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上铁轭插铁定位支撑标准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9580发布日期:2020-05-26 17:4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上铁轭插铁定位支撑标准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上铁轭插铁定位支撑标准化模具,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压器的制造工艺中,不同项目的图纸不同,上铁轭硅钢片级台长度、高度、叠片数量均不相同,在插装上铁轭过程中需频繁调整支撑长度及高度。所需的调节片数量、规格极多,造成操作困难。并且调整后的支撑难以固定,在正常的上铁轭插装过程中极易松动、歪斜、脱落,此时又需要重新调整、填充。每次填充所用的调节片均无法重复利用。如果同一项目产品图纸相同,产品数量较多,已有技术的支撑方式需每台产品重新调整,这样在整个项目内所有产品插装上铁轭的支撑调整次数会呈几何倍数增加,操作极为不便。另外,已有技术采用多层纸板、木块等杂乱的材料填充,外形尺寸不一、厚度不一、受力压缩比不一,没有规律随机性很强,操作现场杂乱、人员操作繁琐、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上铁轭插铁定位支撑标准化模具,确保支撑调整满足图纸要求,大量减少调整次数,大量减少人员操作,实现插铁支撑调节的标准化操作,提高质量、减少人工、减少材料损耗,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压器上铁轭插铁定位支撑标准化模具,由多个叠加片组合而成,所述叠加片为矩形板,矩形板的底面设有纵向布置燕尾状凸台,矩形板的上表面设有纵向布置的燕尾状凹槽;相邻两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相匹配,将相邻两个叠加片连接在一起并叠加起来,多个叠加片相互叠加在一起构成定位支撑模具,定位支撑模具的侧面设有c型卡,c型卡由上卡板、下卡板和立板构成,立板的顶端设有上卡板,底端设有下卡板,上卡板和下卡板均与立板垂直,整体构成c型结构;c型卡的立板高度大于定位支撑模具高度,c型卡的上卡板和下卡板分别卡在定位支撑模具的上表面和底面,所述上卡板上设有压紧螺杆,压紧螺杆压在定位支撑模具的上表面。

所述压紧螺杆的底部设有压盘,压盘压在定位支撑模具的上表面。

所述c型卡的数量为多个,卡在一个定位支撑模具上,c型卡压紧位置及数量根据需要调整,保持一定间隔,最首端和末端的c型卡分别靠近定位支撑模具的两个端部。

所述叠加片厚度10-20mm。

所述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均位于叠加片的中间位置。

所述相邻两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布置位置不同,一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位于叠加片的左侧、燕尾状凹槽位于叠加片的右侧,另一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位于叠加片的右侧、燕尾状凹槽位于叠加片的左侧,相邻两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相互匹配。

所述叠加片放置在酚醛垫板上,根据不同产品的线圈顶部与上铁轭下端面的间距不同,用普通的酚醛垫板放在最下面;从铁轭第一个级台底部位置放置第一个叠加片,该叠加片上部与上铁轭中间台阶下端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然后根据生产进度准备下一个台阶的支撑叠加片,根据图纸要求,依次累加叠加片厚度,直至上铁轭插装完成。压紧牢固后,撤出下部临时填充的酚醛垫板,随后取出已经形成整体的本实用新型,待同一项目图纸的后续产品使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同一项目不同产品,使用相同的图纸,可以只在首台产品做一次支撑调整,完工后,整体卸下,整体用于后续产品。用于不同的项目产品,只需将模具各部分拆解,根据需要重新组装即可。

本实用新型优点和效果:通过现场使用,取得了良好技术效果,确保支撑调整满足图纸要求,大量减少调整次数,大量减少人员操作,实现插铁支撑调节的标准化操作,提高质量、减少人工、减少材料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叠加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燕尾状凸台1、叠加片2、燕尾状凹槽3、立板4、压紧螺杆5、压盘6、上卡板7、定位支撑模具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变压器上铁轭插铁定位支撑标准化模具,由多个叠加片2组合而成,所述叠加片为矩形板,矩形板的底面设有纵向布置燕尾状凸台1,矩形板的上表面设有纵向布置的燕尾状凹槽3;相邻两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相匹配,将相邻两个叠加片连接在一起并叠加起来,多个叠加片相互叠加在一起构成定位支撑模具8,定位支撑模具的侧面设有c型卡,c型卡由上卡板7、下卡板和立板4构成,立板4的顶端设有上卡板7,底端设有下卡板,上卡板和下卡板均与立板垂直,整体构成c型结构;c型卡的立板4高度大于定位支撑模具8高度,c型卡的上卡板和下卡板分别卡在定位支撑模具的上表面和底面,所述上卡板7上设有压紧螺杆5,压紧螺杆5压在定位支撑模具8的上表面。

所述压紧螺杆5的底部设有压盘6,压盘6压在定位支撑模具8的上表面。

所述c型卡的数量为多个,卡在一个定位支撑模具8上,c型卡压紧位置及数量根据需要调整,保持一定间隔,最首端和末端的c型卡分别靠近定位支撑模具的两个端部。

所述叠加片厚度10-20mm。

在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单个叠加片的厚度,一般取10-20mm,叠加片两侧分别有燕尾状凸台1(公口)和燕尾状凹槽3(母口),燕尾状凹槽3深度5mm,占叠加片总厚度的一半以下,确保叠加片强度。各叠加片通过燕尾状凸台1(公口)和燕尾状凹槽3(母口)匹配插装连接,累加厚度,构成定位支撑模具,每处燕尾状凸台1(公口)和燕尾状凹槽3(母口)深度预留1mm裕量,燕尾状凸台1裕量叠加可在生产需要的时候填充2mm微调纸板,微调整体厚度,每两个叠加片插装处的间隙微调裕量可达4mm,微调范围达到叠加片厚度的近1/2,完全满足调整需求。

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产品的线圈顶部与上铁轭下端面的间距不同,提前准备临时调节厚度,用普通的酚醛垫板放在最下面。从铁轭第一个级台底部位置放置第一个叠加片2,该叠加片上部与上铁轭中间台阶下端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然后根据生产进度准备下一个台阶的支撑叠加片,根据图纸要求,依次累加叠加片厚度,必要时填充微调纸板,直至上铁轭插装完成。

用带有压紧螺杆5的c型卡将所有累加的叠加片压紧,c型卡压紧位置及数量根据需要调整,保持一定间隔,确保最首端和末端的c型卡尽量靠近定位支撑模具的端部。压紧牢固后,撤出下部临时填充的酚醛垫板,随后取出已经形成整体的本实用新型,待同一项目图纸的后续产品使用。

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可制作任意厚度的叠加片。

实施例一,参照附图3,叠加片厚度小于15mm,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均位于叠加片的中间位置。

实施例二,参照附图4,叠加片厚度大于等于15mm,相邻两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布置位置不同,一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位于叠加片的左侧、燕尾状凹槽位于叠加片的右侧,另一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位于叠加片的右侧、燕尾状凹槽位于叠加片的左侧,相邻两个叠加片的燕尾状凸台与燕尾状凹槽相互匹配,以确保叠加片本身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