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4552发布日期:2020-12-25 11:5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于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是由壳体以及端子组成,壳体与端子皆具有固定的标准尺寸。当壳体与端子组装后,壳体与端子的结构尺寸也相对固定。然,当电连接器与另一电连接器进行组装时,电连接器的端子需要插接组装于另一电连接器的端子内,使电连接器的端子与另一电连接器的端子产生电性连接,但同时电连接器的端子也会受到另一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干涉,很容易造成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一端受到挤压发生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电连接器的端子容易受到干涉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与端子构件。端子构件组装于壳体内,端子构件包括第一端子与第一端子相对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一缺口部,第一凸部位于第一缺口部的一侧,第二端子具有第二凸部和第二缺口部,第二凸部位于第二缺口部的一侧,第一凸部与第二缺口部相对,第二凸部与第一缺口部相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接电连接器,包括:对接壳体与端子组件。端子组件组装于对接壳体内,端子组件包括第一端子与第一端子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相对面均为抗摩擦面。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如第一方向所述的电连接器以及如第二方向所述的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插接于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端子构件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互相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弹片的一端与第二弹片的一端分别抵接于的抗摩擦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端子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一缺口部,第二端子件具有第二凸部和第二缺口部,第一凸部与第二缺口部相对,第二凸部与第一缺口部相对。当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插接组装成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的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受到对接电连接器挤压后,第一弹片的凸部位于与第二弹片的缺口部,第二弹片的凸部位于第一弹片的缺口部。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组件通过凸部与缺口部间的对应,可避免弹片间的互相干涉,而导致弹片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的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的对接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6是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的对接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8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的连接分解图;

图9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10是图9的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施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施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请参阅图1与图2,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与另一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电连接器1包括壳体11与端子构件13。端子构件13组装于壳体11内,端子构件13包括第一端子131与第一端子131相对的第二端子132,第一端子131具有第一凸部1311和第一缺口部1312,第一凸部1311位于第一缺口部1312的一侧。第二端子132具有第二凸部1321和第二缺口部1322,第二凸部1321位于第二缺口部1322的一侧。第一凸部1311与第二缺口部1322相对,第二凸部1321与第一缺口部1312相对。

承上所述,第一凸部1311的几何形状与第二缺口部1322的缺口形状为互补结构,第二凸部1321的几何形状与第一缺口部1312的缺口形状为互补结构。当第一端子131具有第一凸部1311和第一缺口部1312的一端以及第二端子132具有第二凸部1321和第二缺口部1322的一端互相靠近时,第一凸部1311位于第二缺口部1322中,第二凸部1321位于第一缺口部1312中,如此可避免第一端子131的一端与第二端子132的一端互相干涉影响。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凸部的几何形状,凸部可为圆形、三角形或矩形等的几何形状,而缺口部的缺口形状对应凸部的几何形状,缺口部也为相对应的圆形、三角形或矩形等的缺口形状。

另外,凸部与缺口部也可为非互补结构,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二缺口部1322的缺口形状可容置第一凸部1311的几何形状,第一缺口部1312的缺口形状可容置第二凸部1321的几何形状,上述方式也可避免第一端子131的一端与第二端子132的一端互相干涉影响的问题。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子,并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分别组装于壳体11中。另外,本申请的端子构件13也可包括端子本体(图未示),从端子本体的一侧分别延伸出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端子本体、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即一个端子,如此可进一步缩小端子构件13占用的体积。本申请的端子构件13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作改良,并应用相对端子的凸部与缺口部的对应结构进行实施。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3,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以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分别组装于壳体11中,进行说明,第一端子131具有多个第一弹片1310,每个第一弹片1310的一端具有第一凸部1311与第一缺口部1312,多个第一弹片1310间隔排列设置。第二端子132具有多个第二弹片1320,每个第二弹片1320的一端具有第二凸部1321与第二缺口部1322,多个第二弹片1320对应多个第一弹片1310排列设置,即多个第二弹片1320间隔排列设置。

于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为一种弯头公座连接器,电连接器1的壳体11具有两个连通孔,每个连通孔贯通壳体11,壳体11的一端为矩型孔口,其另一端为l型孔口,连通孔的两端连通矩型孔口以及l型孔口。端子构件13可由l型孔口组装于连通孔内。其中端子构件13的多个第一弹片1310与多个第二弹片1320由矩型孔口露出,端子构件13还包括鱼眼端子,鱼眼端子由l型孔口露出。

再者,壳体11具有第一内壁111、第二内壁112与两个内侧壁113,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12相对,两个内侧壁113分别连接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12的侧边。壳体11还包括凸肋114,两个凸肋114设置于两个内侧壁113,两个凸肋114的其中一个面对于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12分别具有导引槽110,两个导引槽110互相相对。第一端子131具有第一导引部1313,第二端子132具有第二导引部1323,第一端子131的第一导引部1313沿着对应的导引槽110组装于壳体11内,使第一端子131平行于第一内壁111设置。第二端子132的第二导引部1323沿着对应的导引槽110组装于壳体11内,使第二端子132平行于第二内壁112设置,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相对设置。

