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8323发布日期:2020-11-20 12:0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绕线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实现自动化线圈防缠绕绕线,多根漆包线并绕在绕线模具上,绕线模包括位于座板及分别位于两侧的胀缩模和固定模,座板旋转带动胀缩模和固定模旋转并将导线卷绕其上,绕线之前,胀缩模胀开,线圈绕完之后,胀缩模回缩,从而使其上卷绕完成的线圈能够被卸下,一个线圈绕完之后,通过卸料工装将绕线模上的线圈取走,卸料工装从绕线模下方向上运动,并从固定模的一侧将线圈取下(固定模上具有供卸料工装插入的插口)。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固定模的长度很长,从而使卸料工装也制作的非常高,这就使得卸料工装上的导条和储存条非常的细长,使得导条和储存条的加工非常不便,而且加工成本大幅提高,导条和储存条都是易损件,且要经常制作备用件,进一步加大了制作成本;而且卸料工装的高度做的很高,其上的导条和储存条的强度和精度都大大折扣。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防缠绕绕线机设备一般都不带过渡线功能,即绕线模绕完一个线圈之后,将线切断,以便于再次绕下一个线圈,当客户需要生产带过渡线的线圈(绕完一个线圈,不将线切断,从而线圈与线圈之间形成有过渡线)的时候,此种设备就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线(漆包线)不剪断,那么一个线圈绕完之后,就需要将线夹住,以保证下一个线圈能够顺利绕制,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增加专门的夹过渡线工位,这就需要额外的动力、空间以及设备投入成本,而增加夹线机构不仅浪费空间更使生产节拍放缓,生产时间增长,造成生产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绕线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绕线模,绕线模包括座板、分别位于座板两侧的胀缩模和固定模,绕线模具有平行于胀缩模和固定模长度方向的纵向和垂直于纵向的横向,胀缩模包括支撑模板、沿横向相对支撑模板活动设置的调节模板、滑动的设于支撑模板上且用于带动调节模板运动的推杆,固定模包括动模和静模,静模与座板固定连接,动模在纵向上与静模滑动的连接,且动模在纵向上具有与静模相对展开的展开位置、与静模相互靠拢的收拢位置,调节模板具有在纵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具有胀紧位置和松线位置,推杆具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推杆运动至第一工位时,能够带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运动至胀紧位置,推杆运动至第二工位时,第一板体处于胀紧位置,第二板体能够运动至松线位置,推杆运动至第三工位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能够运动至松线位置。

优选地,动模滑动的设于静模的内周。

优选地,推杆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推杆通过传动结构的带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运动。

优选地,传动结构包括设于推杆上的传动凸起部、设于第一板体上且与传动凸起部配合设置的第一传动凸台、设于第二板体上且与传动凸起部配合设置的第二传动凸台。

优选地,第一传动凸台具有能够与传动凸起部抵触的第一抵触面,第二传动凸台具有能够与传动凸起部抵触的第二抵触面。

优选地,第一抵触面在纵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抵触面的在纵向上的长度。

优选地,绕线模还包括用于在一个线圈绕制完成后,将线夹住的夹线机构,夹线机构设于胀缩模上,推杆运动至第一工位时,夹线机构能够将线夹住,推杆运动至第二工位或第三工位时,夹线机构能够将线松掉。

优选地,夹线机构设于胀缩模的前端。

优选地,夹线机构包括与支撑模板连接的座体,座体上开设有夹线槽,夹线机构还包括用于将线抵压在夹线槽一侧臂上的夹舌、带动夹舌运动的传动体,传动体与推杆连接,夹舌滑动的设于座体上。

优选地,座体与支撑模板可拆卸连接,传动体与推杆的一端部可拆卸连接。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绕线模,通过固定模上下分体式设计以及胀缩模中的调节模板的分体式设计,可以做到在卸料工装接取绕线模上的线圈时,分两步接取,先接取一半,在接取一半,从而可以让卸料工装的总体高度大大降低,其上的储存条及导向条的长度大幅缩短,提高储存条及导向条自身强度和精度,提高接料的精准度,同时也大大降低卸料工装的制作及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绕线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绕线模、卸料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动模处于展开位置):

图3为本发明绕线模、卸料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动模处于收拢位置):

图4为本发明胀缩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胀缩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胀缩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调节模板未显示)

图8为本发明推杆、传动体、夹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座板;m1、胀缩模;m2、固定模;101、第一板体;102、第二板体;11、支撑模板;12、推杆;21、静模;22、动模;j1、座体;j10、夹线槽;j2、夹舌;j20、传动斜槽;j21、导向凸台;j30、安装部;j31、传动部;t0、传动凸起部;t1、第一传动凸台;t2、第二传动凸台;z1、卸料工装;z10、储存条;y、纵向;x、横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至图8所示,一种绕线模,绕线模包括座板100、分别位于座板100两侧的胀缩模m1和固定模m2,绕线模具有平行于胀缩模m1和固定模m2长度方向的纵向y和垂直于纵向y的横向x,胀缩模m1包括支撑模板11、沿横向x相对支撑模板11活动设置的调节模板、滑动的设于支撑模板11上且用于带动调节模板运动的推杆12,固定模m2包括动模22和静模21,静模21与座板100固定连接,动模22在纵向y上与静模21滑动的连接,且动模22在纵向y上具有与静模21相对展开的展开位置、与静模21相互靠拢的收拢位置,

调节模板具有在纵向y依次分布的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均具有胀紧位置和松线位置(松线位置是一个相对位置,线圈不再被胀紧,能够被卸下,则代表第一板体101或第二板体102在松线位置),推杆12具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推杆12运动至第一工位时,能够带动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均沿横向x运动至胀紧位置(参见图1),推杆12运动至第二工位时,第一板体101处于胀紧位置,第二板体102能够沿横向x运动至松线位置(参见图2),推杆12运动至第三工位时,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均能够沿横向x运动至松线位置(参见图3)。

