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7788发布日期:2020-05-08 13:3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



背景技术:

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线束端子上通常套设有护套,用于防护端子,防止端子被腐蚀或者损伤,且护套通常为绝缘材料制成,用于放置端子接线后与其他导电部件接触而损伤电路。

在电工装配过程中,护套通常由电线为安装端子的一端穿入,然后再套在端子上,然后再安装电线另一端的端子,装配过程比较复杂,效率不高。

为此,亟需一种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该护套结构容易安装在线束端子上,简化了端子的装配过程,有利于提升电线端子护套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该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方便了护套的安装,简化了端子的装配过程,有利于提升电线端子护套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包括护套本体,所述护套本体包括第一半套体以及于所述第一半套体相合的第二半套体,所述第一半套体下边缘与所述第二半套体下边缘固定,且所述第一半套体顶部设有连接带,所述第二半套体顶部外表面开设有嵌合槽;所述连接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套体顶部固定,另一端固定有嵌设于所述嵌合槽内的嵌合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线束端子的护套时,操作人员将护套本体的第一半套体以及第二半套体张开并套设于端子上,然后操作人员闭合护套本体,使得第一半套体上侧边缘以及第二半套体上侧边缘相合,然后操纵人员将通过连接带与第二半套体固定的嵌合体挤压进入第一半套体上的嵌合槽内,即可使得第一半套体与第二半套体连接固定,从而使得护套本体于线束端子上套设完毕,该安装过程与传统护套的安装过程相比,避免了从线束一端套入护套的步骤,且无需在线束上套上护套后再固定端子,简化了线束端子的装配过程,有利于提升电线端子护套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合槽内壁设有弹性塑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合体嵌入嵌合槽内时,嵌合体与嵌合槽内壁上的弹性塑料层相抵,由于该弹性塑料层的硬度相较于第一半套体本身的橡胶材质来说更硬,故而加强了嵌合槽夹紧嵌合体的效果,防止嵌合体脱离嵌合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半套体开设所述嵌合槽的表面固定有止回条,所述止回条一端设置于所述嵌合槽一侧,另一端弯曲并延伸至嵌合槽开口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嵌合体挤压进入嵌合槽内的工程中,嵌合体抵住嵌合槽开口处的止回条,使得止回条弯曲,从而使得嵌合体最终挤压至嵌合槽内并位于止回条靠近嵌合槽的一侧,此时,止回条与嵌合体相抵,对嵌合体具有一个阻碍嵌合体脱离嵌合槽的作用,使得第一半套体与第二半套体连接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条于所述嵌合槽上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止回条沿嵌合槽的长度方向排列并分别位于连接带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回条设置于连接带两侧,使得止回条对嵌合体的阻碍作用更均匀,且防止止回条的位置阻碍到连接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合槽的横断面呈270°的扇形,所述嵌合体为圆柱状,所述嵌合体的圆柱面与所述连接带固定;所述嵌合体的圆柱面与嵌合槽的内壁以及所述止回条靠近嵌合槽内的弧形表面贴合并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合体挤压进入嵌合槽内时,嵌合体露出嵌合槽的弧形表面与止回条的弧形表面贴合并相抵,从而使得止回条对嵌合体的阻碍作用更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半套体上侧边缘固定有第一柔性条,所述第二半套体上侧边缘固定有第二柔性条;所述第一柔性条与所述第二柔性条相抵,且所述第一柔性条与所述第二柔性条相抵的表面沿从第一半套体外到内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嵌合槽并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护套本体套上端子上时,操作人员合上第一半套体与第二半套体,使得第一柔性条与第二柔性条相抵并相互挤压,此时,第二柔性条沿斜面朝向护套本体内移动,使得第二半套体上侧边缘朝向护套本体内弯曲,此时,嵌合槽的开口相对于其初始状态张开程度更大,方便操作人员将嵌合块挤压进入嵌合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半套体顶部固定有弹性座,所述连接带远离所述嵌合体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座的设置,增强了连接带与第二半套体之间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安装线束端子的护套时,操作人员将护套本体的第一半套体以及第二半套体张开并套设于端子上,然后操作人员闭合护套本体,使得第一半套体上侧边缘以及第二半套体上侧边缘相合,然后操纵人员将通过连接带与第二半套体固定的嵌合体挤压进入第一半套体上的嵌合槽内,即可使得第一半套体与第二半套体连接固定,从而使得护套本体于线束端子上套设完毕,该安装过程与传统护套的安装过程相比,避免了从线束一端套入护套的步骤,且无需在线束上套上护套后再固定端子,简化了线束端子的装配过程,有利于提升电线端子护套的安装效率;

2.在嵌合体挤压进入嵌合槽内的工程中,嵌合体抵住嵌合槽开口处的止回条,使得止回条弯曲,从而使得嵌合体最终挤压至嵌合槽内并位于止回条靠近嵌合槽的一侧,此时,止回条与嵌合体相抵,对嵌合体具有一个阻碍嵌合体脱离嵌合槽的作用,使得第一半套体与第二半套体连接稳固;

