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铜排和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6221发布日期:2020-01-15 00:5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柔性铜排和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铜排和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逐渐在市场商用,而电动汽车更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其中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高压配电pdu是电动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的解决方案中,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高压配电pdu相关集成产品的器件之间采用线缆或者硬制铜排连接,电缆存在柔性,无法定形及预定位,接线端子与固定端子需手工定位,浪费人力且存在极性接错,烧蚀设备风险;硬制铜排无法有效的吸收掉产品加工精度造成的装配误差,存在安装引力过大,变形或搭接点温升过高等故障隐患。故此,业内亟需开发一种软铜排连接方案,可减少连接元件数量、增加连接可靠性、减少成本和故障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铜排和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铜排,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铜片,所述第一铜片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硬连接区域、软连接区域和第二硬连接区域,所述多个第一铜片的第一硬连接区域相互焊接形成第一硬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铜片的第二硬连接区域相互焊接形成第二硬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铜片仅在所述第一硬连接区域及所述第二硬连接区域相互连接。

优选地,最外层的那个所述第一铜片的第一硬连接区域的外侧焊接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硬连接区域形状匹配的第二铜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硬连接区域经冲压形成为预定的第一端子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形状呈u形,所述u形的第一臂与所述u形的第二臂经弯折形成相互垂直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上开均设有安装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硬连接区域上开设有安装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铜排。

本实用新型通过软连接区域可以一定范围内延伸或者收缩的特性来吸收产品加工精度造成的装配误差,保证电路板上铜排固定稳定、可靠,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铜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柔性铜排的结合原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柔性铜排焊接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柔性铜排冲压后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柔性铜排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铜片;2、第一硬连接区域;3、软连接区域;4、第二硬连接区域;5、第一硬连接部;6、第二硬连接部;7、第二铜片;8、第一臂;9、第二臂;10、电路板;11、继电器;12、铜排组件;13、柔性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铜排,适用于纯电动、混动汽车充电技术和电压变换领域,具体涉及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高压配电pdu以及相关集成产品的软铜排连接。

该柔性铜排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铜片1,所述第一铜片1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硬连接区域2、软连接区域3和第二硬连接区域4,所述多个第一铜片1的第一硬连接区域相互焊接形成第一硬连接部5,所述多个第一铜片1的第二硬连接区域相互焊接形成第二硬连接部6,所述多个第一铜片1仅在所述第一硬连接区域2及所述第二硬连接区域4相互连接。例如,第一铜片1的厚度为0.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厚度为0.1mm的第一铜片1叠加在一起后,两端分别通过分子扩散焊接在一起,从而在两端形成具有较强硬度的第一硬连接区域2和第二硬连接区域4,而中间则没有焊接熔合,具有良好的柔性,可以上下弯曲,形成为软连接区域3。

使用时,如图5所示,柔性铜排跨过继电器,一边的硬连接区域与铜排组件安装固定,另一边的硬连接区域与电路板固定。由于柔性铜排的中间区域为软连接区域,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通过软连接区域可以一定范围内延伸或者收缩的特性来吸收产品加工精度造成的装配误差,保证电路板上铜排固定稳定、可靠,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动效果。

优选地,最外层的那个所述第一铜片1的第一硬连接区域2的外侧焊接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硬连接区域2形状匹配的第二铜片7。例如,第二铜片7的厚度为0.1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硬连接区域2经冲压形成为预定的第一端子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形状呈u形,所述u形的第一臂8与所述u形的第二臂9经弯折形成相互垂直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臂8和第二臂9上开均设有安装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硬连接区域4上开设有安装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铜排。

本实用新型中的硬连接区域为铜排与器件安装点连接,保证接触稳定、可靠;软连接区域可吸收产品加工精度造成的装配误差,避免出现安装引力过大,变形或搭接点温升过高等故障隐患,并且软连接区域可以根据实际的载流量要求,局部减少或增加铜排截面积,减少加工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质量保证能力,满足了行业发展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