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4456发布日期:2020-09-15 19:2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制造技术也趋于成熟,现有的显示面板主要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displaypanel,pdp)等。近年来,因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使用自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而具有诸如响应速率快、发光效率高、亮度高和视角宽之类的优点,致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而成为关注焦点。

在显示装置普及的同时,用户不仅对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功能种类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示装置的轻薄化以及窄边框等条件也越来越多成为用于选择的显示装置的因素。窄边框化是通过进一步压缩边框区域的宽度以实现有效显示区域(activearea,aa)面积进一步扩大。窄边框化的要求对显示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一般显示屏在制作窄边框时,上、左、右边框比较容易实现,下边框是实现窄边框的主要瓶颈,主要原因是下边框位置为主要显示屏走线输出侧,且需要在此位置做芯片(cog,chiponglass)或柔性电路板(cof,chiponflex或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绑定,加上触控驱动芯片fpc也是在下边框位置进行出线及绑定,因此要进一步缩小下边框较为困难。例如显示装置中各个显示屏走线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下边框的各个绑定焊盘80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等,均容易出现短路现象,影响面板良率。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短路问题,又可以尽量缩小边框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边框较窄时容易造成短路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阵列层,位于基板一侧,阵列层至少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至少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封装层,位于阵列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层,位于封装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层至少包括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至少包括多条第二信号线;在绑定区范围内,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直接贴合电连接,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区范围内,第一信号线(可以为从显示区延伸连接至绑定区的数据线)与第二信号线(可以为连接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线)直接贴合电连接,即绑定区范围内的阵列层的第一金属层和触控层的第二金属层之间没有其他任何膜层,在绑定区绑定驱动芯片时,可以通过同一个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给入第一信号线显示用的数据电压信号,给入第二信号线触控信号,即提供触控层触控信号的电路可以制作于同一个驱动芯片内,有利于减少驱动芯片的数量,节约成本,最终可以只用一个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通过分时驱动来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的共同驱动的功能。并且,本发明的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内任意相邻的两个焊盘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表示为绑定区范围内,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尽量小,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可以使非显示区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尽可能的靠近,有利于压缩第一信号线占用的边框宽度,有利于缩小显示面板边框的同时,第一有机绝缘部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绑定区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短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绑定区ba;显示面板000包括:

基板10;

阵列层20,位于基板10一侧,阵列层20至少包括第一金属层201,第一金属层201至少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2011;

封装层30,位于阵列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

触控层40,位于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触控层40至少包括第二金属层401,第二金属层401至少包括多条第二信号线4011;

在绑定区ba范围内,第一信号线2011与第二信号线4011直接贴合电连接,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501。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快速反应的优点,无需背光灯,可以采用较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能够显著节省电能。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绑定区ba,绑定区ba可以用于绑定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图中未示意),驱动芯片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如数据电压信号、触控信号等)。

本实施例的基板10可以作为载体用于承载显示面板000的其他结构,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还可以为柔性基板,可以包括塑料,例如,基板10可以包括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tac)或乙酸丙酸纤维素(cap)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位于基板10一侧的阵列层20可以包括栅极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有源层,还可以包括各个导电膜层之间的绝缘层(图2中未填充)等。

