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0058发布日期:2020-03-20 06:4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已慢慢渗透到生活的各种场景中,目前大量的机场、体育场馆、办公大楼等纷纷考虑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在一些特殊的安装场所中,比如机场、大型市区建筑物的场所,对光伏组件的表面反光亮度管控得非常严格,要求所采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必须达到足够的防眩光效果。目前部分欧洲客户要求在户外太阳光100000lux照射下,在观察角度0°~60°的观察范围内,测出的反光亮度值必须≤30000cd/m2

目前,太阳能玻璃上表面花纹结构的设计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提高透过率,以增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而未考虑到特定应用场合中对防眩光效果的高要求。目前光伏企业运用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玻璃为表面有不规则绒面的压花超白玻璃,这种绒面结构凹凸尺寸小(粗糙度ra<2um,rz<25um)、反光弧面小,弧面度接近平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水平夹角为178°),虽然在增加减反射镀膜后整体的反射率为6%左右,但这种太阳能玻璃在户外太阳光1000000lux照射下,其0°~60°观察角范围内最大的反光亮度值高达80000cd/m2~110000cd/m2,远高于客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该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更加利于漫反射,增加了“陷光”作用,能降低同一光源在玻璃表面各个方向上的反光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包括玻璃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的表面的按四边形矩阵排布的塔式结构;

所述塔式结构为按四边形矩阵间隔排列的塔部、以及所述塔部之间的间隔凹槽组成的凹凸结构;

所述塔部包括塔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塔柱的顶部的塔顶;所述塔顶为半球状塔顶或半椭圆状塔顶;所述塔柱为锥台结构的塔柱;

所述塔部与塔部之间的间隔由u形凹槽组成,根据四边形矩阵的排列方式,所述u形凹槽分为横向的u形凹槽和纵向的u形凹槽,所述横向的u形凹槽与所述纵向的u形凹槽的相交转角由弧面连接。

所述四边形矩为正方形矩阵或者菱形矩阵。

所述塔顶与所述塔柱的顶部完全结合。

所述塔柱的侧面均为呈凹形的弧面。

两个相邻的所述塔部的中心间距设置为0.1mm~1mm。

所述半球状塔顶的直径为0.05mm~0.5mm。

所述塔柱的高度设置为0.05mm~0.8mm。

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的u形凹槽的中心间距为0.1mm~1mm;

两个相邻的所述纵向的u形凹槽的中心间距为0.1mm~1mm。

所述u形凹槽的槽宽设置为0.6mm~1mm。

所述u形凹槽的槽宽与所述塔部的高度的比例为0.6~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包括玻璃主体、以及设置于玻璃主体的表面的按四边形矩阵排布的塔式结构;塔式结构为按四边形矩阵间隔排列的塔部、以及塔部之间的间隔凹槽组成的凹凸结构;塔部包括塔柱、以及设置于塔柱的顶部的塔顶;塔顶为半球状塔顶或半椭圆状塔顶;塔柱为锥台结构的塔柱;塔部与塔部之间的间隔由u形凹槽组成,根据四边形矩阵的排列方式,u形凹槽分为横向的u形凹槽和纵向的u形凹槽,横向的u形凹槽与纵向的u形凹槽的相交转角由弧面连接。由于塔式结构是由半球状或半椭圆形状的塔顶和弧形面锥台结构的塔柱及其相交底面组成,利用大圆弧面和多角度反射弧面能增加漫反射,同时塔式结构也增加了“陷光”效果,通过引入了“陷光”效果,进一步减少了反射光,能起到很好的防眩光效果,能降低同一光源在玻璃表面各个方向上的反光亮度,同一观察角度的反光亮度值下降超过60%,使其在100000lux的太阳光下,0°~60°观察角范围内的最大的反光亮度达到30000cd/m2及以下。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由于采用半球状塔顶或半椭圆状塔顶,以及弧形面塔柱的凹凸花纹结构,在增大弧面漫反射的同时,增加了陷光作用,使反射光一次或多次在玻璃表面反射和折射,进而增加透过率或者减少反射,从而减少反射光的亮度,提升了防眩光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由于u形凹槽的槽宽设置为0.6mm~1mm,u形凹槽的槽宽与塔部的高度的比例为0.6~1,根据“陷光”原理,当塔顶尺寸、u形槽宽度越小,塔柱高度越高时,陷光效果越好,即防眩光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选取的槽宽、槽宽与塔高比例能够使得一方面易于加工,另一方面不影响玻璃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玻璃主体1;

塔部2、塔柱21、塔顶22;

横向的u形凹槽3;

纵向的u形凹槽4;

相交转角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本发明提及的横向、纵向等方位词,只是用于更好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但不能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玻璃主体1、以及设置于玻璃主体1的表面的按四边形矩阵排布的塔式结构;其中,塔式结构为按四边形矩阵间隔排列的塔部2、以及塔部2之间的间隔凹槽组成的凹凸结构;其中,塔部2包括塔柱21、以及设置于塔柱21的顶部的塔顶22;本实施例中,塔顶22为半球状塔顶;塔柱21为锥台结构的塔柱21。

其中,塔部2与塔部2之间的间隔由u形凹槽组成,根据四边形矩阵的排列方式,u形凹槽分为横向的u形凹槽3和纵向的u形凹槽4,横向的u形凹槽3与纵向的u形凹槽4的相交转角5由弧面连接,进而能够利于漫反射。

本实施例中,四边形矩为正方形矩阵,进而一方面能够易于加工,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眩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塔顶22与塔柱21的顶部完全结合,进而一方面能够易于加工,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眩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塔柱21的侧面均为呈凹形的弧面,进而能够增加漫反射,起到很好的防眩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塔部2的中心间距设置为0.1mm~1mm。半球状塔顶的直径为0.05mm~0.5mm。塔柱21的高度设置为0.05mm~0.8mm。两个相邻的横向的u形凹槽3的中心间距为0.1mm~1mm;两个相邻的纵向的u形凹槽4的中心间距为0.1mm~1mm。因此,该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能够实现在100000lux的太阳光下,0°~60°观察角范围内的最大的反光亮度达到30000cd/m2以下。

本实施例中,u形凹槽的槽宽设置为0.6mm~1mm;u形凹槽的槽宽与塔部2的高度的比例为0.6~1。根据“陷光”原理,当塔顶尺寸、u形槽宽度越小,塔柱高度越高时,陷光效果越好,即防眩光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选取的槽宽、槽宽与塔高比例能够使得一方面易于加工,另一方面不影响玻璃的透光率。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塔顶22为半椭圆状塔顶。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塔式花型太阳能玻璃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四边形矩为菱形矩阵。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