在绕线之前,动模22处于展开位置(动模22静模21在上下方向相互展开),推杆12也处于第一工位,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也均运动至胀紧位置,然后开始绕线,绕线完成之后,卸料工装z1向上运动并插入动模22的插口中(此时线圈处于仍处于胀紧状态),绕在动模22和第二板体102之间的线圈被精准的卡在储存条z10上,然后推杆12向上运动至第二工位,使得第二板体102松动(能够运动至松线位置),其上胀紧的线圈被松脱,动模22和第二板体102之间的线圈被卸料工装z1接取完毕;之后,动模22向上运动至收拢位置,卸料工装z1再次向上运动,并插入静模21的插口中,绕在静模21和第一板体101之间的线圈被精准的卡在储存条z10上,然后推杆12向上运动至第一工位,使得第一板体101开始松动,其上胀紧的线圈被松脱,静模21和第一板体101之间的线圈被卸料工装z1接取完毕,整个接取工作完成;

本发明的绕线模的结构设计,可以做到让卸料工装z1分两步接取线圈,先接取一半,在接另取一半,从而可以让卸料工装z1的总体高度大大降低(缩短一半),其上的储存条z10及导向条的长度大幅缩短,提高储存条z10及导向条自身强度和精度,提高接料的精准度,同时也大大降低卸料工装z1的制作及维护成本;

本例中,动模22滑动的设于静模21的内周。

进一步地,推杆12与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推杆12通过传动结构的带动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运动。传动结构包括设于推杆12上的传动凸起部t0、设于第一板体101上且与传动凸起部t0配合设置的第一传动凸台t1、设于第二板体102上且与传动凸起部t0配合设置的第二传动凸台t2。第一传动凸台t1具有能够与传动凸起部t0抵触的第一抵触面,第二传动凸台t2具有能够与传动凸起部t0抵触的第二抵触面。第一抵触面在纵向y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抵触面的在纵向y上的长度;如图4所示,通过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的不同的长度设计,使得在第二抵触面与传动凸起部t0脱离抵触之后,第一抵触面仍然与传动凸起部t0抵触,从而使得,第二板体102松动时,第一板体101仍然保持在胀紧位置,为卸料工装z1的分步接料提供前提基础。

此外,绕线模还包括用于在一个线圈绕制完成后,将线夹住的夹线机构,夹线机构设于胀缩模m1上,推杆12运动至第一工位时,夹线机构能够将线夹住,推杆12运动至第二工位或第三工位时,夹线机构能够将线松掉。

推杆12带动调节模板(包括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运动至胀紧位置时,绕线模可以开始转动并进行卷绕线圈的工作,此时,夹线机构也处于夹紧的状态;另外,卷绕模绕线完成后,推杆12取消对调节模板的抵压,即调节模板可以运动至松线位置,从而绕线模将线圈松脱掉,此时,夹线机构也将夹住的过度线松掉,从而让绕线模顺利卸料,不会对卸料工作产生干涉。

因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为线圈与线圈之间需要过渡线,在一个线圈绕制完成之后,夹线机构将线夹住,随后卷绕模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线圈的绕制。

具体地,夹线机构设于胀缩模m1的前端。

本例中,夹线机构包括与支撑模板11连接的座体j1,座体j1上开设有夹线槽j10,夹线机构还包括用于将线抵压在夹线槽j10一侧臂上的夹舌j2、带动夹舌j2运动的传动体,传动体与推杆12连接,夹舌j2滑动的设于座体j1上。

此外,传动体具有长条状的传动部j31、与推杆12安装对接的安装部j30,传动部j31倾斜延伸,夹舌j2上开设有与传动部j31滑动配合的传动斜槽j20,当传动部j31从传动斜槽j20的一侧伸入其内时,夹舌j2沿横向x滑动,并能够将线夹住,当传动部j31从传动斜槽j20中退出时,夹舌j2沿横向x滑动,并能够将线松掉。

推杆12向下推动,调节模板相对支撑模板11胀开(可绕线),此过程中,推杆12同时带动传动体运动,使传动部j31插入传动斜槽j20中,从而夹舌j2沿横向x滑动,并将线夹住;同理,推杆12向上拉动,调节模板解除胀开状态(可卸料),此过程中,推杆12同时带动传动体运动,使传动部j31从传动斜槽j20中脱出,从而夹舌j2沿横向x滑动,并将线松掉。

进一步地,夹舌j2上形成有导向凸台j21,座体j1上开设有与导向凸台j21滑动配合的导向槽。导向凸台j21具有两个,且两个导向凸台j21在横向xx上位于夹舌j2的两侧。

此外,传动体与推杆12的一端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座体j1与支撑模板1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座体j1及传动体的可拆卸式设计,非常便于维护,对胀缩模m1改动非常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绕线模,通过固定模上下分体式设计以及胀缩模中的调节模板的分体式设计,可以做到在卸料工装接取绕线模上的线圈时,分两步接取,先接取一半,在接取一半,从而可以让卸料工装的总体高度大大降低,其上的储存条及导向条的长度大幅缩短,提高储存条及导向条自身强度和精度,提高接料的精准度,同时也大大降低卸料工装的制作及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夹线机构设计在胀缩模上,并与胀缩模配合设置,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夹线机构能够利用推杆带动胀缩模涨缩时的动力,为夹线机构的夹线、松线动作提供动力,避免了为夹住过渡线的线圈而另设工位,另设动力装置的情况,从而大幅减少了生产投入,加快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