可选的,阵列层20远离基板10一侧还可以包括像素定义层60和发光器件层70,像素定义层60包括多个开口601,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开口601至少贯穿像素定义层60,发光器件层7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701,发光器件701位于开口601内,像素定义层60用于限定出发光器件层70的各个发光器件701的设置位置,每个开口601内用于设置发光器件层70的发光器件701,即发光器件7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与开口6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相互交叠。阵列层20形成在基板10上,可选的,阵列层20的各个膜层可以用于制作多个驱动发光器件701进行发光的像素电路,可以包括扫描线、数据线、驱动晶体管等。每个像素电路至少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例如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2t1c)、包括五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5t1c)、包括七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7t1c)。并且该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中包括一个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发光器件701的阳极电连接,控制发光器件701的显示。本实施例的阵列层20至少包括第一金属层201,第一金属层201至少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2011,其中,第一金属层201可以为源漏极金属层,第一信号线2011可以为连接至绑定区ba的数据线。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中,像素定义层60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的封装层30,封装层30可以为薄膜封装层,例如无机层、有机层、无机层的三层或者五层堆叠的结构,用于对发光器件层70的发光器件701的封装保护,使其免受外部湿气和氧等的影响。显示面板000还包括在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的触控层40,触控层40用于实现显示面板000的触控检测功能。可选的,触控层40可以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图1中未示意)和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即触控层40可以至少包括第二金属层401,第二金属层401至少包括多条第二信号线4011,第二信号线4011可以为连接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线。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在绑定区ba范围内,第一信号线2011(可以为从显示区aa延伸连接至绑定区ba的数据线)与第二信号线4011(可以为连接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线)直接贴合电连接,即绑定区ba范围内的阵列层20的第一金属层201和触控层40的第二金属层401之间没有其他任何膜层,在绑定区ba绑定驱动芯片时,可以通过同一个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给入第一信号线2011显示用的数据电压信号,给入第二信号线4011触控信号,即提供触控层40触控信号的电路可以制作于同一个驱动芯片内,有利于减少驱动芯片的数量,节约成本,最终可以只用一个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通过分时驱动来实现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和触控的共同驱动的功能。并且,本实施例的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当绑定区ba的任意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连接至绑定区ba内的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绑定位置处的任意两个焊盘80(pad,用于与驱动芯片上的引脚贴合绑定实现电连接)上时,由于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因此显示面板000的绑定区ba内任意相邻的两个焊盘8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表示为绑定区ba范围内,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的距离,即任意相邻的两个焊盘80之间的距离l)可以尽量小,其中第一方向x可以为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可以使非显示区na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尽可能的靠近,有利于压缩第一信号线2011占用的边框宽度,有利于缩小显示面板000边框的同时,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短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000的制作良率。

可选的,如图3所示,一般在制程过程中,受限于刻蚀工艺的影响,信号线的截面一般为梯形状,可以为带圆角的梯形状,形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在铺设完第一金属层201后,图案化第一金属层201,形成多条第一信号线2011,然后制作位于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后,在第一金属层201远离基板10一侧制作其余膜层,但是在绑定区b范围内第一金属层201远离基板10的膜层均做刻蚀处理,至第二金属层401铺设后,图案化第二金属层401,形成多条第二信号线4011,使在绑定区ba范围内,第一信号线2011与第二信号线4011直接贴合电连接,并且由于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因此即使存在工艺上的对位偏差,也可以避免图案化第二金属层401时对第一金属层201过刻,从而可以避免影响良率。

可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在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的间距l大于0且小于2μm,由于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因此显示面板000的绑定区ba内任意相邻的两个焊盘8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表示为绑定区ba范围内,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的距离,即任意相邻的两个焊盘80之间的距离l)可以尽量小,其中第一方向x可以为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在工艺允许下,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沿第一方向x的间距l大于0且小于2μm,从而可以使非显示区na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尽可能的靠近,有利于压缩第一信号线2011占用的边框宽度,有利于缩小显示面板000边框的同时,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短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000的制作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图3仅是示意性画出显示面板000的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的结构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有机显示面板功能的结构,例如各个绝缘层、钝化层、基板10与阵列层20之间的缓冲层、盖板等膜层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4,图4是图1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区aa范围内,封装层30和触控层40之间至少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50a,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层50a同层设置。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封装层30靠近基板10一侧可以包括发光器件层70,发光器件层70可以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70a、发光层70b、第二电极70c,其中,第一电极70a位于发光层70b靠近基板10的一侧,第二电极70c位于发光层70b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一电极70a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70c可以为阴极,第一电极70a可以通过过孔与阵列层20的驱动晶体管的源/漏极电连接。第一电极70a和第二电极70c通过发光层70b彼此绝缘,如果在第一电极70a和第二电极70c施加电压,则发光层70b发射可见光,从而实现能被使用者识别的图像。本实施例在显示区aa范围内的封装层30和触控层40之间还至少设置了第一有机绝缘层50a,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使发光器件层70的第二电极70c和触控层4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有利于降低触控层40的负载(距离越大,第二电极70c对触控性能的影响越小),并且本实施例设置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层50a同层设置,可以在显示区aa形成第一有机绝缘层50a同层的同时制作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有利于减少工艺步骤,简化工艺制程,提高制作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3、图5和图6,图5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有机绝缘部501的厚度h1大于或等于第一信号线2011的厚度h2,且第一有机绝缘部501的厚度h1小于或等于第一信号线2011和第二信号线4011的厚度之和h3。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有机绝缘部501的厚度h1可以等于第一信号线2011的厚度h2(如图3所示),从而可以使各个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和与第一信号线2011形成整面的结构,有利于第一金属层201远离基板10一侧的平坦化,以制作其余膜层。可选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有机绝缘部501的厚度h1还可以大于第一信号线2011的厚度h2,且第一有机绝缘部501的厚度h1小于或等于第一信号线2011和第二信号线4011的厚度之和h3,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厚度h1的增加,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发光器件层70的第二电极70c和触控层4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的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触控层40的负载(距离越大,第二电极70c对触控性能的影响越小)。本实施例仅通过一层第一有机绝缘层50a的制作,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有机绝缘部501的厚度h1大于或等于第一信号线2011的厚度h2,且第一有机绝缘部501的厚度h1小于或等于第一信号线2011和第二信号线4011的厚度之和h3(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实现避免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短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000的制作良率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发光器件层70的第二电极70c和触控层4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降低触控层40的负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7和图8,图7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区aa范围内,封装层30和触控层40之间至少包括第二有机绝缘层50b;

