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656发布日期:2020-06-20 15:3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公母转接功能,且公母连接器固定效果稳固,并能降低母座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电磁干扰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有一金属外壳、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端子座,端子座设有复数端子以供对接,金属外壳可用于插接对应的另一电连接器,并将其接地以屏蔽电气信号干扰。一般而言,金属外壳多以一金属片制成,其藉由钣金加工弯折成管状、筒状或环状而能够供端子座设置在其内,但现今的电连接器体积微小,金属外壳的接缝易造成电气信号泄漏、及电磁干扰,而降低的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效率及稳定性。

尤其当电连接器具有转接功能时,更常因为公头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的连接固定结构太过简陋,例如,仅提供单一方向的固定动作、或单一组组件的卡固效果,故非常容易因为制程疏失或外力碰撞,即造成公头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的连接固定产生缺陷,而导致金属外壳间的接缝问题更为明显,进而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

另外,当公头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对应插接时,多数的公头连接器在其金属壳体上,通常会具有复数个固定口,用以对应卡固于母座连接器上,惟,该些固定口也是造成磁场泄漏的问题根源之一,然而,母座连接器上对应卡固固定口的结构(一般为弹片结构),并无法对该固定口提供任何遮蔽效果,甚是可惜。

如何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具有公母转接功能,且公母连接器固定效果稳固,并能降低母座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电磁干扰的电连接器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转接用电连接器的公头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利用卡掣结构全方位的相互卡固,而大幅提升两者结合稳定度,并针对对接连接器的固定口进行封闭,以降低固定口处产生的电磁干扰。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包括:一母座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传输导体组、一结合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上的绝缘胶体、及一设于该绝缘胶体外的第一屏蔽壳体,并于该母座连接器一侧设有一与其电性连接的公头连接器,系包括有一第二传输导体组、及一设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外的第二屏蔽壳体,且该第二屏蔽壳体一端环绕形成有至少一卡掣凸部,该第二屏蔽壳体一侧则形成有至少一卡掣凹部,又该第一屏蔽壳体一端界定有一供固定该第二屏蔽壳体的卡掣结构,且该卡掣结构包括有一与该卡掣凸部对应结合的环形卡槽、一凸出形成于该环形卡槽一侧且套设于该第二屏蔽壳体上的环形限位口、及至少一形成于该环形限位口内侧并与该卡掣凹部对应结合的定位凸部,再于该第一屏蔽壳体上形成复数个弹性片体,及于各弹性片体上分别形成有一封口抵持部,供密封该母座连接器的对接连接器的固定口。

本实用新型将母座连接器的第一传输导体组与公头连接器的第二传输导体组电性连接,以提供公母转接的功能,并利用卡掣凸部结合于环形卡槽的动作,于第二屏蔽壳体周围各角度,提供上下左右各面向的卡固效果,并利用凸出状的环形限位口套设在第二屏蔽壳体上进行防护,再配合定位凸部与卡掣凹部的卡合动作,防止第一屏蔽壳体与第二屏蔽壳体发生前后相对位移的状况,借此,提供全方位的固定效果,并于第一屏蔽壳体的弹性片体上形成有封口抵持部,以于对接连接器结合于母座连接器时,由封口抵持部密封对接连接器的固定口,来降低对接连接器造成的电磁干扰。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电连接器所存在的具有转接功能的电连接器公母对接稳定度不佳、及未对公头连接器上的固定口进行防电磁干扰的设计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转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母座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屏蔽壳体的立体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图a-a线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卡掣结构结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母座连接器结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对接连接器结合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对接连接器结合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其中:母座连接器、1、1a,第一传输导体组、11、11a,绝缘胶体、12,第一屏蔽壳体、13、13a,定位弹片、131,抵持限位部

、132,公头连接器、2、2a,第二传输导体组、21、21a,第二屏蔽壳体、22,卡掣凸部、221,第一限位凸块、2211,第二限位凸块、2212,卡掣凹部、222,卡掣结构、3、3a,环形卡槽、31、31a,环形限位口、32、32a,定位凸部、33、33a,屏蔽外壳、34,定位卡槽、341,避位槽、342,弹性片体、4,封口抵持部、41,第一倾斜部、411,抵持底部、412,第二倾斜部、413,转接结构、5,对接连接器、6,固定口、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借助于附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母座连接器1,包括有一第一传输导体组11、一结合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11上的绝缘胶体12、及一设于该绝缘胶体12外的第一屏蔽壳体13;

至少一界定于该第一屏蔽壳体13外壁上且与下述定位卡槽341对应结合的定位弹片131;

复数个凹陷形成于该第一屏蔽壳体13上的抵持限位部132,供抵持该绝缘胶体12以进行限位;

一设于该母座连接器1一侧且与其电性连接之公头连接器2,系包括有一第二传输导体组21、及一设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组21外的第二屏蔽壳体22,且该第二屏蔽壳体22的体积小于该第一屏蔽壳体13的体积;

一设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11与该第二传输导体组21间的转接结构5,且该转接结构5为电路基板、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或电缆线(cable)其中之一;

至少一环绕形成于该第二屏蔽壳体22一端的卡掣凸部221,该卡掣凸部221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供左右限位该转接结构5的第一限位凸块2211,且各第一限位凸块2211上分别形成有一形状对称的第二限位凸块2212,供上下限位该转接结构5;

至少一形成于该第二屏蔽壳体22一侧的卡掣凹部222;