承上所述,导引槽110的槽口具有导引斜口1101,第一端子131的第一导引部1313与第二端子132的第二导引部1323由导引斜口1101组装于导引槽110内。本实施方式通过导引斜口1101可以更容易将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组装于壳体11内。又,第一端子131具有第一抵压部1314,第二端子132具有第二抵压部1324,第一抵压部1314与第二抵压部1324沿着相对的导引槽110设置,并抵靠于相对的导引槽110。如此第一端子131通过第一抵压部1314辅助第一端子131沿着导引槽110移动,且能够进一步通过第一抵压部1314稳固第一端子131平行贴合于第一内壁111。第二端子132通过第二抵压部1324辅助第二端子132沿着导引槽110移动,且能够进一步通过第二抵压部1324稳固第二端子132平行贴合于第二内壁112。

另外,第一端子131具有第一干涉部1315,第二端子132具有第二干涉部1325,第一干涉部1315与第二干涉部1325互相抵靠设置。如此能使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能够稳固组装于壳体11内,且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维持间隔距离,使第一端子131的鱼眼端子与第二端子132的鱼眼端子彼此不受到挤压变形的问题。

请参阅图4到图7,图4是本申请的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本申请的对接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图6是图5的a-a’线的剖视图与是本申请的对接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接电连接器2,其包括对接壳体21与端子组件23。端子组件23组装于对接壳体21内,端子组件23包括第一端子231与第一端子23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232,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的相对面均为抗摩擦面2301。其中抗摩擦面2301用于保护避免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的电性接触面的摩擦损害。当电连接器1插接于对接电连接器2时,电连接器1的端子构件13会抵接触碰于对接电连接器2的端子组件23的电性接触面外侧的抗摩擦面2301,如此抗摩擦面2301除了可用于电性连接之外,也可降低电连接器1的端子构件13插接于对接电连接器2的端子组件23的摩擦损耗。其中抗摩擦面2301可为镀金面、镀银面或镀铜面等。

承上所述,于本实施方式中,对接电连接器2为直头母座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2的对接壳体21具有两个连通孔,每个连通孔贯通对接壳体21,对接壳体21的两端皆为矩型孔口,连通孔的两端连通矩型孔口。端子组件23可由矩型孔口组装于连通孔内。端子组件23还包括鱼眼端子,鱼眼端子由组装的矩型孔口露出。

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231或第二端子232的抗摩擦面2301仅会设置于其中一侧表面,所以对接壳体21内更设有防止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反方向组装的结构,以避免组装错误。对接壳体21内具有第一内壁211、第二内壁212与两个内侧壁213,第一内壁211与第二内壁212相对,两个内侧壁213分别连接第一内壁211与第二内壁212的侧边,对接壳体21内还具有两个凸块214,两个凸块214分别设置于第一内壁211与第二内壁212,并且两个凸块214互为斜对角的位置。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均具有凹口部2302,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组装于对接壳体21内,两个凹口部2302与两个凸块214互相嵌合,如此第一端子231的抗摩擦面2301远离对接壳体21的第一内壁211的一侧设置,第二端子232的抗摩擦面2301远离对接壳体21的第二内壁212的一侧设置,使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的相对面为抗摩擦面2301。本申请通过凸块214能够确实将第一端子231的抗摩擦面2301以及第二端子232的抗摩擦面2301互相面对于对接壳体21的插接空间。

另外,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的两侧边具有干涉部2303,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组装于对接壳体21内,干涉部2303抵接于两个内侧壁213。如此可使第一端子231与第二端子232固定于对接壳体21内。

请参阅图8到图10,图8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的连接分解图、图9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与图10是图9的b-b’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3,其包括电连接器1与对接电连接器2。对接电连接器2插接于电连接器1,电连接器1的端子构件13与对接电连接器2的端子组件23互相电性连接,其中电连接器1的端子构件13的第一弹片1310的一端与第二弹片1320的一端分别抵接于对接电连接器2的端子组件23的抗摩擦面2301。

承上所述,电连接器1的壳体11还包括插接导引槽10,对接电连接器2的对接壳体21包括插接导引块20,插接导引块20插接插接导引槽10。使电连接器1能够顺利插接于对接电连接器2内。

于本实施方式中,对接电连接器2与电连接器1插接成电连接器组件3。电连接器1的端子构件13会插接于对接电连接器2的端子组件23内,即电连接器1的端子构件13位于对接电连接器2的端子组件23之间。其中端子构件13的第一端子131的第一弹片1310抵接于端子组件23的第一端子231的抗摩擦面2301。端子构件13的第二端子132的第二弹片1320抵接于端子组件23的第二端子232的抗摩擦面2301。

承上所述,第一弹片1310会受到第一端子231的挤压,第二弹片1320会受到第二端子232的挤压,使第一弹片1310的一端与第二弹片1320的一端均向内弯折,而第一弹片1310的一端与第二弹片1320的一端互相交错。其中弯折后的第一弹片1310的第一凸部1311位于第二弹片1320的第二缺口部1322中,弯折后的第二弹片1320的第二凸部1321位于第一弹片1310的第一缺口部1312中。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件3通过凸部与缺口部间的对应,可避免第一弹片1310与第二弹片1320间的互相干涉影响,而导致第一弹片1310与第二弹片1320变形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的端子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一缺口部,第二端子件具有第二凸部和第二缺口部,第一凸部与第二缺口部相对,第二凸部与第一缺口部相对。当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插接组装成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的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受到对接电连接器挤压后,第一弹片的凸部位于与第二弹片的缺口部,第二弹片的凸部位于第一弹片的缺口部。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组件通过凸部与缺口部间的对应,可避免弹片间的互相干涉,而导致弹片变形的问题。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对象,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对象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