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二有机绝缘层50b同层设置。

可选的,在显示区aa范围内,封装层30和触控层40之间还包括第三有机绝缘层50c,第三有机绝缘层50c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50b远离基板10的一侧;

在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二信号线4011之间设有第二有机绝缘部502,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层叠设置,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三有机绝缘层50c同层设置。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封装层30靠近基板10一侧可以包括发光器件层70,发光器件层70可以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70a、发光层70b、第二电极70c,其中,第一电极70a位于发光层70b靠近基板10的一侧,第二电极70c位于发光层70b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一电极70a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70c可以为阴极,第一电极70a可以通过过孔与阵列层20的驱动晶体管的源/漏极电连接。第一电极70a和第二电极70c通过发光层70b彼此绝缘,如果在第一电极70a和第二电极70c施加电压,则发光层70b发射可见光,从而实现能被使用者识别的图像。

本实施例在显示区aa范围内的封装层30和触控层40之间还至少设置了第二有机绝缘层50b和第三有机绝缘层50c,第三有机绝缘层50c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50b远离基板10的一侧,从而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方向z上使发光器件层70的第二电极70c和触控层40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增大,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触控层40的负载(距离越大,第二电极70c对触控性能的影响越小),并且本实施例设置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二信号线4011之间设有第二有机绝缘部502,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层叠设置,其中第一有机绝缘部501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二有机绝缘层50b同层设置,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三有机绝缘层50c同层设置,可以在显示区aa形成第二有机绝缘层50b同层的同时制作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在显示区aa形成第三有机绝缘层50c同层的同时制作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二有机绝缘部502,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发光器件层70的第二电极70c和触控层40之间的距离的同时,可以减少工艺步骤,简化工艺制程,提高制作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8和图9,图9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二信号线4011之间设有第二有机绝缘部502,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层叠设置,第二有机绝缘部502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设置绑定区ba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二信号线4011之间设有第二有机绝缘部502,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层叠设置,其中第一有机绝缘部501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二有机绝缘层50b同层设置,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与显示区aa范围内的第三有机绝缘层50c同层设置,可以在显示区aa形成第二有机绝缘层50b同层的同时制作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在显示区aa形成第三有机绝缘层50c同层的同时制作绑定区ba范围内的第二有机绝缘部502,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发光器件层70的第二电极70c和触控层40之间的距离的同时,可以减少工艺步骤,简化工艺制程,提高制作效率。并且,本实施例设置第二有机绝缘部502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即层叠设置的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和第二有机绝缘部502中,后制作的与第三有机绝缘层50c同层的第二有机绝缘部502比较窄,且窄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可选的,后制作的与第三有机绝缘层50c同层的第二有机绝缘部502窄于或等于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可以在工艺上存在对位偏差时,也可以避免图案化第二金属层401时对第一金属层201过刻,从而可以避免影响良率,还可以有利于制作较宽的触控层40的第二信号线4011(可以为触控信号线),能够有助于增加第二信号线401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正投影的面积,降低第二信号线4011的阻抗,提高显示面板的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3、图5、图6、图7、图9和图10,图10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绑定区ba范围内,第二信号线401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201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后,由于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2011之间的空隙通过第一有机绝缘部501填充,因此第二信号线401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可以只与第一信号线201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e的正投影部分交叠,即第二信号线4011可以无需覆盖第一信号线2011,进而即使在工艺上存在第二信号线4011和第一信号线2011的对位偏差时,也可以避免图案化第二金属层401时对第一金属层201过刻,可以避免影响良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1和图1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11中对触控层40的结构做了透明度填充),图12是图11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层40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00a以及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00b,同一矩阵行中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400a通过第一连接部400a电连接,同一矩阵列中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400b通过第二连接部400b电连接;

