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9816发布日期:2020-02-18 14:3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4年8月11日,usb协会发布了新一代usb连接器,插头连接器能够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能够传输usb2.0及usb3.1信号,该usb连接器命名为usbtypec连接器。相关现有技术可以参考cn206441936u号专利揭露的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两排导电端子、金属中隔片及金属外壳等零件,绝缘本体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及位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插接孔,顶壁与底壁内侧面分别凹设有一排端子槽,导电端子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内,每一排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等,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相邻,各电端子包括位于插接孔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接触部排列在顶壁与底壁的内侧面,部分的位于对应端子槽内,当插接孔内有积液时,容易导致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短路,造成烧机的不良现象。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止烧机的插头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数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前端设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沿左右方向在所述插接孔内侧壁上排成一排,所述导电端子至少包括相邻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所述插接孔内侧壁凸设有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挡墙。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插接孔内侧壁凹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槽,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分别包括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端子槽的接触部,所述挡墙位于收容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两所述端子槽之间。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挡墙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并且与所述端子槽左右间隔开。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并且左右间隔开的两个所述挡墙,各所述挡墙邻接与之靠近的所述端子槽。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遮挡所述插接孔后端的主体部,所述挡墙向后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前端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插接孔包括顶壁、底壁及相对两侧壁,所述挡墙凸设于所述顶壁或/和所述底壁的内侧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壁或/和所述底壁的内侧面的前端设有凹槽,所述挡墙向前延伸至所述凹槽。

进一步的改进,每一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排列在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的其他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排列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外侧并且相邻,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排列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外侧并且相邻,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挡墙。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金属中隔片,所述中隔片包括介于上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两锁扣臂及从所述基部左右两端向后延伸的连接尾部,所述基部向前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锁扣臂前端设有侧向凸伸入所述插接孔的锁扣凸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插接孔内侧面设置有防水涂层。

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插接孔内侧壁凸设有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挡墙,当插头连接器进液时,挡墙能够阻断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的液体,避免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因为积液短路,有效避免烧机的不良风险,确保插头连接器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中的插头连接器横向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中的插头连接器纵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中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中的插头连接器横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中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揭露的一种插头连接器100,是一种usbtype-c插头连接器,具有正反插功能,用于供插座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0、数个导电端子20、金属中隔片30及收容绝缘本体10的金属外壳40。

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及位于主体部11前方的插接孔12,主体部11遮挡插接孔12后端,主体部11包括前后贯穿的上下两排固定槽110、位于主体部11左右两侧面的两狭槽112及连接该两狭槽112后端的定位槽113。固定槽110与插接孔12前后贯通,定位槽113位于绝缘本体10后端,并且位于两排固定槽110之间。

插接孔12内侧面设置有防水涂层(未图示),例如:喷防水涂层或者蒸镀纳米防水涂层,防止液体利用毛细现象渗入插接孔12内侧面的缝隙中,另外,插接孔12中的液体容易像滚柱子一样滚落出来,从而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

插接孔12用于供插座连接器插入,其包括顶壁121、与顶壁121相对的底壁122及连接顶壁121与底壁122的相对两侧壁123。顶壁121与底壁122内侧面的前端分别设有水平的凹槽13,后端设有左右间隔排列的一排端子槽14及两挡墙15,端子槽14位于凹槽13后方,并且与固定槽110一一连接。两挡墙15的横截面为矩形,并且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各自排列在两端子槽14之间,并且左右平行的间隔开,挡墙15向前延伸至凹槽13。两侧壁123分别设有侧向贯穿侧壁123的通槽16,通槽16连接狭槽112与插接孔1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取消凹槽13,挡墙15向前延伸至绝缘本体10前端面。

导电端子20排列为上下两排,每一排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11、第二接地端子212、第一电源端子221、第二电源端子222及排列在第一电源端子222与第二电源端子222之间的其他端子23,第一接地端子211与第二接地端子212位于导电端子20的左右两侧,第一电源端子221位于第一接地端子211内侧,并且相邻排列,第二电源端子222位于第二接地端子211的内侧,并且相邻排列。其他端子23包含差分信号端子及侦测端子等。

各导电端子20采用金属板材经下料形成,包括固定部24、从固定部24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5及从固定部24向后延伸的焊接脚26,固定部24一一固定于绝缘本体10固定槽110内,接触部25向前伸入插接孔12,用于与插座连接器电性接触,接触部25部分收容于端子槽14,能够在端子槽14内上下浮动,挡墙15低于接触部25,另外,接触部25与导电端子20的排列顺序保持一致。其中一挡墙15位于第一接地端子211与第一电源端子221的接触部25之间,另一挡墙15位于第二接地端子212与第二电源端子222的接触部25之间,当插头连接器100进液时,挡墙15能够阻断第一接地端子211与第一电源端子221之间的液体、第二接地端子212与第二电源端子222之间的液体,避免第一接地端子211与第一电源端子221、第二接地端子212与第二电源端子222因为积液短路,有效避免烧机的不良风险,确保插头连接器100的使用功能。焊接脚26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0,用于与电路板或线缆电性连接。中隔片30呈工字型,其包括基部31、从基部31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两锁扣臂32及从基部31左右两端向后延伸的连接尾部33,基部31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定位槽113内,同时介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0之间,提供该两排导电端子20之间的信号屏蔽,锁扣臂32后部收容于狭槽112,前部活动设置于通槽16内,能够在通槽16内左右摆动,锁扣臂32前端设有位于插接孔12的锁扣凸部35,用于锁扣于插入插接孔12内的插座连接器。

金属外壳40呈前后中空的筒状结构,绝缘本体10组装金属外壳40内,中隔片30基部31的左右两侧面与金属外壳40内侧面保持接触,使得中隔片30与金属外壳40之间形成接地回路,提供接地效果,能够改善插头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品质。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揭露了另一种插头连接器200,与实施方式1的插头连接器100的主要区别在于:绝缘本体50于第一接地端子211与第一电源端子221之间及第二接地端子212与第二电源端子222之间分别设置左右间隔开的两个挡墙55,两个挡墙55相互平行并且尺寸基本相同,各挡墙55邻接与之靠近的端子槽54。当插头连接器200进液时,两个挡墙55也能够阻断第一接地端子211与第一电源端子221之间的液体、第二接地端子212与第二电源端子222之间的液体,避免第一接地端子211与第一电源端子221、第二接地端子212与第二电源端子222因为积液短路,有效避免烧机的不良风险,确保插头连接器200的使用功能,同样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