一界定于该第一屏蔽壳体13一端的卡掣结构3,供固定该第二屏蔽壳体22,且该卡掣结构3包括有一与该卡掣凸部221对应结合的环形卡槽31、一凸出形成于该环形卡槽31一侧且套设于该第二屏蔽壳体22上的环形限位口32、及至少一形成于该环形限位口32内侧并与该卡掣凹部222对应结合的定位凸部33;

一延伸形成于该卡掣结构3一侧并供套设于该第一屏蔽壳体13外的屏蔽外壳34,且该屏蔽外壳34内壁上具有至少一定位卡槽341,该屏蔽外壳34内壁上则形成有复数个避位槽342,其中该屏蔽外壳34的壁面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

复数个形成于该第一屏蔽壳体13上且位置对应各该避位槽342的弹性片体4;

复数个分别形成于各该弹性片体4上之封口抵持部41,供密封该母座连接器1的对接连接器的固定口,该封口抵持部41包括有一邻近于该弹性片体4端部的第一倾斜部411、一形成于该第一倾斜部411背离该弹性片体4端部一侧的抵持底部412、及一形成于该抵持部背离该第一倾斜部411一侧的第二倾斜部413,该第二倾斜部413连接该弹性片体4。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达到公母转接功能,且公母连接器固定效果稳固,并能降低母座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6的电磁干扰等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9所示,采用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由一母座连接器1及一公头连接器2组合而成,并使母座连接器1的第一传输导体组11透过一转接结构5(本实施例以电路基板作为举例,但不局限于此)电性连接公头连接器2的第二传输导体组21,借以提供公母转接的功能,且母座连接器1与公头连接器2可分别为不同规格的连接器,例如,公头连接器2可为usbtypec、lightning、microusb、miniusb、或displayport其中之一,而母座连接器1可为usbtypea、lightning、microusb、miniusb、displayport、或hdmi其中之一。本实施例则以母座连接器1为usb3.0typea的规格、公头连接器2为usbtypec的规格作为举例,举凡公头连接器2的第二屏蔽壳体22体积小于母座连接器1的第一屏蔽壳体13体积的组合,皆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为了加强母座连接器1与公头连接器2的结合强度与稳定度,特别设计一卡掣结构3,卡掣结构3包括有一内凹的环形卡槽31,可供第二屏蔽壳体22上的卡掣凸部221塞入结合,以利用环形卡槽31从第二屏蔽壳体22的环周面上,进行向内抵持的限位效果,且当卡掣凸部221与环形卡槽31结合时,第二屏蔽壳体22凸出于卡掣结构3的环形限位口32,而透过环形限位口32套设于第二屏蔽壳体22外,提供包覆性的防护效果,以避免体积较小的公头连接器2受到外力而弯折变形,而在环形限位口32套设第二屏蔽壳体22时,环形限位口32内侧的定位凸部33,亦会同时结合于第二屏蔽壳体22侧面的卡掣凹部222,借以提供环形限位口32与第二屏蔽壳体22的定位效果,避免二者前后位移。借此,利用卡掣结构3提供全方位的固定效果,大幅提升母座连接器1与公头连接器2的结合强度与稳定度。

此外,本实施例的卡掣结构3向母座连接器1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屏蔽外壳34,用以套设于第一屏蔽壳体13上,进一步提供母座连接器1的噪声隔离效果,且屏蔽外壳34内部的定位卡槽341,亦与第一屏蔽壳体13侧壁的定位弹片131对应结合,借以辅助定位凸部33与卡掣凹部222的前后定位效果,进一步提供母座连接器1与公头连接器2的结合强度与稳定度。再者,卡掣凸部221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凸块2211及形状对称的第二限位凸块2212,借由第一限位凸块2211及第二限位凸块2212组成阶梯状的限位结构,而这两组限位结构则分别抵持于转接结构5的对角位置,提供上下左右的限位功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于第一屏蔽壳体13开设u型切口而形成有弹性片体4,并于弹性片体4上形成有封口抵持部41,该封口抵持部41由第一倾斜部411、抵持底部412及第二倾斜部413构成一内凹于第一屏蔽壳体13的u型结构,且该封口抵持部41的大小恰与对接连接器6的固定口61大小相同,以于对接连接器6结合于母座连接器1时,由封口抵持部41密封对接连接器6的固定口61,并因由该固定口61散发的磁场为垂直方向,故可确实由封口抵持部41加以遮蔽,而有效降低对接连接器6造成的电磁干扰。并于第一屏蔽壳体13上凹陷形成有复数个抵持限位部132,该抵持限位部132的外型与封口抵持部41类似,为内凹于第一屏蔽壳体13内以直接对绝缘胶体12进行固定限位,以避免对接连接器6插接母座连接器1的动作,造成绝缘胶体12位移。

当对接连接器6(如usb3.0typea的公头)插入母座连接器1时(如图8、9所示),封口抵持部41受对接连接器6外壳的抵触,使弹性片体4弯曲形变,而进入屏蔽外壳34的避位槽342内,让对接连接器6可顺利进入,当对接连接器6前端抵持到抵持限位部132时,对接连接器6的固定口61亦与封口抵持部41完全对位,并利用弹性片体4的弹力,将封口抵持部41卡固于固定口61中,除了提供对接连接器6的固定效果外,同时利用封口抵持部41的密封效果,达到遮蔽对接连接器6电磁干扰的目的。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取消转接结构的设计,而使母座连接器1a的第一传输导体组11a直接电性连接公头连接器2a的第二传输导体组21a,并将卡掣结构3a(包括环形卡槽31a、环形限位口32a及定位凸部33a)直接设计于第一屏蔽壳体13a的端口处,借此提供不同形态的电连接器,并同样可达成公母连接器固定效果稳固、降低母座连接器1a与对接连接器的电磁干扰等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