第一连接部400a与第一触控电极400a同层设置;

在显示区aa范围内,第二连接部400b与第一触控电极400a之间设置有触控绝缘层400c,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400b通过开设在触控绝缘层400c的过孔实现电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触控层40可以包括同层设置的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00a以及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00b(虽然图11中用两种填充示意,但是两者还是同层制作的),同一矩阵行中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400a通过第一连接部400a电连接,同一矩阵列中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400b通过第二连接部400b电连接;第一连接部400a与第一触控电极400a同层设置,即第一连接部400a、第一触控电极400a、第二触控电极400b三者同层设置;第二连接部400b与第一触控电极400a之间设置有触控绝缘层400c(图中未填充),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400b通过开设在触控绝缘层400c的过孔实现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400a和第二触控电极400b均可以连接第二信号线4011。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触控层40的触控模式可以为互电容模式,互电容模式的触控原理是一个第一触控电极400a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400b之间的电容,在第一触控电极400a上施加一个激励信号时,由于互电容的存在,在第二触控电极400b上可以感应并接收到这个激励信号,接收到的信号的大小与相移与激励信号的频率和互电容的大小有关,从而实现触控检测,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1中仅仅以菱形的触控电极块示意,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互电容模式的触控层40中,第一触控电极400a和第二触控电极400b还可以不同层设置(未附图示意),本实施例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触控检测结构和原理进行理解。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触控层40为互电容模式的结构,但不仅限于此,触控层40还可以为自电容模式的结构(未附图示意),即触控层40仅包括一层触控金属层,触控金属层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连接有第二信号线,自电容模式的触控原理是触控电极相对地之间的电容。当触控电极上通过第二信号线施加一个激励信号时,由于自电容的存在,将在触控电极和地之间产生一个随激励信号变化的电场,从而实现触控检测,本实施例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自电容模式的触控检测结构和原理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400a位于第二金属层401。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用于设置第二信号线4011的第二金属层401可以为第一触控电极400a所在金属层,从而可以使第二信号线4011、第一触控电极400a、第二触控电极400b、第一连接部400a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图案化形成,可以简化工艺步骤,提高制程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1和图13,图13是图11中d-d’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400b位于第二金属层401。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用于设置第二信号线4011的第二金属层401可以为第二连接部400b所在金属层,即第二信号线4011可以与第二连接部400b同层设置,第二信号线4011与第一触控电极400a、第二触控电极400b、第一连接部400a不同层设置,从而可以使第二信号线4011在制作完第二连接部400b所在膜层后与第二连接部400b共同在同一图案化工序中形成,可以简化工艺步骤,提高制程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图14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区范围内,第一信号线(可以为从显示区延伸连接至绑定区的数据线)与第二信号线(可以为连接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线)直接贴合电连接,即绑定区范围内的阵列层的第一金属层和触控层的第二金属层之间没有其他任何膜层,在绑定区绑定驱动芯片时,可以通过同一个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给入第一信号线显示用的数据电压信号,给入第二信号线触控信号,即提供触控层触控信号的电路可以制作于同一个驱动芯片内,有利于减少驱动芯片的数量,节约成本,最终可以只用一个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通过分时驱动来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的共同驱动的功能。并且,本发明的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设有第一有机绝缘部,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内任意相邻的两个焊盘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表示为绑定区范围内,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尽量小,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可以使非显示区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尽可能的靠近,有利于压缩第一信号线占用的边框宽度,有利于缩小显示面板边框的同时,第一有机绝缘部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绑定区范围内相邻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短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