一方向向着第一卷针530所在的方向移动。如此,在没有推顶件570的推顶作用下,第一卷针530与第二卷针540相互靠近并彼此施加有作用力,也即,当料带穿设于第二间隙,且推顶杆退回以后,第一卷针530与第二卷针540相互靠近且彼此抵顶,从而能将料带稳固地夹紧于两者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卷针组件500还包括与第一卷针530及第三卷针550固定连接的套体580,第一定位件510及第二定位件520位于套体580内,支架560与套体580活动连接,第一定位件510与套体580固定连接,套体580能带动第一定位件510、第二定位件520、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第三卷针550以及支架560一起绕第二方向转动。这里,第一卷针530及第三卷针550通过套体580与第一定位件510连接,且该套体580也通过第一导杆5110及第二导杆5130与支架560活动连接,套体580不仅起到第一卷针530、第三卷针550与第一定位件510之间的传动作用,同时起到对第一定位件510、第二定位件520、第一导杆5110、第二导杆5130、第一弹簧5120以及第二弹簧5140的保护作用,当然,还具有带动这些构件转动的作用。优选地,该套体580大致呈圆柱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510包括连接于套体580且活动套设于第一导杆5110的第一定位块511,以及连接于第一定位块511的第一卡块512,第二定位件520包括连接于第二卷针540且活动套设于第二导杆5130的第二定位块521,以及连接于第二定位块521的第二卡块522,第一卡块512与第二卡块522围合形成卡口h;推顶件570的一端设有能伸入于该卡口h内的推顶部572,推顶部572能同时抵顶于第一卡块512及第二卡块522,且能分别将第一卡块512及第二卡块522沿着第一方向的正向和反向推顶,进而带动第一定位块511于第二定位块521分别沿着第一方向的正向和反向运动。具体地,推顶部572的相对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推顶部572的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截面从第一端往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推顶部572的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最小的截面为第一截面,推顶部572的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最大的截面为第二截面,孔口小于该第二截面,且大于或等于第一截面。如此,随着推顶件570向前推进,推顶部572的第一端首先插入卡口h内,接着推顶部572的第二端将卡口h撑到最大,也即,推顶部572将第一卡块512与第二卡块522向相反的方向推顶,进而带动第一定位块511沿第一方向压缩第一弹簧5120,带动第二定位块521沿第一方向压缩第二弹簧5140,直至第二卷针540与第三卷针550相互抵顶,第一卷针530与第二卷针54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待料带穿入第二间隙,推顶件570后退,在第一弹簧5120及第二弹簧5140的回复力作用下,第一卷针530与第二卷针540相互靠近,从而将料带夹紧。

在一实施例中,卷针组件500还包括轴套590,轴套590与套体580固定连接,用于带动套体580绕第二方向转动;轴套590设有容腔,以及连通于容腔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591,推顶件570包括设有推顶部572的推杆571及连接于推杆571的滑动凸起573,推杆571滑动设置于容腔内,滑动凸起573设于滑槽591,且滑动凸起573与该轴套590沿轴套590的周向相互抵顶,也即,该滑动凸起573仅能于滑槽591内沿第二方向来回运动。这里,轴套590用于为套体580传递旋转动力,推顶件570设于轴套590内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合理布局,通过滑槽591可限制滑动凸起573绕第二方向转动,进而确保推杆571与轴套590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避免因推顶部572与卡口h错位而造成推顶失效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卷针组件500还包括外连接套5100,轴套590穿设于外连接套5100内且能相对于外连接套5100沿第二方向滑动,外连接套5100能带动轴套59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具体地,外连接套5100包括套主体,以及设于套主体外周的轮齿,轴套590活动穿设于套主体,轮齿用于与外部动力齿轮啮合。如此,外连接套5100可相继驱动轴套590、套体580,进而带动第一卷针530、第二卷针540和第三卷针550绕第二方向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