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6444发布日期:2020-01-15 00:5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借由接地端子侦测对接的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usb3.1a电连接器具有双层导接点,一层为usb2.0规范,另一层为usb3.0规范。为了避免电连接器尚未对接到位即电导通错的导接点而损害电路,一般常在母端电连接器内增设侦测端子以侦测公端连接器的插入状态。然而,增设侦测端子除了造成制造成本增加,其在电路板上需要增置对应的焊接点,因此增加占据了电路板上可用的空间。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借由接地端子侦测对接的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插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包含一绝缘座、数个第一端子、数个第二端子、一接地端子及一金属外壳。绝缘座包含一本体以及自本体一侧延伸出一舌板,舌板具有一正面以及与正面相对的一背面。第一端子设在本体内,各第一端子的一端为一第一搭接端,各第一搭接端延伸至露出在舌板的正面,且各第一端子的另一端分别延伸穿出本体。第二端子设在本体内,各第二端子的一端为一第二搭接端,各第二搭接端延伸至凸出在舌板的正面,且各第二端子的另一端分别延伸穿出本体。接地端子贯穿舌板配置,接地端子的一端为一接地搭接端且接地搭接端露出在舌板的正面,接地端子的另一端凸出在舌板的背面,第一搭接端与接地搭接端在舌板的正面上排列为一列且接地搭接端位于列中央,第二搭接端在舌板的正面上排列为平行的另一列。金属外壳,箍套于本体且与舌板间隔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其各第一端子穿出本体后平行于舌板延伸。各第二端子穿出本体后平行于舌板延伸。金属外壳外凸形成垂直舌板延伸的数个焊脚。焊脚上设置有一穿孔,者或焊脚上设置有数个凹点,或者焊脚上设置有一穿孔以及环绕穿孔的数个凹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其接地端子形成一端子弹臂,且端子弹臂凸出在舌板的背面。金属外壳上向内凸出形成一接地弹臂,且接地弹臂与端子弹臂相向间隔配置。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含前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及一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插头包含一绝缘板体,以及一罩壳,绝缘板体穿设在罩壳内,绝缘板体的一面贴附于罩壳的内壁,绝缘板体的另一面则形成与罩壳分离配置的一外露面,在绝缘板体内嵌设有一插头弹臂,且插头弹臂凸出于外露面。当电连接器插头对接电连接器插座时,外露面贴附接触于舌板的正面,罩壳套接舌板,罩壳的外壁贴附接触金属外壳的内壁,且接地端子抵接罩壳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其接地端子形成一端子弹臂,端子弹臂凸出在舌板的背面且抵压罩壳的内壁。金属外壳上向内凸出形成一接地弹臂,接地弹臂与端子弹臂相向间隔配置且抵压罩壳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插座,借由贯穿舌板的接地端子及金属外壳作为侦测对接之用,因此不需要增设额外的侦测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座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座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座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座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座的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对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插座的变化态样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电连接器插座;

20电连接器插头;

21绝缘板体;

21a外露面;

22罩壳;

23插头弹臂;

100绝缘座;

101作动槽;

110本体;

120舌板;

121正面;

122背面;

210第一端子;

211第一搭接端;

212第一焊接端;

220第二端子;

221第二搭接端;

222第二焊接端;

230接地端子;

231接地搭接端;

232端子弹臂;

300金属外壳;

301开口;

310接地弹臂;

320焊脚;

321穿孔;

322凹点;

400电路板;

410焊接点;

420焊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含一电连接器插座10以及与前述电连接器插座10对接的一电连接器插头20。

参阅图1至图6,前述的电连接器插座10包含有一绝缘座100、数个第一端子210、数个第二端子220、一接地端子230及一金属外壳3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10及第二端子220皆配置为四个。

为本实施例中,绝缘座100较佳地为塑料制的座体。绝缘座100包含一本体110,本体110较佳地呈矩形块体,自本体110一侧延伸出一舌板120,舌板120的二面分别为一正面121以及与正面121相对的一背面122。舌板120上较佳地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作动槽101,于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对应该些第二端子220配置有四个作动槽101。