3.当护套本体套上端子上时,操作人员合上第一半套体与第二半套体,使得第一柔性条与第二柔性条相抵并相互挤压,此时,第二柔性条沿斜面朝向护套本体内移动,使得第二半套体上侧边缘朝向护套本体内弯曲,此时,嵌合槽的开口相对于其初始状态张开程度更大,方便操作人员将嵌合块挤压进入嵌合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半套体;11、第一半管体;12、第二半管体;13、第一柔性条;2、第二半套体;21、第三半管体;22、第四半管体;23、第二柔性条;3、连接部;31、弹性座;32、连接带;33、嵌合体;34、嵌合槽;341、弹性塑料层;35、止回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线束端子的护套结构,包括护套本体。护套本体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分为第一半套体1以及第二半套体2。第一半套体1包括第一半管体11以及第二半管体12,第一半管体11的横截面呈矩形,第二半管体12的横截面呈圆形,且第一半管体11与第二半管体12之间一体成型,使得第一半管体11与第二半管体12的横截面自然过渡。第二半套体2包括第三半管体21以及第四半管体22,第三半管体21的横截面呈矩形,第四半管体22的横截面呈圆形,且第三半管体21与第四半管体22之间一体成型,使得第一半管体11与第二半管体12的横截面自然过渡。第一半套体1与第二半套体2关于护套本体的竖直平分面对称设置,第一半管体11与第三半管体21相合,第二半管体12与第四半管体22相合,且第一半套体1的下侧边缘与第二半套体2的下侧边缘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护套本体顶部设有连接部3,连接部3共设有两处,两处连接部3分别设置于第一半管体11与第三半管体21之间以及第二半管体12与第四半管体22之间。结合图2、图3所示,连接部3包括弹性座31、连接带32、嵌合体33、嵌合槽34以及止回条35。弹性座31为圆形凸起,其设置于第一半套体1顶部并固定于第一半套体1外壁上,且弹性座31与第一半套体1一体成型。连接带32为带状结构,由塑料制成,其一端穿入弹性座31的弧形表面内并与弹性座31粘贴固定,另一端朝向第二半套体2延伸。嵌合体33为圆柱体结构,由硬质塑料制成,其圆柱面与连接带32远离弹性座31的一端固定并一体成型,且连接点远离弹性座31的一端设置于嵌合体33轴线方向的中部位置。嵌合槽34开设于第二半套体2顶部外壁上,嵌合槽34的横断面呈270°的扇形结构,其轴线与第一半套体1以及第二半套体2之间的间隙平行,且嵌合槽34内壁上设有弹性塑料层341。弹性塑料层341为圆弧形薄片状结构,由塑料制成,其设置于嵌合槽34内,且弹性塑料层341外壁与嵌合槽34的弧形内壁贴合并粘贴固定。止回条35为横断面呈弧形的条状结构,其一端设置于嵌合槽34靠近弹性座31的一侧并与第一半套体1外壁粘贴固定,另一端朝向嵌合槽34内延伸并弯曲,且止回条35于嵌合槽34处共设有两条,两条止回条35沿嵌合槽34的轴线方向排列并分别设置于连接带32两侧。在嵌合体33挤压进入嵌合槽34内的过程中,止回条35朝向嵌合槽34内弯曲,直至嵌合体33进入嵌合槽34内,使得嵌合体33圆柱面与嵌合槽34内壁上的弹性塑料层341相抵,同时,止回条35靠近嵌合槽34内的弧形表面与嵌合体33圆柱面露出嵌合槽34的部分贴合并相抵,使得嵌合体33于嵌合槽34内嵌合牢固。第一半套体1与第二半套体2之间设有第一柔性条13以及第二柔性条23,第一柔性条13为横断面呈直角三角形,其长度方向沿第一半套体1的上侧边缘延伸并与第一半套体1的上侧边缘厚度表面固定,且第一柔性条13的倾斜面朝向护套本体内。第二柔性条23的横断面为直角三角形,其长度方向沿第二半套体2的上侧边缘延伸并与第二半套体2的上侧边缘厚度表面固定,且第二柔性条23的倾斜面朝向护套本体外并与第一柔性条13的倾斜面贴合相抵。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护套本体套设于端子上,使得第一半套体1与第二半套体2相合,然后操作人员微微压紧第一半套体1与第二半套体2顶部,使得第一柔性条13与第二柔性条23抵住,此时,第二半套体2上侧边缘微微朝向护套本体内弯曲,嵌合槽34的开口相较于初始状态张开,然后操作人员将嵌合体33挤压进入嵌合槽34内,从而使得第一半套体1与第二半套体2连接牢固,该安装过程与传统护套的安装过程相比,避免了从线束一端套入护套的步骤,且无需在线束上套上护套后再固定安装端子,简化了线束端子的装配过程,有利于提升电线端子护套的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