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5079发布日期:2020-07-24 16:2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锌锰干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普通锌锰电池按密封圈在锌筒中的位置,分成二类电池:一类电池密封圈放在锌筒口内部,称为内塞电池,密封圈称为内塞;一类电池密封圈放在锌筒口上方,称外外塞电池,密封圈称为外塞。实践表明,外塞电池很容易做成防爆的电池。内塞电池的密封圈也已实现了防爆,但实践中不稳定,容易产生一定比例的不防爆。

为此,市场上研发出了一种开直通孔内塞的技术,能够实现防爆的功能,但由于孔设置于内塞底平面,在直通孔上涂封口剂难于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使得密封直通孔的操作容易实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包括圆盘形的底盘,底盘的中央位置纵向贯穿的开设有用以穿过碳棒的中孔,且底盘上邻近中孔的位置上纵向贯穿的开设有至少一个直通孔,于底盘下端面邻近中孔的位置上还开设有与直通孔等数量的凹槽,凹槽的开口方向面向中孔,每一直通孔的下侧开口分别位于一个凹槽内。

较佳的,底盘的外缘位置还形成有用以卡接锌锰干电池的正极帽的卡扣结构。

较佳的,底盘的外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柱状环形边,且柱状环形边的上端面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整体向外扩张的喇叭状环形边,喇叭状环形边的内缘最小直径小于柱状环形边的内径,并于喇叭状环形边的下端面内侧壁与柱状环形边的内侧壁间形成的环形缺口作为卡扣结构。

较佳的,底盘的下端面上于中孔的边缘位置具有圆倒角,且凹槽开设于圆倒角的弧面上。

较佳的,凹槽整体呈球面凹槽结构。

较佳的,底盘的上端面上于中孔的边缘位置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环状凸起。

较佳的,环状凸起的外缘位置上还开设有与直通孔等数量且位置相对的方形凹槽。

较佳的,直通孔、凹槽、方形凹槽的数量均为一个。

较佳的,直通孔为圆形孔,且直径为0.05~0.15mm。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包括底盘、中孔、直通孔、凹槽以及卡扣结构,直通孔的设计能够使得装配至锌锰干电池中后起到防爆效果,且凹槽与直通孔下端开口相接并面向中孔,使得涂胶时在对碳棒与密封圈间实现密封的同时即可实现对直通孔下端开口密封,从而使得密封直通孔的操作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定义如图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方向。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包括圆盘形的底盘1,且底盘1的中央位置纵向贯穿的开设有用以穿过碳棒11的中孔2,且底盘1上邻近中孔2的位置上纵向贯穿的开设有至少一个直通孔4,用以起到防爆作用,于底盘1下端面邻近中孔2的位置上还开设有与直通孔4等数量的凹槽3,凹槽3的开口方向面向中孔2,每一直通孔4的下侧开口分别位于一个凹槽3内;底盘1的外缘位置还形成有用以卡接锌锰干电池的正极帽的卡扣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包括底盘1、中孔2、直通孔4、凹槽3以及卡扣结构,直通孔4的设计能够使得装配至锌锰干电池中后起到防爆效果,且凹槽3与直通孔4下端开口相接并面向中孔2,使得涂胶时在对碳棒11与密封圈间实现密封的同时即可实现对直通孔4下端开口密封,从而使得密封直通孔4的操作容易实现。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盘1的外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柱状环形边7,且柱状环形边7的上端面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整体向外扩张的喇叭状环形边8,且喇叭状环形边8的内缘最小直径小于柱状环形边7的内径,并于喇叭状环形边8的下端面内侧壁与柱状环形边7的内侧壁间形成的环形缺口9作为上述的卡扣结构。具体如图2中所示,正极帽的外缘卡置于环形缺口9中,且喇叭状环形边8的外侧边缘在抵接锌筒内侧壁后向内收拢,并由喇叭状环形边8的下端面内侧壁进一步压紧位于环形缺口9内的正极帽的外缘,使得整体卡合结构简洁而易于实现。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底盘1的下端面上于中孔2的边缘位置具有圆倒角6,且凹槽3开设于圆倒角6的弧面上,使得对碳棒11及底盘1之间涂胶时便于密封胶进入凹槽3内并封闭直通孔4。进一步的,凹槽3整体呈球面凹槽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的,底盘1的上端面上于中孔2的边缘位置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环状凸起14,以加强与碳棒11的配接效果。进一步的,环状凸起14的外缘位置上还开设有与直通孔4等数量且位置相对的方形凹槽5,以加强防爆效果。进一步的,上述的直通孔4、凹槽3、方形凹槽5的数量均为一个,但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的,直通孔4为圆形孔,且直径为0.05~0.15mm。

具体的,带直通孔4的底盘1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后,对底盘1下端面主要为中孔2下方的圆倒角6及凹槽3、底盘1下端面抵接锌筒的位置(具体参阅图2)涂覆密封胶13,同时在该操作中完成了对直通孔4的涂胶密封操作,进而将底盘1装入锌筒10内并套设于碳棒11外,操作简便,一步到位。通过以上方案,能够对电池形成有效密封,同时正极帽12侧面开有与直通孔4相连通的孔;同时当电池被误用时,产生的内部压力可冲破直通孔4处密封胶13,通过正极帽12侧面的孔,释放出去,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形的底盘(1),所述底盘(1)的中央位置纵向贯穿的开设有用以穿过碳棒(11)的中孔(2),且所述底盘(1)上邻近所述中孔(2)的位置上纵向贯穿的开设有至少一个直通孔(4),于所述底盘(1)下端面邻近所述中孔(2)的位置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直通孔(4)等数量的凹槽(3),所述凹槽(3)的开口方向面向所述中孔(2),每一所述直通孔(4)的下侧开口分别位于一个所述凹槽(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外缘位置还形成有用以卡接锌锰干电池的正极帽(12)的卡扣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外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柱状环形边(7),且所述柱状环形边(7)的上端面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整体向外扩张的喇叭状环形边(8),所述喇叭状环形边(8)的内缘最小直径小于所述柱状环形边(7)的内径,并于所述喇叭状环形边(8)的下端面内侧壁与所述柱状环形边(7)的内侧壁间形成的环形缺口(9)作为所述卡扣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下端面上于所述中孔(2)的边缘位置具有圆倒角(6),且所述凹槽(3)开设于所述圆倒角(6)的弧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整体呈球面凹槽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上端面上于所述中孔(2)的边缘位置还向上延伸的形成有环状凸起(1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14)的外缘位置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直通孔(4)等数量且位置相对的方形凹槽(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孔(4)、凹槽(3)、方形凹槽(5)的数量均为一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孔(4)为圆形孔,且直径为0.05~0.1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防爆锌锰干电池内的密封圈,包括圆盘形的底盘,底盘的中央位置纵向贯穿的开设有用以穿过碳棒的中孔,且底盘上邻近中孔的位置上纵向贯穿的开设有至少一个直通孔,于底盘下端面邻近中孔的位置上还开设有与直通孔等数量的凹槽,凹槽的开口方向面向中孔,每一直通孔的下侧开口分别位于一个凹槽内。其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装配至锌锰干电池中后起到防爆效果,且凹槽与直通孔下端开口相接并面向中孔,使得涂胶时在对碳棒与密封圈间实现密封的同时即可实现对直通孔下端开口密封,从而使得密封直通孔的操作容易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丰银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