各第一端子210分别为长条状的金属片,该些第一端子210设在本体110内。各第一端子210的二端分别为一第一搭接端211以及一第一焊接端212,各第一端子210的第一搭接端211延伸至露出在舌板120的正面121。各第一端子210的第一焊接端212分别延伸穿出本体110,且各第一端子210的第一焊接端212穿出本体110后平行于舌板120延伸。

各第二端子220分别为长条状的金属片,该些第二端子220设在本体110内。各第二端子220的二端分别为一第二搭接端221以及一第二焊接端222,各第二端子220的第二搭接端221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各作动槽101内,而且各搭接端皆呈弹臂状而分别凸出在舌板120的正面121,各第二搭接端221能够分别在对应的各作动槽101内作动而向各作动槽101内退缩至舌板120的正面121以下。各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焊接端222分别延伸穿出本体110,且各第二端子220穿出本体110后平行于舌板120延伸。

接地端子230为长条状的金属片,接地端子230设在本体110内,且接地端子230贯穿舌板120配置。接地端子230的二端分别为一接地搭接端231以及一端子弹臂232,接地端子230的接地搭接端231露出在舌板120的正面121,接地端子230的端子弹臂232则延伸贯穿舌板120后凸出在舌板120的该背面122,且端子弹臂232可以延通过其中一作动槽101,端子弹臂232能够在其所在的作动槽101内作动而向作动槽101内退缩至舌板120的正面121以下。

金属外壳300呈筒状,金属外壳300的一端箍套于本体110且金属外壳300的另一端与舌板120间隔配置且形成一开口301以供电连接器插头20插入。金属外壳300外凸形成垂直舌板120延伸的数个焊脚320。金属外壳300上于对应端子弹臂232的位置向内凸出形成一接地弹臂310,且接地弹臂310与端子弹臂232相向间隔配置。

该些第一搭接端211与该接地搭接端231在舌板120的正面121上排列为一列且接地搭接端231位于该列中央,该些第二搭接端221在舌板120的正面121上排列为平行于前述该列的另一列。

参阅图5,前述的电连接器插座10焊接设置在一电路板400上并且与电路板400电性连接。电路板400的表面上印刷布设有对应该些第一焊接端212以及该些第二焊接端222的数个焊接点410,且电路板400上贯穿开设有对应该些焊脚320的数个焊接孔420。当电连接器插座10设置在电路板400上时,各第一焊接端212以及各第二焊接端222分别贴附焊接相对应的各焊接点410,各焊脚320则插入对应的各焊接孔420焊接固定。因此能够减少第二焊接端222的配置数量使得电路板400利用效率更佳,也能够提升制程良率。

参阅图6,前述的电连接器插头20包含一绝缘板体21,以及一罩壳22,绝缘板体21穿设在罩壳22内,绝缘板体21的一面贴附于罩壳22的内壁,绝缘板体21的另一面则形成与罩壳22分离配置的一外露面21a,在绝缘板体21内嵌设有一插头弹臂23,且插头弹臂23凸出于外露面21a。

参阅图7,当电连接器插头20对接电连接器插座10时,外露面21a贴附接触于舌板120的正面121,罩壳22套接舌板120,罩壳22的外壁贴附接触金属外壳300的内壁,且接地端子230抵接罩壳22的内壁。具体而言,端子弹臂232凸出在该舌板120的该背面122且抵压该罩壳22的内壁,接地弹臂310与端子弹臂232相向间隔配置且抵压罩壳22的外壁。因此,接地端子230能够通过电连接器插头20的罩壳22以及电连接器插座10的金属外壳300导通至电路板400。而且,当电连接器插头20的罩壳22未插入接地端子230的端子弹臂232与金属外壳300之间时,因接地端子230未导通而使其相对应的该些第二端子220无法成导通的回路。一旦接地端子230导通即表示,电连接器插头20已插入电连接器插座10且插头弹臂23已对接到位。因此前述的构造可以达成插入侦测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插座10借由贯穿舌板120的接地端子230及金属外壳300作为侦测对接之用,因此不需要增设额外的侦测端子,同时更能减少焊接点410的数量,其降低成本且提升制程良率。

参阅图8,焊脚320上可以进一步地设置有穿孔321或是凹点322,借此以增进焊料的咬合力。在本实施例中,焊脚320上设置有一穿孔321且穿孔321外围环绕有数个凹点3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作出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